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雨浸润下的
临济镇道佐社区,
千亩雷竹林焕发着盎然生机。
墨绿竹海间,
此起彼伏的采笋声
与村民们的说笑声交织,
笋刀划过泥土的沙沙声里,
孕育着春日限定的丰收图景。
一大早,竹林里已是人声鼎沸。“现在我家七八亩地,每天能采上千斤笋。”种植户徐世贵弯腰起笋的动作干净利落,竹篓里的春笋还沾着晨露,“以前种玉米每亩年收几百块,现在只要稍加管理,每亩收益能翻十倍。”
2013年政府引导成立的润农合作社,让徐世贵成为首批“吃螃蟹”的种植户。眼见他挣了钱,村民们也纷纷加入雷竹种植大军。种植户徐锦祥便是其中之一,他说:“原先种李子总亏钱,看他们种雷竹真挣到钱了,我也跟着种。去年卖八千多,今年才开季就卖了3000元。”
合作社空地上,小山似的雷竹笋正被分装发往全国。“每天收六七万斤,价格比去年还好。”合作社经理魏鑫告诉记者说。
据悉,自润农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以来,已投资近千万元,其中竹林抚育、竹林改种等政策资金600余万元,建成有机食品笋用竹基地4000余亩,年产竹笋6000余吨,实现产值3600万元,带动300余农户年增收约10万元。
道佐社区党委副书记朱本仕介绍说,“我们正在试种林下菌菇,月底还要给三组修路。等公路通了,游客就能来竹林徒步,乡亲们的竹篓里又能多份旅游收入。"
“竹农+基地+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正让这片竹海迸发出更大活力。雷竹这一“绿金”不仅承载着村民的致富希望,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