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上避免一个人穷苦的命运,那就是优生优育

白烹壶 2024-04-10 10:48:44

如何从根源上,避免一个人穷苦的命运呢?

尤其是对经济不富裕的底层人来说,那就是优生优育。

我说这句话绝不是泛泛而谈,也绝不是胡说八道。

举一个例子给你们听吧!

我是76年生人,当年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1/3的同学是独生子女,剩下的2/3就跟我一样,属于多子女家庭中最小的一个。

在一个班30多位的同学中,我明显的感觉到了,我们多子女家庭,孩子,和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之间的区别。

那时候我们上学,还不流行穿校服,一般都是穿自己的衣服,我的后排就坐了一位独生子女。

我俩同样都是女孩,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一般就是身上那两件衣服来回换,这位同学,每星期都能换一件衣服,而且件件不重样。

那时候我记得流行一种围脖,就类似于狐狸毛的那种仿制品。

样子特别的漂亮,勾的大家都想去买,可是看来看去,全班能围上这个围脖的同学,基本上都是我们班的独生子女。

而我们这些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只能眼馋的看着别人围,这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穿上面。

在吃的上面也是这样,我那时候的早餐,就是每天一个烤干的馍,而我身后的这位同学,每天早上的早点都是一个面包外加一袋牛奶。

当时我就很羡慕啊!

我就想,他为什么可以吃面包加牛奶,而我不可以。

后来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不理想,尤其是在上五年级的时候,那些绕脑的应用题,简直都快要把我搞崩溃了。

尤其是那种相遇问题,一辆火车从甲地出发,另一辆火车从乙地出发,从乙地出发的火车先开了20分,问多少分钟以后,两辆火车能相遇。

我的天啊!我怎么知道,它们多少分钟能相遇啊!

可是不做又不行,那时候的数学卷子是百分制,像这样的应用题在里面的占分很高,一般一道题都是20分左右。

一张卷子大约有两到三个这样的应用题。

也就是说,如果我通通都不会的话,我就不及格。

所以我小学的成绩就烂得一批,因为我跤跤翻不开,我不会做啊!

后来成年后,我就此事和我老公讨论过,我说我当年不是学习不努力,而是我学不懂学不会,我上课的时候,总是觉得脑子无法集中,脑子发空发懞。

看来我不是学习的料,但是奇怪就奇在,我十七八岁以后,个子长高了,身体长壮了,我无论学什么,一点就通,我觉得我不是个笨人,反而我觉得我学什么都比别人快。

可小时候为什么这样啊?

听我这样说,老公笑得合不拢嘴的说,你小时候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的发育,所以学东西总学不会,成年后营养跟上了,大脑学东西就快了。

看他这样说,我也不知道他的观点对不对,反正我小时候就是学不会。

后来我小升初考试,勉强以超过总分三分的成绩,光荣升到了初中,顺便说一下,当时升初中只考语文和数学两门,总分120分就可以,都是百分制的卷子。

能以超过总分三分的成绩,考上初中,我也算险胜吧!

上初中以后,虽说不用再做那些绕脑的数学题,可是英语又成了一大关卡。

我们那个年代,想学好英语,大部分孩子,都是在汉语下面标拼音,或者标发音相同的汉字。

根本就没有现在的,哪里不会,点哪里之类的学习机。

我们只能用这种笨拙的办法去学英语。

可是坐在我后面的独生子女同学,人家的英语就念的非常溜,整天受老师表扬,说他是我们班发音,最标准的同学。

当时我就纳闷了,人家英语咋读的那么好,想来想去我都没想出来问题在哪里,后来我把这个问题,还是归结于我脑子不行。

直到有一天,老师在英语课上问他说,你英语读的这么标准,是在家里怎么复习的。

这位同学一听老师问他,立刻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自豪的回答道,我爸给买了一个录音机,我听磁带跟着念的。

此音一落,我们全班同学,立刻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连老师都激动坏了,敲着课桌不断的大声说,看看这位小雨同学,英语学的这么好,还是家长注重教育投资了,你们家里有条件的孩子,也回去要家长买一台录音机。

听到这儿,我就有些难过了,请大家认真听听老师的用词用句,有条件的孩子,要求家长买录音机。

那么像我们这种没条件的孩子怎么办,是不是只能自求多福了。

唉!这就是差距了。

试想一下,一个平时连过生日,都吃不上鸡蛋的人,还怎么有脸,拿着那烂的不行的成绩,要求家长买录音机呢?

更何况录音机,在80年代绝对是奢侈品,有几个家庭买得起那。

所以说,穷有穷的原因,学习烂也有学习烂的原因。

再后来啊!

人到中年,我那些同学不知道怎么联系上的,他们建了一个群,把我这个当年的失学少年,也拉了进去。

进群以后,我一直在里面潜伏着,不敢吭气,也不敢冒泡。

当大家都在里面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看。

不是我不愿意和同学们聊天,只是我啥好说的。

人家都在谈去哪旅游,去哪吃,一个月赚多少钱。

而我一个下岗的中年妇女,平时吃饭都扣扣缩缩的,一张嘴不是抱怨,就是想朝人借钱。

那不是让人家害怕,又惹人笑了。

不过我不说话,归不说话,我也在这个群里发现了一点规律。

这个100人的大群里(我们全年级的,同学都在里面)聚会吃饭的活跃分子,好像就那么二十来个人。

而这20来个人,都是我们这一级当年的学霸,他们当初学习好,大学毕业后分配的工作更好。

基本上都活跃在这个社会的中层和上层。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一个秘密,这20个人里面,有17个都是独生子女。

所以说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要把日子过好,把孩子教育好,先看看兜里的银子吧。

0 阅读:0

白烹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