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能当补品输?诊室深夜激辩,老伯捏着彩礼钱哭了

乐正青 2025-02-02 03:28:26

**白蛋白风波:一场诊室里的生命课堂**

**一、寒冬问诊**

腊月的江城飘着细雪,呼吸内科诊室的玻璃窗上凝着薄霜。58岁的王建国缩在褪色的军大衣里,化验单在指尖簌簌作响。三天前他在工地咳血晕倒,此刻CT报告上的"双肺多发空洞"像狰狞的爪印。

"医生,我这白蛋白都28了,要不要输那个...人血白蛋白?"他佝偻着背,浑浊的眼睛盯着对面年轻医生胸牌上的"住院医师李楠"。

诊室门突然被推开,裹挟着消毒水味的冷风中,科主任陈敏之白大褂下露出半截深紫色旗袍。这位留美归来的女教授扫过化验单,指尖在桌面轻叩:"李医生,你打算怎么处理?"

**二、诊室交锋**

李楠扶了扶眼镜:"患者低蛋白血症明显,建议输注10g人血白蛋白,配合抗结核治疗......"

"停。"陈主任打断他,"知道白蛋白的半衰期吗?"

"20天左右?"

"那输注后能提升多少血清值?"陈主任转向王建国发黄的眼睑,"假设您体重60公斤......"

诊室突然响起手机铃声。王建国哆嗦着掏出老年机,听筒里传来妻子带着哭腔的方言:"娃的彩礼钱......"

"医生,这药是不是很贵?"他攥紧磨破的皮夹,里面躺着昨夜工头结算的3200元。

**三、生命经济学**

陈主任示意护士给老人倒热水,转头在黑板上画出公式:"血浆量约体重4.5%,您60公斤就是2.7升。10g白蛋白理论提升3-4g/L,但实际......"

"会漏!"角落突然传来清亮童声。众人回头,才发现跟着查房的实习生姜晓晓——这个父亲患肝硬化的护理系学生,正握着父亲的病历本。

"小姑娘说得对。"陈主任赞许点头,"白蛋白会从血管漏到组织间隙,特别是炎症部位。王师傅有活动性结核,输进去的白蛋白就像往漏水的桶里加水。"

李楠额角渗出冷汗。他想起上周那个输白蛋白后急性心衰的肝硬化患者,监护仪的警报声仿佛又在耳边炸响。

**四、暗涌往事**

"可...很多患者主动要求输白蛋白。"李楠声音发虚。三个月前,他因劝阻某企业家家属滥用白蛋白,反被投诉"不积极治疗"。

陈主任摘下听诊器,金属触感冰凉:"2018年JAMA研究显示,对脓毒症患者,白蛋白组死亡率反而比生理盐水组高1.2%。"

王建国突然剧烈咳嗽,痰液溅在陈主任袖口。姜晓晓急忙递纸,瞥见对方腕间的沉香木珠——和她病逝母亲留下的那串一模一样。

"您看这样行吗?"陈主任擦净衣袖,"我们先用肠内营养粉补充必需氨基酸,配合鸡蛋、牛奶。等结核控制住了,白蛋白自然回升。"

**五、黎明破晓**

深夜值班室,姜晓晓撞见李楠在翻文献。"原来白蛋白缺乏色氨酸..."他喃喃自语。月光透过百叶窗,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划出明暗交错的条纹。

三周后复诊,王建国的白蛋白升至32g/L。诊室墙上新贴着用药指南,在"营养支持"条目下,陈主任用红笔划出醒目标注:优先选择平衡氨基酸制剂。

"陈医生,这是自家腌的腊肉。"王建国掏着布包,被婉拒后忽然红了眼眶,"娃的亲事...亲家听说我在大医院规范治疗,同意减了彩礼......"

窗外积雪渐融,春芽正在看不见的角落悄然萌发。

---

**后记:白蛋白使用三忌**

1. **忌当营养品**:白蛋白分解需20天,且缺少必需氨基酸,不如鸡蛋+牛奶

2. **忌唯数值论**:>25g/L无需输注,>15g/L视病情而定

3. **忌盲目利尿**:非水肿患者输注后无需强制使用呋塞米

当医疗回归理性,最珍贵的"白蛋白"永远是医患之间流淌的信任。(注:本文为虚构情节,旨在科普知识,实际医疗决策应基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