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预言:这两个国家将来会对中国威胁最大,如今果然应验

虞子淳晨霓聊 2025-02-15 16:55:59

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无论战争形势多严峻,他总能牵制对手,化险为夷。

伟人在政治上极具先见,战场上直觉敏锐。他所预言的政治大事及人物,最终均精准地成为了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次,毛主席接见非洲元首时谈及法国总统蓬皮杜病况及继任者人选,他直接预测为当时默默无闻且未谋面的德斯坦。

半个月后,蓬皮杜逝世,德斯坦当选。此事令德斯坦本人也深感惊讶,对毛主席的预言能力赞叹不已,称其料事如神。

毛主席1960年会见外宾时预言,两国会成为中国未来威胁。事实证明,至今这两个国家仍与中国针锋相对。

毛主席为何如此说?他曾预言过哪些人与事?其预知能力源自何处?

【毛主席的旷世预言】

毛主席流传的预言中,最早可溯至1916年,当时他仅24岁,尚为普通学生。

欧洲大战正酣,国内军阀混战,袁世凯复辟,世人困惑议论。而毛主席总能敏锐洞察,针砭时弊,迅速指出问题核心。

伟人在致萧子升信中,由日俄协议谈起,论及国内有人对日本内阁存幻想,他明确指出:

无论谁掌权,对我方政策均保持稳定,日本人确为我国之强劲对手。

最后,毛泽东主席还严肃预言:

二十年间,中日或将发生冲突,为保自身及后代安宁,我们唯有砥砺自强,以应对日本潜在的挑战。

信中字字句句警示国人警惕日寇灭族之心。1937年,卢沟桥枪响,抗日战争爆发,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

中日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再次断言:

部分国民党成员沦为卖国贼。

记者闻预言后登报公布,初时,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等人大肆嘲讽,直言其不可信。

抗战第二年,汪精卫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竟公开降日。此变节行径令国民党内部分人士私下里对毛主席的料事如神暗自佩服。

战争陷入胶着,战场频败,国土失守,社会上涌现“亡国论”,鼓吹既将亡国,不如投降,一时甚嚣尘上。

同时,有人主张战场“速战速决”,各类言论致民众陷绝望迷茫。相较他人慌乱,毛主席保持高度冷静。

早在战争初起之际,伟人便指出:

中日之战胜负,非表面现象可断,需观持久战之结果,方能定论。

毛主席于繁忙中撰写《论持久战》,旨在启迪民众智慧,振奋人心,让全民认清现状,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书稿完成后,毛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阐述,

抗日战争为持久战,因日本国土狭小,难以承受长期战争损耗。中国唯有坚持统一抗战,持久作战,方能赢得最终胜利。

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使民众、共产党人及部分国民党先进分子能认清抗日形势,获得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坚定的信心。

历史再次验证了毛主席预言的准确性。其料事如神不仅限于国内大事,即便在国际格局中也展现出了极高的预见性。

1955年,苏联为世界经济、军事第二强国,仅次于美国。彼时,中国刚完成首个工业计划,两国在经济与军事上存在显著差距。

但毛泽东主席却表明:

以当前发展速度及全国齐心协力之态,未来实现赶超苏联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更有趣的是,苏联政权更迭,斯大林卸任时,毛主席预言此举将失民心,即便科技成就如卫星升空,最终政权也会崩溃。

多年后,伟人预言成真,即便苏联拥有强大太空实力,仍难逃解体厄运。失去民众基础的苏联,难以抵御西方国家的打击。

俄罗斯,作为苏联主要“遗产”的继承者,其当前经济水平,已无需过多阐述。

50年代,伟人对苏联未来有所预见,尽管身边老同志尚难完全领悟其意,但基于多年经验,他们均信任毛主席的预判。

苏联解体后,王震副主席常提及主席对苏联的预言,总感慨道:

毛主席眼光超前我们半个世纪,其远见卓识与深刻洞察力,远超普通人所能及。

【来自两个国家的威胁】

1960年夏,毛主席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国际形势时,周总理提及英国蒙哥马利有私下访华的意向。

当年,我国外交遭美等西方国家联合封锁,处境孤立。蒙哥马利作为二战传奇人物访华,意义重大。

但蒙哥马利早期对我国态度不友善,他公开表示:

未来远东面临的最大威胁非苏联,而是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因外贸往来频繁关系友好,但英国因畏惧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摇摆,导致中英建交面临阻力。

蒙哥马利基于国际形势,借印度媒体表达访京意愿,强调中国在世界和平议题上的不可或缺性。

针对蒙哥马利访华可能挑拨中苏关系的担忧,毛主席沉思后表示:不必过虑。

这是我们开启与世界新交流的途径,彰显了伟人卓越的政治敏感度和远见。

同年5月24日,蒙哥马利抵达北京展开正式访问。出乎意料的是,初见毛主席时,便被告知:

你是否意识到,你正与一名侵略者对话。

蒙哥马利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是指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扮演“侵略者”身份。

蒙哥马利对伟人的坦荡与幽默深感佩服,同时略带歉意地表示。

西方国家历史上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并非全然无误。

毛主席闻言大笑,后二人论及国际形势。蒙哥马利问主席看法,主席答:“当前局势尚佳,唯全球有反苏反华之势。”

蒙哥马利质疑道:“此情形岂非已属恶劣?”

