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纷争不断,经过三十多年的兼并和混战,最后曹操集团、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笑到了最后,分别消灭吞并了其他割据势力,最终建立了魏、蜀、吴三国,史称三国时期。
但实际上,三国鼎立的初期阶段,在遥远的东北方向,还有一股割据势力并没有被三国所吞并和消灭,而是一直独立割据在辽东地区,直到公元238年,也就是曹魏建国后的十八年才被曹魏消灭。
独立于三国之外的这第四股势力便是辽东公孙家族。
----------------------------------------------------------------------------------------------------------------------
公孙家族是辽东地区的豪强之一,世代居住在襄平一带。
公孙度是辽东公孙家族的创立者,公孙度少年时代随父居住玄菟郡,担任一个小吏,公元169年,公孙度任尚书郎,迁冀州刺史,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罢官。
这时候,公孙度和公孙家族的一个贵人出现了,此人也是大家三国演义中的 一位熟人,荥阳太守徐荣。
徐荣和公孙度关系非常好,所以在公孙度落难之时,主动推荐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公元189年,公孙度到辽东赴任,开始了其霸业之路。
东汉末年的辽东一带基本上就是天高皇帝远的法外之地,皇帝和朝廷管不着,估计也不想去管,当地豪强在辽东一带作奸犯科、无法无天。
公孙度到任后,严刑峻法、打击当地豪强,令行政通,很快在辽东地区站稳了脚跟。
此时的东汉王朝内部一片混乱,皇帝汉献帝早已成了木偶傀儡,相继被董卓、吕布、李傕等人掌控,各地军阀也是相互混战兼并,战火遍地。
而辽东地区由于远离中原,倒反而成了世外平静之地,很多人才都去辽东避难,如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但公孙度似乎并没能发现这些人才。
于是,公孙度开始了自己寂寞、孤独、低调的霸业之路。
有曹操、袁绍等实力雄厚的大佬在,公孙度当然不敢向中原南方扩张,他的扩张方向还是在辽东的一亩三分地上,比如夫余、乌丸、高句丽等弱小邻居都曾被公孙度欺负过。
公元190年,公孙度得知中原大乱后,便和柳毅、阳仪商议道:“汉室将要倾覆,我到了和各位图谋王位的时候。”
襄平县祭祀神灵的地方有一块长一丈多大石,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有人便和公孙度说:“这块石头的形状与汉宣帝的冠石相似,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
公孙度听后,十分高兴,便有了割据辽东称王称霸的政治野心。
于是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和中辽两郡,分设太守,甚至还从辽东半岛乘船渡海来到山东半岛一带,夺取东莱等县,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又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
公孙度如此狂妄自大僭越,根本不把东汉朝廷放在眼里,如果放在中原地区,早就被群雄联合群殴干掉了。
但辽东确实是个遥远蛮荒之地,没有谁会对辽东这块地方感兴趣,大家估计也懒得去理睬阿猫阿狗公孙度,所以公孙度的辽东土皇帝的生活当的悠哉乐哉,好不快活!
曹操曾经推荐公孙度为威武将军、永宁侯,曹操当然是有其政治目的,就是想趁机控制公孙度,不让公孙度倒向其老对手袁绍。
但公孙度连曹操的面子也不给,我在辽东称王称霸,要永宁侯干什么?
得罪曹操,后果一般来说很严重,但曹操忙着和袁绍争霸,也没功夫搭理公孙度。
很快,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开始攻略河北之地,公孙度得知后颇有些担忧,但很快公孙度便不再担忧,因为他死了!
公元204年,公孙度病逝,其子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
--------------------------------------------------------------------------------------------------------------------------
公孙康和父亲一样,依然对朝廷爱理不理,继续当他的辽东土皇帝!
但很快,辽东公孙家开始面临第一次生存危机!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逝,儿子袁谭和袁尚争权爆发内斗,最后被曹操各个击败,袁尚和袁熙被曹操追击的无处可去,只能选择到辽东投靠公孙康。
公孙康虽然在辽东称王称霸,但论军事实力,根本不是曹操、袁绍的对手,面对袁氏兄弟的投靠,公孙康颇为犯难,
收留袁氏兄弟,可以和袁氏联盟,共同对付曹操,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当然知道。
但万一击退曹操后,辽东被袁氏兄弟鸠占鹊巢,就完蛋了!
最后,曹操手下谋士郭嘉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要求曹操不要到辽东追击袁氏兄弟,这样公孙康才会把袁氏兄弟干掉。
公孙康的心态被郭嘉算准,看到曹操并没有派兵进入辽东,公孙康的外部危机解除,于是公孙康便将袁尚、袁熙杀掉,首级献于曹操。
曹操于是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扫平河北后,曹操并没有对公孙度下手,因为他的主要对手是江南的孙权、刘备,所以公孙度依然在辽东当他的土皇帝,依然逍遥于朝廷之外!
