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望京博格(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3722594518994726064de7ccec4fc5.jpg)
为何红利是2025年主线之一?原因如下:
(1)长期国债利率下降,红利指数高达6-8%的股息率对于稳健投资者吸引力越来越大;
(2)领导致力于引入“耐心资本”,其实耐心资本的大头就是保险资金,由于险资追求现金流稳定的特性,这些耐心资本首先就是红利资产。
(3)各大券商给予2025的配置策略基本是一手科技+一手红利,进可攻退可守,所以红利被赋予了新的属性—防御性资产,在当前这样低利率背下,高股息防御性资产是稀缺的。
正文:
博格最近跟不少投资者交流,大家越来越关注分红稳定的红利资产了,并纷纷将视作核心资产来配置,尤其是保险资金。这是为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bebdc677d3e2a1c734c0f15a256c08.png)
博格做了一张“国债利率与红利股息率剪刀差”的图:
在十年之前,十年期国债利率3.65%,中证红利股息率3.32%,作为稳健投资吃息的当然选国债了,国债不仅派息稳定,而且价格波动不大;相比而言中证红利不仅股息率不及国债,还要面临市场的波动。所以也就没人待见红利资产。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十年期国债利率跌到1.60%,中证红利的股息率为6.37%,两者相差4.77%之多。国债利率太低了,不少稳健资金开始逐渐配置红利以提高收益了。总而言之,是由于国债利率持续走低,才让投资者们开始重视红利的。
博格觉得2025年,随着债券市场利率继续走低,“无处可去”低风险资金大概率会配置更多的红利资产。
一、A股红利指数与基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8be65f39693a70e1e0a701da744b4d.png)
根据文章《银行股息率彻底虚高了,影响巨大~》:
“理由TTM模式的股息率是把一个公司过去12个月分红累计起来计算,问题过去大部分银行股都是一年分红一次,现在有中期分红了,如果还是算过去12个月的话就包含“2023年度分红+2024中期分红了”,相当于多计算了50%的分红。”
所以目前银行股的股息率有点虚高,但是对于红利指数的影响约为5-10%左右,这个影响不大。例如中证红利股息率为6.37%,即便降低0.5%左右,仍然有5.9%左右,另外随着上市公司分红力度提高,也会将这个影响进行平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02a8bad216e60c8f35cd215006d6af.png)
上市公司整体分红也是在逐年提高的,以中证全指分红数据为例,2024年累计分红近2万亿。
现在把A股红利基金的费率、分红条款与规模整理一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4d8202ff42700c6b6bf70526cf31f7.png)
目前股息率最高的A股指数为上证国企红利指数,跟踪该指数的ETF为红利国企ETF(510720),该ETF自上市以来实现“月月分红”的目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c6ecd69f5a57a6c041f505237634fe.png)
二、港股红利指数与基金
很多中资企业在A股与港股同时上市,企业股息率等于分红除以股价,同一个中资企业每股分红是一样的,由于港股股价低于A股股价,所以港股的股息率也更高,既然是吃股息当然选择股息率最高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322e76cb42957a36ce0e748d9d3977.png)
港股通红利底波(对应ETF为159569)与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对应ETF为513820)的股息率已经达到8%以上,即便扣除20%港股通红利税,仍然有高于6.4%股息率,相当于A股红利仍然有不小的吸引力。
现在把港股红利基金的费率、分红条款与规模整理一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75cbe80f6be18c4235cde067b58d3b.png)
很多稳健投资者除了追求股息率之外,还追求未来分红的稳定性,最近现金流ETF开始陆续发现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现金牛+高股息+月月分红,现金流ETF厉害了!》
关注望京博格,我们将定期更新红利类指数的股息率。
大家都买什么红利类资产,欢迎留言说出品种与理由。
统计数据不易,大家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