毛主席微笑回应:“此局势由美国造成,尚不算恶劣。”

蒙哥马利迅速反应,澄清道:“那些行为均出自美国,与英国无关。”

毛主席回答道:

主力为美国,其正策动各国傀儡采取同样行动。当前局势类似冷战中的共处,亟需我们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应对策略。

蒙哥马利若有所思地点头回应道。

相处之难在于冷战期间如何处理关系,需寻找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毛主席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对方,坚定地说:

我们需做好两种准备:维持冷战或转为和平共处。你因和平而至,我们表示欢迎。

接着,毛泽东继续道:

我期待英法两国未来更强大,拥有更多发言权,以便对美国和日本形成制约。

蒙哥马利对选定两国表示疑惑,毛主席耐心解释其中缘由。

美国和日本对你们及法国构成威胁,同样,这两个国家也对我们产生了威胁。

毛主席此言基于事实:当年美国军队总数达300万,其中150万驻海外,拥有250个军事基地。

从土耳其、摩洛哥、英国至日本、菲律宾均设军事基地,泰国与巴基斯坦还有空军基地,其意图称霸全球的野心显而易见。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际上未被各国陆军占领,仅受原子弹打击的教训。至今,部分持军国思想的日本人并不认同自己真正战败。

毛主席曾对蒙哥马利说,日本资源匮乏,无石油却占领大半个中国,背后有美国支持。但美扶植之力终致珍珠港事件,诸因素使美国不得不直接介入。

二战后,日本成为美国附属同盟国,经济借美国之力迅速崛起。随着国力增强,日本加入联合国后,开始寻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地位。

中国与日本因地理位置、资源配置及历史等复杂因素,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美国可利用日本对我国的天然敌意,持续打压并制约我国的发展。

毛主席与蒙哥马利对话时表明,一是中国无意与西方国家为敌,二是我们始终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关于世界和平,中国不构成威胁,真正的威胁源自美国与日本。蒙哥马利可能早已洞悉当时的世界局势。

经毛主席指点,他最终表态:“我以往未曾让美国为难,但今后我打算这么做。”

回顾毛主席的预言,今日中国发展迅猛,美国视我们为首要竞争对手,日本亦未曾掩饰其野心。

伟人六十多年前便敏锐洞察了美日行径,展现出极度清晰的认知,尽管毛主席本身也是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伟人之所以伟大,其预言非出于臆测或巧合,而是源于他对中国及世界大局具备深刻的洞察力。

他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这些智慧根源在于毛主席对读书的深厚热爱。

【神机妙算的缘由】

毛主席言:读书获学问,如立高山之巅,远望众多;不读书无知,犹行暗沟之中,茫然无措。

纵观毛主席一生,他对读书极为热爱,堪称典范。他坚持学到老、活到老,展现了终身学习的精神。

毛主席青年时即坚持每日读书看报,求学期间,他将160元学费的三分之一用于订阅,养成了持续阅读的习惯。

毛主席爱读书,并劝友人多读。青年时,他已能详尽分析一战各国战事优劣,同学们皆点头赞同其见解。

毛主席读书广泛,涵盖政治哲学、历史文化及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涉猎全面。

战争年间,毛主席仍抽空读书学习。警卫员劝其休息,主席回应:“读书乃我放松之法,可助精神复归宁静。”

即便步入晚年,毛主席仍常戴老花镜阅读书报,遇到精彩、有意义的内容,他会特地摘抄下来。

毛主席读书之妙,在于他不仅能汇聚书中知识于脑海,更能超越书本,预见未述之事,视野辽阔,思考深刻。

在一次会议中,讨论应成为何种领导人时,毛主席表示:

坐指挥台,若视野空白,非领导。仅见地平线已现之物,亦非领导。唯预见未显之物,微迹中洞察其未来,果断把握,方为合格领导。

【结语】

毛主席的伟大堪称跨时代,引用某外国元首对伟人的评价:其影响力深远,超越了时代的界限。

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在于诞生了毛主席,千年难遇的人物,他是民族之魂,亦是五千年文明的精粹。

向毛泽东同志致以崇高敬意,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