公孙康时期,其辽东集团的实力更加强盛,一度攻破高句丽国都,并讨伐韩濊,扬威朝鲜半岛。
公孙康的去世时间不详,大致在三国建立之前。
--------------------------------------------------------------------------------------------------------------------------
公孙康死后,由于其儿子公孙晃、公孙渊年纪尚小,辽东官员便推举公孙康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
但很快三国时代到来!
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后不久,便封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爵平郭侯。
名义上,辽东集团似乎是曹魏的下属,但公孙恭依然我行我素,当他的辽东土皇帝,曹丕的指令,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
但公孙恭有个难以启齿的隐疾,他因患病变成天阉,也就是指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不能生育。
这在古代可是个头等大事,不能生育,也就没有后代,没有后代怎么能称王称霸呢?
于是,他的侄子公孙渊便有想法了!
公孙渊是公孙康的次子,为人残暴凶狠,嚣张跋扈,极具政治野心,一心想取代叔父公孙恭成为辽东王。
公元227年,公孙渊发动政变,逼迫公孙恭让位,并囚禁公孙恭。
此时曹魏皇帝是曹睿,但曹睿并没有对公孙渊的这种行为进行惩罚,而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封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承认了公孙渊在辽东统治地位。
魏国没有对辽东用兵,让公孙渊变得愈发狂妄自大,嚣张跋扈,他开始在魏国和东吴之间纵横捭阖、两头骑墙,为自己攫取更大的利益。
公元233年,公孙渊向东吴派遣使者,希望和东吴交好,以为外应,共同对付曹魏。
东吴的很多朝臣认为公孙渊必败,没有必要去理睬他,但孙权却同意了。
孙权于是派遣使者张弥、许晏等人,携带大量金银珍宝,乘船渡海前往辽东半岛,正式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但当东吴使者历经千辛万苦赶到辽东半岛后,公孙渊发现东吴离辽东如此之遥远,万一魏国不爽了攻打辽东,东吴根本来不及救援,便开始反复无常,又后悔了!
于是公孙渊无耻地将张弥等人斩杀,首级送给曹睿表功,然后把东吴的金银珍宝全部占为己有。
曹睿对于公孙渊的反复无常,继续保持足够的纳耐心,为了拉拢公孙渊不再倒向东吴,曹睿又封为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继续节制辽东各郡。
魏国如此厚待公孙渊,让公孙渊兴奋地冲昏了头脑,误以为魏国是惧怕辽东,因此愈发的骄横无礼。
曹魏的册封使者来到辽东后,公孙渊得知使者中有个大力士后,居然先派兵包围使者的官邸,然后才出面面见使者,而且对使者出言不逊,十分跋扈。
使者回到洛阳后向曹睿进行了汇报,曹睿这才决定要铲除公孙渊。
--------------------------------------------------------------------------------------------------------------------------
公元237年,曹睿派幽州刺史母丘俭携带印信前去征召公孙渊入朝。
公孙渊并不傻,知道一旦入朝,有去无回,干脆一横心,直接造反了!
公孙渊发兵阻击母丘俭,在辽邃一带击败母丘俭,母丘俭撤兵返回幽州。
击退母丘俭后,公孙渊自以为天下无敌了,便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还给鲜卑等部落加官进爵,让他们去骚扰魏国边境。
更有趣的是,公孙渊又一次想到了东吴,他又厚脸无耻地派使者到东吴称臣,希望得到东吴的援助,但这次孙权不会再上当了!
公孙渊公然造反,曹睿当然不会再姑息,因此命太尉司马懿率4万精兵讨伐公孙渊。
公元238年六月,魏国大军到达辽东,公孙渊命大将卑衍、杨祥率兵一万在辽邃阻挡魏军,并挖掘壕沟二十多里。
司马懿的军事能力远远超越公孙渊,他先命大将胡遵击退卑衍,然后全军突破壕沟,向东南进军,随后又调转向东北,直扑襄平,声南声北又击西。
卑衍担心襄平有失,急忙向襄平进军,但在半路被魏军伏击,几乎全军覆灭。
解决了卑衍后,司马懿率兵将襄平城包围。
此时正逢连绵大雨下了一个多月,但司马懿就是不愿撤退,他深知襄平城内粮草即将耗尽,而魏军后勤补给充足,有足够的时间和公孙渊打消耗战。
一个月后,襄平城粮草尽、出现了可怕的人相食,机会终于来了。
八月,襄平城被魏军攻破,公孙渊父子在突围途中被杀,辽东平定,割据辽东近五十年的公孙家族灭亡!
三国至此,才算真正的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