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深夜,江苏省徐州市的地委书记胡宏突然接到了一则通知:毛主席乘坐专列,即将到达徐州地界进行考察。
胡宏接到通知以后,迅速前往车站迎接毛主席。毛主席的专列是一辆绿皮火车,又被称作“流动中南海”。
毛主席为了能够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每次出行都会搭乘这辆专列,到了地方以后再做通知,这样更容易了解到百姓生活的真实水平。
这边的胡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迎接事宜,另一边的毛主席在车上看向窗外的风景。
徐州作为江苏省重镇,毛主席一生7次探访徐州,在这里留下过不少故事。
这一次考察徐州,除了故地重游以外,他更想看看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看看胡宏这位同志有没有让当地人过上好日子。就这样,毛主席的徐州之行开始了……
当毛主席的专列缓缓停靠以后,胡宏一行人已经在车站等候多时。此时的胡宏内心无比激动,他参加革命这些年,最想见到的人就是毛主席,最崇拜的人也是毛主席!
胡宏出生于1918年2月,他来自于四川省璧山县依凤乡(今属重庆),他的原名叫做胡正禄,后因革命需要,才把名字改为胡宏。
胡宏的家境非常好,他的父亲是一位地主,在当地是大户人家,因而他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
除了先天条件比较好,胡宏能够成功,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胡宏是一位准学霸,1935年,胡宏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妥妥的一位高材生。
在上海,胡宏见证了不少历史大事件,也是在这里,他决定参军报国。
早在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胡宏就曾义愤填膺,发誓与日本人不共戴天。
离开了家乡、来到上海之后,胡宏更加感觉到日本人将会是中国人的大敌,必须全力抗日!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1937年,当日军的铁蹄踏上上海的土地后,胡宏开始了属于他的抗战!
当时七七事变的爆发,日军全面侵华,他们的大军势如破竹,直逼我国的经济重镇上海。
不少人知道日寇将至,纷纷选择举家逃亡,胡宏的父亲担心儿子的安危,于是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劝他回家躲避战乱。
结果胡宏反其道而行之,他选择加入抗日军队,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
别看胡宏是一介书生,可他是一位铁血男儿!他参军以后,就断绝了与家里的一切来往,立志不赶走日寇不回家!
父亲非常担心儿子的安危,于是在上海的多家报纸,刊载了寻人启事,希望儿子能平安回来。
胡宏其实都看到了,但他选择置之不理、视若罔闻,日军攻打上海以后,胡宏在前线医疗队工作,当战地医生。
淞沪会战结束以后,胡宏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他在大学时期接触过不少共产党人,胡宏虽然出身富贵,可他对底层百姓非常的关心,对无产阶级理论视为信仰。
正因如此,参加游击队的胡宏能文能武,获得了组织的信赖。1938年9月,胡宏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
为了避免父母担心,胡宏在入党以后,特意修书一封,信中说道:“感激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如今国难当头,男儿应当立志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游击队员之间亲如手足,军民一家,如鱼得水。请父母放心,抗战胜利之时,就是儿子凯旋之日!”
胡宏没有在信中写自己的地址,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家,全心全意抗击日寇!
游击队的条件很差,但他这位地主家的儿子从来没有抱怨过环境苦,反而和同志们相处的非常好,他和同志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胡宏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战士了。
1938年,胡宏赶往陕北,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革命理论,思想得到了升华。
期间有同志给他介绍对象,胡宏毅然选择了拒绝,他说:“不赶走日本人,我不会考虑个人问题!”
