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为阅读方便,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
讲述人/艳芝 撰写/墙角梅花
我的大姑不是奶奶的亲生女儿,她是奶奶捡来的。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奶奶在家里也是吃糠咽菜。
那年,奶奶去地里挖野菜的时候,听到路边传来一个婴儿的哭声,奶奶凑近一看:在草丛里面,有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婴在哭,她估计已经哭了很长时间,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虽然当时也有路过的人,但是大家都摇摇头,走开了,因为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有些人们养不起孩子,路边经常有被丢弃的婴儿。
那年我的大伯六岁,我的父亲四岁,而我的三叔才刚刚一岁,并且奶奶家里也是吃了这顿,没有那顿,但是,奶奶看到那个女婴那么可怜,她当时就动了恻隐之心,毫不犹豫的把女婴抱回了家,也是从那天开始,这个女婴就成了我的大姑。
“一个孩子也是养,四个孩子也是养,孩子多了好养活,这个可怜的女孩子,既然我和她遇到了,就是缘分,我只能尽自己的努力,争取把她抚养长大。”自从把大姑捡回来之后,奶奶经常这样说,她把大姑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开始抚养。
大姑三岁那年冬天,奶奶生下了我的四叔,爷爷每天都需要去地里干活,对于家里的几个孩子,他根本就没有时间照顾。
在我的四叔出生半个月的时候,大姑发了烧,奶奶急得不得了,但是她的身体太虚弱了,我们村里到镇子上也有点远,奶奶也不能把大姑送到镇子上的小诊所看病。
那年,我的父亲和大伯,两个人用板车拉着大姑,跌跌撞撞的把大姑送到了镇子上的小诊所,给大姑看了病。(那年,我的大伯和父亲还是一个孩子,但是,他们看到大姑生病了,就拼劲全力的拉着板车,一路上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把大姑拉到了镇子上。)

一直到现在,大姑只要提起来这件事情,她就热泪盈眶:那年冬天,奶奶挖野菜的时候救了她,要不是奶奶,她就不能到我们家;在她三岁那年,我的父亲和大伯再次救了她,如果不是两位哥哥拉着她去看病,估计就没有现在的她了。
在大姑8岁那年,爷爷的身体一直不好,他也不能去地里干活了,并且每天都要吃药。(大伯也不去上学了,他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每天都在地里忙碌着,而我的父亲每天放学之后,也会去地里干活或者挖野菜,而大姑每天放学之后,就会帮着奶奶做家务,带孩子。)
也是从那年开始,奶奶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难,而大姑那年才刚上一年级,她平时在学校的表现也很好,看着比别的同学们聪明很多。
但是,自从爷爷生病之后,大姑的学习成绩就开始往下落,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几名。
终于有一天,大姑告诉奶奶:“娘,我不想上学了,我在学校里也坐不住,凭我的学习成绩,还不如早点回家,帮你干活。”
那年,大姑只是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她看到家里的状况之后,就毫不犹豫的回家,帮着奶奶干活。(奶奶不想让大姑回来,任凭奶奶怎么劝说,大姑却不听奶奶的话。)
后来,奶奶告诉我们:大姑为了不让奶奶供她上学,她故意在学校里不学习,只想着回家,给奶奶减轻一些负担,因为大姑经常说,她的命就是奶奶给的,现在奶奶家里遇到了难处,自己不能再拖累家里了。

年幼的大姑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她经常背着大篓子去后山割猪草。
有一次,天气阴的厉害,大姑为了多割一些猪草,她一直舍不得回家,等把篓子装满的时候,天上就下起了雨。
大姑背着篓子,走到村口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脸磕到了一块大石头上面,从那天开始,大姑的脸上就有了一道疤。
因为脸上有了一块疤,再加上大姑的个子不高,所以,大姑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也很少有人给大姑介绍对象,就算是有人给大姑介绍对象,也不合大姑的心意。
而那几年,奶奶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大姑为了多陪在奶奶身边几年,她一直都说自己还小,也不想去见面。
那些年,我的父亲和大伯已经成家了,他们都想让大姑早日成家,而大姑却告诉我的父亲和大伯:“大哥,二哥,你们不要担心,现在四弟的年龄还小,咱娘还要供着他上学,我的年龄也不大,你们就不要惦记家里的事情了。我可以供四弟上学。”
父亲急忙告诉大姑:我们作为哥哥,看到四弟遇到了困难,不可能袖手旁观,我们也可以帮着他们。
然而大姑却笑着告诉大伯和父亲:“大哥,二哥,你们成家之后,都有了孩子,每天的生活过的也很难,我现在还没有结婚,是独身一人,我无牵无挂的,可以供着四弟上学,给咱爹咱娘减轻一些负担。”
后来,我的四叔高中毕业了,大姑才决定嫁给一个小伙子。
那个小伙子家住在二十里地外,他比大姑大几岁,家里也很穷,只是那个小伙子待人实在,因为家里穷,他一直没有成家。
等到结婚前一个月的时候,小伙子的父母送来了20元钱,让大姑去买一件新衣服,再买两个洗脸盆和雪花膏之类的。(现在想来,那20元钱,就相当于现在的彩礼了。)
年轻的姑娘都是爱美的,大姑也不例外,她拿到20元钱之后,就开始算着日子:等到什么时候,镇子上有集了,她就去赶集,买一些结婚的用品。

