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这些年开始时兴起来,特别是寒暑假,更是各种研学旅行的高峰期。研学旅行对教育而言本来是一件好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研学旅行,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和科学资源的地方作为目的地,如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学生在这些地方可以亲身体验和探索,与专业人士互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研学旅行”虽说也是旅行,但是重点是学生要在“游”的过程中“学”,要有所得,而不是打卡式旅游。当前很多所谓研学旅行似乎有点变了味,家长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换来的却是“游而不学”,研学旅行团的业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组织杂乱无章,不仅不能让学生在旅行中有所得,甚至不能保障孩子的旅行安全。
曾几何时,大学生利用节假日“特种兵”式的打卡旅游引发网络热议,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便时过境迁,一进入暑假,各种小学生研学团便扎堆出行,挤满了各地的旅游景点。
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为了让孩子“见见世面”,家长们花费几千甚至上万元,把孩子们送到号称是“寓教于乐”的研学团,夏令营。
跟普通的旅行团不同,研学团一般都不会组织去游山玩水,而是扎堆各大城市的博物馆,海洋馆,科技馆,还有便是各地的名校。有北京的网友在网上吐槽,进入七月份以来,要想抢到各大博物馆的预约名额,比买刮刮乐中万元大奖还难。
一些名校暑期留校的学生也算是见识到了这些研学团的威力,一大早走出寝室,随处可见穿着反光马甲,戴着红领巾,举着小红旗的小学生研学大军。有的大学生发帖称:校园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人,食堂午饭十一点就卖完了。
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名校,更是备受各种研学团青睐的“景点”。不过,由于人数太多,大多数的研学团都不能进到校园里面参观,只能在门口拍个照,打个卡而已。由于人数众多,就算只是拍照打卡,也是需要排队的,甚至有的研学团为了拍照打卡,让小孩子在烈日下,顶着40度的高温排队几个小时。
在清华,北大门口拍个照,打个卡就算是研学旅行了?有些研学团只是为了拍点照片跟家长有个交代,说明自己履行了合约而已,哪里会去管研学旅行是不是真的取到“研学”的作用呢?
不少业内人士反应,现在研学这个词都被玩坏了,这个市场都被一些人给做烂了,研学旅行乱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化倾向:一些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变成了纯粹的商业活动,过度强调旅游和娱乐元素,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他们可能只是为了盈利而组织旅行,而不是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教育内容不足:有些研学旅行缺乏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只是简单的观光游览,没有提供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这样的研学旅行无法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提升能力。
3. 安全问题:研学旅行涉及到学生的出行和安全,如果组织不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缺乏有效的保险和紧急应急措施,导致学生在旅行中遇到意外或事故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和支持。
4. 招生欺诈:一些研学旅行机构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大的招生承诺,吸引家长和学生报名参加,但实际上无法提供符合承诺的教育服务。这可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
研学旅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旅游,更不是什么短平快的项目,它需要沉淀,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设计。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游而不学”,还不如让孩子们跟随父母去参观旅游一番,做点亲子活动,实在不行,在家看看电视也比出去排队晒太阳强呀。
存在多年的研学游今年乱象特别多,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看来,过去三年中,线下研学尤其是远途研学活动基本停止,导致今年暑期研学需求暴涨,北京更是热门去处。从实际情况看,今年组织这些研学活动的主体有不少是培训机构,这些机构过去三年因疫情影响等未能有效运作,一些机构工作人员不足,无论是线路设计还是行程安排上都可能有瑕疵。此外,今年暑期远途研学所需的交通、住宿等资源紧缺,叠加了国内旅游的旺盛需求,造成这部分资源高度紧张,大部分研学机构在这些方面都无法和大型旅游企业竞争。 “用到著名高校资源(包括校园、教师、学生)的研学活动,由于目前教育部门或者高校自身并未建立对接市场需求的联动机制,所以这部分研学活动资源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客观事实。”周卫红同时表示,今年大热的研学游中,也不排除某些培训机构的不合规操作导致研学活动质量不达标,造成研学游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