两年后,他跟随黄克诚同志前往苏北抗日根据地,在那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日寇被赶走以后,胡宏没有回家,而是接受组织安排,去了山东莱州,担任当地的第一书记。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宏又去了江苏省江宁县担任第一书记。此时国家渐渐安定,胡宏终于能考虑个人大事了。
经过介绍,胡宏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并在1951年10月结婚,此时的胡宏已经33岁了。
胡宏
个人问题得到了解决,组织上的任务更要完成,胡宏在江宁县期间,体恤百姓,积极推动土地改革,获得了不少百姓的拥戴,口碑非常的不错。
1954年,胡宏被安排为徐州市的第一书记,从此与徐州结缘。
胡宏一生曾两次担任徐州的第一书记,两次见到毛主席,第一次见毛主席,就是在1956年。
毛主席的刁钻问题1956年7月的一个深夜,徐州火车站依旧灯火通明,书记胡宏和行署专员梁如仁已经在这里恭候多时,不一会儿,毛主席的车就到了这里。
毛主席这次是沿着铁路线进行考察,都是快到当地的时候,才会通知当地的领导同志,行动很保密,这种突击检查也能看的出一个干部到底是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的专列停下来以后,他并没有下车,而是让徐州的书记胡宏同志上车,让他当面给毛主席汇报工作。
胡宏内心很激动,他听从安排,登上了毛主席专列,只见毛主席已经坐在座椅上等候他的到来。
过去,胡宏只是听说过毛主席,见过毛主席的照片,如今见到了真人,那心情别提多么的激动了。
毛主席微笑着面对胡宏,随后起身与他握手,并让胡宏坐下。
然后毛主席开口道:“深更半夜把你喊来,影响你休息,真的很不好意思!我这次找你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们徐州地区的肃反工作与农业生产情况。”
胡宏点点头,等待回答毛主席的问题。当时的徐州可不和今天一样,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徐州究竟怎么样进行行政区域划分,可难倒了不少人。
当年胡宏刚上任的时候,徐州市一片混乱,一会儿这个区划过来,一会儿那个县被划走,而徐州政府也是一团糟,因为条件差,连办公楼都没有。
胡宏最开始来的时候,住在一个鞋厂改编的简易小楼里,这个楼既是胡宏的家,又是胡宏的办公室,就一张桌子、一张床,除此之外啥都没有。
不过经过胡宏三年的建设,徐州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毛主席的提问,胡宏信心十足。
毛主席首先问:“你是哪里人啊?”胡宏表示四川来的,毛主席笑着说:“那你和朱司令、刘伯承、邓小平还算老乡呢!”
接着毛主席问道:“徐州有多少地、多少人口呢?”
胡宏说:“徐州专区成立于1953年1月,一共有10个县和新海连市(今连云港),1955年3月,萧县、砀山两个县划归安徽宿县,所以如今是8各县1个市,耕地有1703万亩,人口有503万人!”
毛主席听完笑着点了点头,看得出来,毛主席对这个答案非常的满意,随后主席说道:“徐州管的地方不少嘛!那划走两个县,又给你们划进来哪两个县呢?”
胡宏说:“划来了盱眙、泗洪两个县!这两个县归淮阴专区管辖!”
毛主席低着头,说道:“那看来你们赚了!可不要以为你们吃亏了!盱眙是楚霸王建立的,泗洪是明太祖的祖陵,这都在历史上很有名!”
“徐州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早在1920年,我北上参加驱张运动的时候,就曾来过徐州,在徐州的城楼上登高望远,1926年,我故地重游,再一次来到了徐州,考察农民运动……”毛主席看向远方,若有所思。接着毛主席问了个更刁钻的问题:“那我问你个问题吧!你知道四字底下加一个南字,是什么字吗?”
本来毛主席像考考胡宏,没想到这个问题根本难不倒他,他直接说道:“是罱字!”
毛主席听完这里非常高兴,他欣慰的路出了笑容,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
毛主席二见胡宏“罱”字这个字算是在方言里的常见字,而这个方言正好就是江苏这边的方言。
这个字算是生僻字,是当地的渔民用来捕鱼、捞水草的一种工具,毛主席早年考察农民运动,深入民间,所以才知道的这个字。
如今胡宏也知道这个字,可见他对徐州、对江苏有着很深的了解,从侧面也能反映,胡宏的工作做得确实不错,所以毛主席才会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位了解当地的父母官,是百姓的幸事,更是国家的幸事!
接着毛主席又问道:“你们徐州的肃反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胡宏认真的说道:“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解放战争时期,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因此留下了不少特务、敌对分子,不过经过这几年的肃反运动,社会治安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过还没有完全好转……”
胡宏说的仔细,毛主席听得认真,胡宏发完言以后,毛主席对他交代道:“一定要记住有反必肃,有错必纠,这是我们的原则,发动群众,打击敌对分子,让社会早日安定,群众恢复生产才是当务之急!”
接着毛主席还询问胡宏关于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胡宏都回答的有理有据、对答如流,可见他真的对徐州的每项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由于毛主席还急着去下个地方,未能下车实地查看,不过通过胡宏的表现,毛主席相信徐州未来的发展一定很有前景!
毛主席的列车重新启程,赶往下个地方,胡宏和毛主席依依惜别,目送主席的列车远去。
在列车上,毛主席不禁感慨道:“胡宏真是个好干部啊!”