然而,大姑还没有等到赶集的日子,我们村里来了两个逃荒的人:一个年轻姑娘背着一个小男孩。(那个小男孩的脸红红的,一直闭着眼睛,估计是生病了。)
姑娘看到大家之后,她一边哭着一边说着:“好心人,你们能不能救救我的弟弟?我的家乡发了大水,我带着弟弟一路逃荒过来,想不到我的弟弟生病了,从昨天下午到现在,他一口水都没有喝……。”
大家看到这两个人之后,都是躲得远远的,因为天气太热,两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难闻的味道,并且那个小男孩还昏迷着,谁也不想让这两个人去自己的家里,万一这个小男孩有什么事情了,这该怎么办?(那位姑娘披散着头发,满脸都是脏,也看不出来长相。)
那天,从地里割草回来的大姑,一眼就看到了这两个人,她毫不犹豫的把两个人带回了家里,先让年轻姑娘洗了脸,换上了大姑的衣服,随后,又把箱子底的20元钱拿了出来,和那个年轻的姑娘一起,背着小男孩去镇子上面看病 。
后来大姑经常和我们说起来:她看到那个发烧的男孩之后,就想到小时候的自己,实在是太可怜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她们姐弟两人。
后来,在大姑的帮助之下,那个小男孩的病总算是好了,大姑和奶奶让姐弟两人先住到了奶奶的家里。
一个月后,等到大姑出嫁的时候,大娘把自己结婚的时候穿的那件红衣服送给了大姑,我的母亲出去借钱,给大姑买了一瓶雪花膏,让大姑高高兴兴的出嫁 。

自从那位姑娘带着弟弟住到奶奶家里之后,奶奶一家人对她们特别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那位姑娘经过梳洗打扮过后,长得特别清秀,而我的三叔还没有成家,和那位姑娘接触的次数多了,两个人就产生了感情。
到了那年的年底,三叔就和那位姑娘成了家,那位姑娘就成了我的三婶。
所以说,一直到现在,三叔还经常说:他的家就是大姑给的,如果大姑不出钱帮助那姐弟两人,估计自己也成不了家。
自从大姑出嫁之后,因为离得远,再加上那些年,我们家里也没有买自行车,所以平时,我们也很少去大姑家里,只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父亲都会带着我去大姑家里走亲戚。
记得那年的中秋节,三姨来我家里走亲戚的时候,带了一个很大的枣花馍,母亲舍不得切开吃,让父亲带着我,拿着枣花馍,去大姑家里走亲戚。
大姑看到我和父亲去看她,高兴的不得了。
那天中午,大姑给我们做了西红柿鸡蛋面条。
看到那碗西红柿鸡蛋面条之后,我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我平时在家里都是吃玉米面糊糊或者窝窝头,也很少吃白面,鸡蛋就更别提了,只有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母亲才会给我煮一个鸡蛋。
那天,大姑给我盛的面条上满满的一层都是鸡蛋,看着就直流口水。

我开始吃西红柿鸡蛋面条的时候,却发现属于父亲的一碗西红柿鸡蛋面,他一口也没有吃,他说自己这几天胃不舒服,不想吃油腻的饭菜,只想喝一些煮面条的汤。
随后,父亲把自己的那碗鸡蛋面条分成了两份:大姑家的两个孩子,每人半碗面条。(那年,我的年龄还小,心里只想着吃,我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大姑只给我和父亲做了两碗面条,她的两个孩子在一边吃着玉米面饼子。)
看到两个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着面条,父亲的眼眶湿润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年,大姑的家里很穷,平时她家里也舍不得吃白面,看到我们去走亲戚了,大姑去邻居家里借了两碗白面,又借了四个鸡蛋,给我和父亲单独做了两碗鸡蛋面条。(而那个枣花馍,大姑也舍不得切开吃,她准备走亲戚用。)

