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百年难遇元旦春,千年难遇闰腊月”,是什么意思?
腊月到了,转眼间2024年就要过完了,即将迈入公元2025年。2024年定的目标实现了吗?打算回老家过年吗?
2025年元旦不一般,腊月初一这天恰逢2024年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就是2025年元旦了,这是一种不多见的一种历法现象,是非常特别的一点。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今年的元旦不用调休,正好赶到星期三,这样一来,之前那种“元旦3天小长假”就没了,可能会打乱一些人的计划。
另外,2025年假期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2025年增加了两天法定假日,即五5月2日和除夕。忧的是,明年连续4个月没有法定节假日。这意味着,2025年有连续4个月除了周末外没有法假期,中秋节和国庆节重叠。
腊月马上就要到了,意味着下个月就要过农历新年了。腊月是指农历十二月,是节日众多的一个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按传统,人们会在这个月举行一些活动来祈求祝福。例如,人们要在腊月里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等等。
总之,我们接下来将迎来“腊月”和“元旦”,在旧时民间,都是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重要时刻。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百年难遇元旦春,千年难遇闰腊月”的俗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出现闰腊月,按传统会过两个除夕夜吗?如果不能,是过前还是过后呢?下面来一同了解一下!
一、百年难遇元旦春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元旦”,一个是“春”。
俗语中的“元旦”指的是“岁首”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年初一,而不是现在说的公历1月1日。而“春”不是指春天,而是专指“立春节气”。
“岁首”是一年的开始时,“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有开始的意思,两者都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明白上面的内容,我们就能明白,“元旦春”指的是大年初一和立春节气是同一天。这种“首日春”的历法现象是比较难碰到的,因此,人们认为“元旦春”是吉祥的预兆。
从历法上来看,节气是古人依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设立的,立春都是在每年的公历2月3-5日期间到来,比较固定。但是,古时候说的“元旦”是阴历的一个日子,是以月相变化制定的,和阳历日期并不同步,会出现“阴差阳错”的情况。
人们把这种很难遇到情况用“百年难遇”来形容。同时,也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类似的俗语还有“百年难遇岁朝春”,表达的意思相同,也是说大年初一和立春在同一天是很难碰到的。一旦遇到,人们认为是吉祥的预兆。
二、千年难遇闰腊月
闰月很常年,比如,2023年是闰二月,2025年又是闰腊月,它的出现就是为了协调阳历和阴历出现的“不同步”,防止与四季脱节。
具体来说,农历是古人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换句话说,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其12个朔望月的长度是354.3672日,和回归年(365.2422日)相比少了10.88天左右。为了让农历和季节变化相协调,古人就设置了闰月,也就是说农历是“阴月阳年”。
在古代时,人们采用的是“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后来这种方法有一定缺陷,到了唐朝麟德二年(665年)李淳风编的《麟德历》时,就被废除,改用无中气之月置闰的方法.,就是我们现在这种置闰方法。
具体来说:根据中气来确定闰月。中气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节气。农历每个月都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就设为闰月。例如,2025年六月之后的一个月只有节气立秋,没有中气处暑,因此,该年要设置闰六月。
每年的公历12月左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最快。因此,在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中气”间隔短,最短时只有29天多一点,比一个农历月还短。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一月、 腊月这3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小。
因此,人们就用“千年难遇闰腊月”来形容这种罕见的历法现象。
那么,闰腊月这种罕见的闰月真的出现过吗?
这是肯定的,据《 后汉书·朔闰表》中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该年就是闰腊月。而据推算,下一个离我们最近的闰腊月是在3358年。因此,闰腊月是真实存在的,是一种罕见的历法现象。
那么,出现闰腊月,除夕夜是过两个吗?如果不是的话,按习俗是过前一个,还是后一个呢?
在民间如果出现“闰月”的年份,节日往往是遵循“过前不过后”原则。但是,闰腊月的属于罕见闰月,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闰月。因此,按民俗中说法,腊八过闰腊月初八, 除夕过闰腊月最后一个。 因为,除夕是专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
对此,您是怎么看的?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明年连续4个月没有法定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