与胡宏的对话非常愉悦,毛主席还惦记着能和胡宏再次相见,到了1957年,二人终于再一次见面。
1957年春天,毛主席再次来到了徐州,见到了第一书记胡宏,相比于上次匆匆忙忙,这次毛主席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到达了徐州,有足够的时间来徐州考察。
当主席一行人进入接待室以后,胡宏马上给毛主席介绍起随行人员的名字。
毛主席对胡宏印象深刻,还不忘说道:“你是四川人,朱司令老乡!我们算是老朋友,今天一定要好好介绍!”
这次毛主席赶来,主要是了解徐州的工业发展情况,我们都知道,徐州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矿资源很丰富。
毛主席询问这里的矿石质量怎么样,胡宏表示质量非常好,当时正处于大炼钢铁的时期,毛主席非常关心当地的铁矿质量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就发现不光胡宏了解基层、深入群众,他带领的领导班子对基层也非常熟悉。
毛主席边听大家介绍,边在纸上记录,他对胡宏语重心长的嘱托道:“你们徐州一定要发挥好铁矿、煤矿这两大资源优势,这两样东西是工业基础,有了这两样东西,其他一切就好说了!”
接着主席还强调工业布局的重要性,让胡宏受益匪浅。在毛主席的嘱托下,胡宏努力建设徐州,发展工业,让徐州的经济得到了提高,也因此他在1958年,被调到了江苏省委工作。
胡宏的笔记本
同年8月8日,毛主席再次来到了徐州,他到了徐州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你们那个第一书记胡宏呢?我要见见他!”结果大家说胡宏被调走了,毛主席不禁感到怅然若失。
胡宏调到省委以后并没有忘记徐州父老,在六十年代徐州遭遇洪涝灾害的时候,胡宏亲自来到了现场,视察工作。
这种不忘本的精神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专门派人下来,夸奖了胡宏。
胡宏能够得到毛主席重视,靠的是他扎实能干的工作精神与一心为民的服务态度。
作为一个四川人,胡宏说话带有浓重的四川口音,因此他到了徐州以后,为了能够拉近和百姓的距离,就会学习当地方言,下基层和百姓们面对面沟通。
胡宏学历很高,水平也很高,他开会从不打草稿,但是会议内容却逻辑清晰、主题明确,能让底下的同志听得明白,他到底要发展什么、接下来的重点是什么。
胡宏每到一个地方,总能即兴发挥,进行演讲,干部团体在他的号召下,才能团结一心,外加上他为人宽宏、大度,所以同志们都很愿意和他合作。
1965年,当毛主席再一次来到徐州的时候,他对当时的徐州领导班子说道:“你们一定要学习胡宏的工作精神!凡事以群众的利益为先!”
虽然胡宏干的很好,可是由于出身问题,他在1966年后受到了不公平对待。
胡宏毕竟是地主家的儿子,大家说他成分有问题,将他下放农村接受历练,没少受到刁难。
在逆境中的胡宏苦中作乐,他没有被艰苦的环境打倒,反而经常鼓励自己坚持下去,胡宏的坚持没有白费,很快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1970年,毛主席前往南京视察工作,到了南京的以后,毛主席想起来了胡宏,他找到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同志,向他打听起胡宏。
许世友听完叹了一口气,他说:“他下去了!在下面接受改造呢!”
毛主席摇了摇头,说:“那个四川籍的知识分子很不错嘛!他很懂农业,做事也负责!这样的人才不能被浪费!”
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胡宏的命运发生了转变!他从农村调回了城里,重新担任徐州地委书记。
故地重游的胡宏在这个位置上大展拳脚,在那时的社会环境下,大家都互相猜忌,不愿意尽职尽责,生怕会受到牵连。
胡宏却不怕,他大胆启用自己的老部下,稳定了局势,随后他调查那些被调到乡下的干部,查清他们的情况,为他们拨乱反正,不少人都很感激胡宏所做的一切,如果不是他,可能就不会回到城里了。
胡宏作为一个书记,知人善用,为人公正,不久后他又被调到盐城,再后来调到福建任省委常委。
在福建期间,他很重视海外侨胞的作用,多次前往香港、澳门,拉来了不少投资。
胡宏
除了对工作尽职尽责,胡宏对子女也很严苛,从来不找关系、走后门,然而他的五个子女各个是学霸,都在各自的领域闯出了名堂。
不管位置怎么变动,全心服务人民的信念始终没有变,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毛主席的眼光没有错!
后来的胡宏再也没有见过毛主席,但毛主席的话语、面容却永远的留在了他的心中!胡宏是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的人。
2007年,这位老干部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回顾他和毛主席的对话,两个人都是为了人民的人,两个人都是为了国家大众,私者一时,公者千古!让我们对这两位公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点赞]
人民的好公仆👍🏻
我老胡家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