自从我的三叔成家之后,奶奶每天都唉声叹气的,因为家里只剩下了我的四叔还没有成家。
因为四叔的个子不高,长的也不帅气,再加上奶奶家里穷,平时也没有人给四叔介绍对象。
那年收完麦子之后,有人把四婶介绍给了四叔,四婶虽然长得不漂亮,但是她性格温和,也不嫌弃奶奶家里穷。
看到有姑娘愿意嫁给四叔,奶奶别提有多高兴了,为了不让女方反悔,奶奶立刻就和女方的家里商量好了,一个月后,就把四婶迎娶到家。
那天上午,奶奶正在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大姑满头大汗的来到了家里。
大姑一进门,就说道:“娘,前两天,二哥去镇子上赶集,拐到我家里告诉我了:四弟再过一个月,就要结婚了,我的心里也很高兴,我也没有什么给四弟的。这是我平时积攒的50元钱,你给四弟买一些结婚用品吧!”
奶奶看到那50元钱之后,她一下子就愣住了,因为她一直觉得大姑家里的条件不好:她从什么地方,弄来了50元钱呢?
看到奶奶疑惑不解的样子,大姑笑着对奶奶说道:“娘,我这钱来的正正当当的,你不要怀疑,只管拿着钱,给四弟买东西就行。”
两天之后,刚好镇子上有集市,奶奶拿着那50元钱,让我的母亲陪着她,一起去赶集,给四叔买一些结婚用品。
那天的天气很热,我的母亲和奶奶步行着去赶集,她们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就想着拐到大姑家里坐坐。(因为大姑家住在集市的西北边,虽然说多绕了很远的路,但是,奶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大姑家的两个孩子了,临出发的时候,母亲把家里的葡萄给两个孩子摘了几串,又把鸡蛋给大姑家里装了十几个。)

那天,母亲和奶奶到了大姑家的家门口之后,却发现大门紧闭着,就和隔壁邻居询问着:你们有没有见到翠玲?她今天去哪里了?
“你们是不是翠玲(大姑)的亲戚?这个翠玲啊!这段时间过的真是难啊!平时她丈夫的身体就不好,她们家的收入就靠着那几亩庄稼地,家里的各种活,都是翠玲一个人在做,平时翠玲还经常和我们借钱。
前几天,听翠玲说,她的四弟准备结婚了,翠玲就把家里的两头小猪卖了,那两头猪是今年春天,翠玲刚刚买的猪,翠玲才刚养了几个月。
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翠玲把家里的猪卖了之后,她们全家人才有钱过年,但是现在她四弟结婚,估计翠玲的娘家急需要钱,翠玲就毫不犹豫的把两头小猪卖了,那两头小猪才卖了50元钱。
如果等到春节,两头小猪长成大肥猪之后,说不定一头猪就能卖100多元钱,翠玲卖那两头小猪的时候,她不停的掉着眼泪,其实她也舍不得卖猪啊!她把那两头小猪卖给了村南边的大志家里。今天早上,翠玲在门口吃饭的时候,说想她的两头小猪了,她去村口割了一点草,可能去大志家里看她的两只猪了。”邻居皱着眉头对奶奶说道。
奶奶听到这些话之后,她一下子就愣住了,而我的母亲更是愣在了原地。
那天,母亲和奶奶一路打听着,去了村南边大志的家里,奶奶把准备赶集买东西的50元钱给了大志,她们也不顾大姑的再三阻拦,把两头小猪重新赎了回来。

“娘啊!你对我有救命之恩,我这一辈子都还不完啊!现在四弟准备结婚了,我知道家里急需要钱,我尽自己的努力帮着你们,你们怎么把这两头猪又要了回来呢?我的心里过意不去啊!”大姑的眼眶湿润了。
“翠玲,你们全家的花销,都靠着这两头猪,你再继续把这两头小猪养肥一些,等到春节的时候,两头猪就能卖一个好价钱,现在这两头小猪,卖的太亏了。
你的四弟结婚,我们手里有钱,当年你结婚的时候,我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钱给你买,我的心里愧疚啊!想不到你现在,又把这两头小猪卖了,到今年春节,你们全家人的生活怎么办呢?不要再提我把你捡回来这件事情,你就是我的亲生女儿,只有你过的好好的,我才能安心啊!”奶奶说到这里的时候,她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
听到这些话之后,大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她拉着奶奶的手,不停的哭着。
那次,当奶奶和母亲从大姑家里回来,告诉我们事情的原因之后,我们全家人都泪目了。
那年,四叔在大伯和我父亲的帮助之下,他总算是成了家。
也是从那年开始,父亲去镇子上的火柴厂上班,我们家的生活才慢慢的好了起来。
后来,父亲买了自行车,自从我们家里买了自行车之后,父亲只要有空了,他都会买一些礼物,去大姑的家里坐坐,如果看到大姑家里有困难了,我的父亲和大伯叔叔们,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帮助大姑。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姑的两个儿子也长大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
大姑的两个儿子都很有本事,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并且都找到了如意的工作。
这些年,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姑的两个儿子都会来我们家里走亲戚,他们每个人都会带五份厚礼:我的奶奶一份礼物,我的父亲兄弟四人,每人一份礼物。
而我们兄妹四人也长大了,每次回老家看父母的时候,总会去看看大姑和姑父。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亲情让人感动,那就是: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因为善良,我们相遇,因为有爱,我们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