
鲍贤伦 1955 年出生于上海,1982 年春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1974 年起先后从徐伯清、姜澄清先生学习书法。近年来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杭州公望美术馆等处举办个展。现为浙江省书协名誉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南山万叠”记
文 / 鲍贤伦
我退休快 10 年了,有些体验的积累。去年奇平也退休了,过起了闲居的日子。我对他说:我们两个人做个书法展吧。奇平动作迅捷,拿出了许多新作品,我也凑了一部分作品,合成百件。我让奇平起个展名,奇平说:归田乐不太好,还是叫南山什么的吧。第二天我问他:叫南山万叠好吗?奇平说:好。

归田确实不太合适。归田原指辞官归里,也是“仕宦而心泉石者”的望梅之想。古代士人从乡里到京都,从山林到庙堂,心忧天下而效忠朝廷。待到去职之日便是归里之时,乡里就是他的小天下,田园就是他的真乐园。而今天公务员的退休,只是“释肩而去”,并无来时的归处。如今凡田各有其主,惟名山无主,可望、可赏、可行走,行者皆是匆匆过客。东、西、南、北都可以方位名山,又以南山为最佳,给人阳光充沛、草木茂盛、祥云霭霭的联想。笔名“江边人”的奇平,一下子说出南山来,也让我想到了江之源都在山。

南山真是个好词。《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第一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后面还有四节反复吟唱,是一首颂德祝寿的宴饮诗。《诗经·小雅·天保》用“九如”来歌颂和祝福君主,其中就有“如南山之寿”句,南山早早地就被赋于了健康长寿的美意。到了晋代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稍不留意南山就同闲适者一同悠然起来了。到了唐代王维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晚年的王维干脆把家搬到终南山边隐居了起来。到了宋代苏轼说:“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南山境幽,也是寺庙、道观的圣地,苏东坡到处挥毫题名,虽累也是抖擞着精神的。到了明代殷奎说:“南山万叠为我开,一日支颐看几回。”这就是南山万叠的出处了。南山景观实在丰富不过了,手撑着下巴傻傻地看不过来。

悠悠白云,凯风吹襟。啸傲于山壑林泉间,无俯仰之烦劳,其乐岂可胜言?当然南山是山,也不完全是有形的真山,凡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手中所持,一切美好皆是南山。人伦亲情的细节,清风明月的素朴;执一枝笔,翻几页书;喝几口老酒,唱一支新曲……能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不就是在巡南山?

憋了好几天才决定动手写展名。近几年我在创作时努力破除“意在笔先”、“预想字形”的积习,但这次似乎预想了一下,倒也只是在“山”字上动了动心思,其它三字还是随机生发的。写完觉得尚有可取处,当即发给奇平看。一会儿奇平回我:词境雄阔苍茫,与字体浑然天成。接着又加一句:一出手就是神奇。金心明说太好了!
这也属于南山万叠一景吗?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