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今年立冬几点,有说法没?

慕容子归鸿 2024-11-07 06:28:59

11月7日就要立冬了,兜兜转转,又到了冬天!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

在传统文化中,有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之说,意为冬天是一个休藏的季节。

所谓的休是指休息,藏则有躲藏和储藏两个含义。

其实二十四节气,既是一个气候学概念,也是一个农业生产的指南。

立冬的含义

说起二十四节气,大多数人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立春,立冬,冬至这样的节气既是节气,其实也是节日,比如北方的很多小伙伴会在立春吃春饼,冬至吃饺子,南方的小伙伴则会在冬至吃羊肉或者狗肉。

节气是可以拿来当节日过的,大家自然就非常熟悉了。

但是说陌生,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二十四个节气,都为人熟知,很多节气,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渐渐的只是日历上的两个字而已了。

比如雨水,谷雨,小满,芒种,寒露等节气,知名度相对较低,很多朋友可能不一定听过,或者听过也不一定会清楚这些节气的含义。

那么二十四节气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诞生出这样的说法呢?

其实,节气的概念首先是脱胎于农业生产需求。

在古代,农业是经济的基础,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收获,对于一整年的收成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那么古代人是怎么来确定播种,浇水,除虫,收获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的呢?主要就是依靠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通过日复一日的观察总结,得出的对气候变化的总结。

事实上,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是有规律的,即大致每15天会有一个节气,这样一年12个月恰好有24个节气。

先民把每个时间节点的气候特征或者农业生产的步骤,加以命名就构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雏形。

比如立冬,“立”是开始,确立的意思,所以立冬的含义非常简单,就是冬天的开始,这是对气候的总结,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冬天的开始了。

像立春,立夏,立秋,大暑,雨水,小雪,大寒等都是针对气候的总结,其包含了季节,冷暖,雨雪等气候特征。

除了对气候特征的描述之外,还有一些节气是针对农业生产的总结,比如小满,芒种,就是针对农业生产总结出来的节气。

所谓小满,是指小麦麦粒开始饱满的意思,而芒种则是指有芒的谷类作物,可以开始耕种了。

古代先民虽然不像现代社会有精确的天气预报,作为农业生产的依据,但是通过二十四节气也可以大致的判断时令,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

哪怕是现代的气象学,其实也是由经验总结开始,慢慢构成系统性的科学。

那么,立冬在古代先民的眼中除了指冬季的开始之外,还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呢?

刚刚说到了,二十四节气代表了气候的变化,对应着农业生产的步骤。

要知道,在古代,科技水平有限,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很有限。

所以,在一些关键的节气到来时,除了会按照时节操作农业生产,也会把人们对美好年景的寄托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展示出来。

这就是一些节气过成了节日的原因。

而二十四个节气当中,立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

冬的含义其实就是终,所以冬季其实就是四季终结的意思。

春天播种,夏天耕作,秋天收获,冬天作为终了,要干啥呢?当然是休整。

通俗点说,冬天是可以理解为假期的。

经过一整年的劳作,人们已经得到了该得的收成,这个时候正是休息,休整的好时节,只有休息好,才能应对来年同样繁重的劳动。

同时,立冬之时,颗粒归仓,也正是一年之中口粮最充裕的季节,所以,在传统的习俗中,立冬是要吃饱吃好的。

往往在立冬节气,是要大餐一顿,饱餐一顿的。

当然,活着的人吃饱喝足了,也不能忘记已经逝去的先祖,所以在立冬时节,人们还要祭祖,立冬祭祖及时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收成,更是向祖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古代对食物的储藏技术有限,为了能最大限度的保存食物,在立冬节气到来的时候,人们也会开始储藏食物。

比如腌渍类的食物,最出名的无疑是酸菜一类的腌菜。

虽然北方和南方的做法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存食物,能够在冬季缺少食物的情况下,还有吃的。

除此之外,在南方,因为天气更热一些,即使是冬天,也很难结冰,因此,在南方还有腊肉,火腿,腌鱼这类的做法,通过类似的处理,即使是肉类也可以储存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所以,立冬不仅仅昭示着天气变冷,四季终结的气候学含义,还包含着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因此,如果详细的去讨论立冬的含义,那么恐怕以万言计数也未必能详尽的描述。

立冬时节看天气

我们已经知道,节气是对气候的总结。

最初,对于节气的定义,只是一个相对粗略的时节划分,随着人们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人们获取的气候资料也越来越多。

因此,人们也渐渐的学会了观察节气前后的一些天气特征,来判断未来的天气走向,这就是所谓的农谚。

例如有这样一句农谚,就很有意思。

农谚有云: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

啥意思呢?其实从字面上我们就知道,这句农谚可以理解为一句天气预报。

意思是说如果立冬出现在上午,那么这一年的冬天将会非常寒冷,甚至连牛都能冻死。

但如果立冬交节在下午,那么这年很可能就是暖冬。

那么这句谚语是怎么得来的?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交节的概念。

事实上,在现代的科学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节气的真实定义,即太阳黄经达到225度的时候,就是冬至。

所谓的太阳黄经,其实就是太阳相对于地球在黄道面上的位置,我们知道,地球每365天围绕太阳绕一圈,那么把这一圈的360度等分为24份,即太阳的位置每移动15度就进入到下一个节气。

这就是交节的概念。

立冬每年出现的日子是固定的,即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当然,具体的一天当中,太阳的位置也是有变化的,如果立冬刚好在上午交节,就是农谚所说的上午立冬冻死牛,反之,如果交节在下午,那就是下午立冬暖烘烘。

那么为什么农谚会这样下定义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顺口押韵吗?当然不是。

其实,这是古代先民,经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得出的经验主义的判断。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经过常年累月的观察,人们发现,往往交节在上午,冬天都很冷,而交节在下午,则冬天会比较温暖。

这与现代意义上的气象学并不是一个概念,古代先民说出的农谚,更多的是基于过往年份的一些较高频率出现的事件,对未来做出的判断。

这些农谚,很难在现代气象学领域,以比较准确和描述给出定义。

但是,这样的谚语是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比如,今年的立冬将会在11月7日早晨6点19分49秒交节,也就是符合农谚说的上午交节的概念,按照农谚所述,今年很可能会是一个冷冬。

那么这个农谚今年会不会应验呢?

最近国家气候中心就发出了最新的研判,因为今秋以来,拉尼娜现象已经确认,根据过往的数据统计,1986年以前,几乎只要出现拉尼娜现象就会对应我国的冷冬;

但是1986年之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拉尼娜期间也越来越难以出现冷冬了。

这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后,地表能量增加,大大抵消了拉尼娜的致冷能力。

总体而言,拉尼娜年确实比厄尔尼诺年和正常年份的冬季要更冷一些,由此可见,咱们老祖宗的农谚还是很管用的哦!

参考资料:

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判!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判!(北京日报)

“白天立冬冻死牛,晚上立冬暖悠悠”,今年立冬几点?有何预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