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繁到邛崃,“候鸟种子”落地“天府粮仓”

醉美邛崃 2025-04-15 16:04:24

春耕时节,

天府现代种业园迎来了一批

特殊“旅客”,

从海南南繁基地“迁徙”而来的

水稻新品种“梦香”,

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将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区落地生根。

整田、开沟、平厢、摆盘、拌种、投稻种、覆表土、覆膜……在园区水稻试验田里,四川川种种业的工人们正进行精细化育苗作业。规格统一的育苗盘整齐排列,每个区域都标注着品种信息。四川川种种业总经理助理舒建超介绍,这些刚从南繁基地收获的种子将在这里进行“同台竞技”。

据悉,该批种子是上个月刚刚在南繁收获的水稻新品种。为缩短育种周期,每到本地秋收后,四川川种种业的科研工作者会带着育种材料飞到南繁基地进行繁殖和选育,通过在南繁与四川开展“穿梭育种”,这些种子像“候鸟”一样,不断繁殖加代和选育,直到培育成功。

“今年第一批到位的22个品种,有三个显著特征:产量达标、米质带香、抗倒伏性强,既适应西南稻区,又适合长江中下游平原,完全契合新型经营主体的种植需求。”舒建超说。

据悉,这批新品种,将在5月中旬开始移栽,同时进入下一步的苗期考察工作。谈及在此开展育种工作的优势,舒建超表示,处于“天府粮仓”核心区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在新品种筛选和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首批布局西南的唯一国家级种业园区,天府现代种业园已成为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核心承载区,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制种基地2.8万亩和种业科研示范基地4000余亩,“一库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性平台、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便捷的配套服务等都为新品种的选育和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这样一年可繁育2—3代,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提高竞争力。

·每年全国有29个省区市的700多家农业科研机构的数千名科技人员到海南从事南繁工作。我国已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中,有七成以上经过南繁的培育,从这片土地上收获的“种子”,带着新的使命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成长、收获,被赋予新的生命内涵。

·“加代”则是指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如人工授粉或授精,使作物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繁殖周期和数量。这种技术能够缩短育种周期,增加实际产量,对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