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从事教育行业,所以我的好友中会有很多以前的学生,现在大多已经在一些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院校的就读。我也经常会翻看一下他们的朋友圈,了解一下这些孩子们的生活状态。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朋友圈中,这些农村孩子在大学的生活真可以用“精致”来形容了,男孩子们晒出他们动辄几千的球鞋,运动装,上千块的游戏键盘,周末不是聚会喝酒就是唱歌旅游;女孩子们则更多地发一些自己精致的妆容,炫耀一下自己价值不菲的化妆品,口红必须集齐色号,包包也要讲究不同场合不同款式,时不时看看偶像演唱会,海边沙滩喝着红酒吃着牛排……
自己的学生生活能过得如此的滋润,按理说我是应该高兴的,作为老师也应该脸上有光,与有荣焉。但是我无论如何是高兴不起来的,因为都是一个镇子的,他们大多数人的家庭状况我是比较了解的。
也许,那一双几千块钱的球鞋是他们父母一个月的工资,一顿牛排可能吃掉他爸爸一个月的伙食费,一张明星演唱会的门票都够他们父母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当这些孩子在朋友圈中炫耀“精致”生活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也许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地从事体力劳动,也许为了并不丰厚的工资被单位领导颐指气使,被客户呼来喝去……
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高品质生活不应该是“花父母的钱,圆自己的梦”,孩子们“精致”生活的背后也不能是父母的狼狈和不堪重负。
当你们在歌厅喝着十几块一瓶的酒,几十块一盘的水果拼盘,唱着《我的老父亲》,《烛光里的妈妈》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一晚的消费父母需要为之付出多少的汗水和辛劳?当你坐在充满情调,气氛浪漫的西餐厅吃着牛排,喝着红酒的时候,可曾想过你的父母为了五毛钱和菜贩争得面红耳赤?当你游遍名山大川,面对大海,无病呻吟地在朋友圈发感叹的时候,可曾想过可能父母还在“负重前行”。
单位有个年轻的同事,日子过得很“高级”,单位的饭菜不合胃口,便每天下馆子,每天必须喝一杯十几块的奶茶。单位同事一起出去逛街,她总是带着我们去吃那些人气高,价格贵的餐厅,买起东西来,价格再贵也不会眨一下眼……
她一个月工资也才三千多,这样算下来根本不够花,我有时候也会好心劝她省着点花,她都毫不在意地回答:“做人最重要是开心,金钱如粪土”。几次之后,我们也都习惯了她的消费方式,觉得她必定是家庭比较殷实,所以不在乎这点钱。
直到有一天,因为单位加班,我开车送她回家才发现,她家住在城郊的破旧民房中,房子应该比我年龄还大,又老又旧又潮湿。她妈妈就坐在门口择菜,身上穿的还是一件不知道哪里来的校服。
就连我去上个卫生间,她妈妈都不忘嘱咐我要用桶里洗拖把的水冲,别按抽水按钮,太费钱。我心里暗想,她女儿一顿饭,一个包包,一年的水费都不止。后来,这个女孩子还一直嚷嚷着要买车,而且据她说父母也同意了。我只能笑笑,还能说什么呢?她倒是潇潇洒洒,视父母的金钱如粪土,何曾想过爸爸妈妈的生活境况呢?
当然,朋友圈中的“精致”生活,也未必全然是真。现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俨然已经变成表演的舞台,生活中再怎么狼狈不堪,朋友圈必须是阳光沙滩,一片美好。各种P图软件用到极致,身在千里之外也能让你“身临其境”,至于什么豪华餐厅,高档美食之类的,在网上一搜,那还不是大把的图片。朋友圈就像是一件华丽的外衣,把自己优雅地包裹起来,只不过再精致的外衣,始终都有脱下来的时候。
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挥霍无度,还大谈什么“是金钱如粪土”,难道心里不会不安吗?父母尚在苟且生活,你在炫耀诗和远方的时候真的会心安理得吗?
文章后半段是抄的,早就见过,原文择菜的是奶奶
朋友圈里偶尔装个逼,人之常情。真亦假来假亦真,耳听未必是假,眼见未必是真,对他人评头论足,你也未必高尚。
无聊的攀比
大家都是普通人,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件事。根据我二十多年的经验来看,越早接受越舒服。虽然我也有点无法接受。[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这话说的,谁又不是粪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