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买套房,我把自己变成了商业间谍"——35岁的李雯这样形容自己过去半年的经历。这位普通的公司职员,为了在深圳安家,做出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辞职潜入法拍公司当卧底。
从绝望到疯狂的买房计划
李雯和丈夫在深圳打拼十年,存款始终追不上房价。去年看中一套法拍房,比市场价低30%,却在竞拍最后三秒被人加价10万抢走。"那种感觉就像被命运戏弄",她回忆道。普通购房者永远不知道法拍行业的潜规则——内部消息、围标串标、恶意抬价,这些才是决定法拍房去向的关键。
在第三次竞拍失败后,李雯萌生了疯狂的想法:"既然打不过,就加入他们"。她开始研究深圳各大法拍公司,锁定一家业内知名的机构,用半年时间考取司法拍卖辅助资格证书,然后投递简历。"面试时我说自己离婚分到一笔钱想投资房产,他们居然信了"。
卧底180天的惊人发现
入职第一个月,李雯就被安排参与某豪宅法拍项目。"公司电脑里有竞买人详细资料,包括资产状况和心理价位",她偷偷拍下这些证据。更惊人的是,某些"竞拍者"其实是公司安排的托儿,专门抬价或恐吓真实买家。
最戏剧性的是第六个月,公司准备操作她一直想买的那套房。李雯假装积极准备围标方案,实则记下所有关键信息。拍卖当天,她让丈夫以陌生号码报名,最终以低于公司心理价位的价格成交。"听到落槌声时,我躲在厕所哭了十分钟"。
游走法律边缘的危险游戏
这套市价800万的房子,李雯最终以520万拿下。但代价是立即辞职并拉黑所有同事,甚至搬离原住址。"我知道这游走在法律边缘",她坦言曾整夜失眠。律师朋友警告她,那些证据如果公开,可能面临商业间谍罪的指控。
现在李雯终于住进了梦想中的房子,却总做同一个噩梦:公司发现她的真实身份。"普通人想公平买房,居然要像特工一样",她苦笑着展示手机里上百条工作录音和照片,"这些是我的'护身符'"。
这场现实版"无间道"折射出法拍房市场的混乱。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地区法拍房围标率高达70%。李雯的故事或许极端,但反映了一个残酷现实:当规则被破坏,老实人要么认输,就得比破坏者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