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迫于中国开发的人工智能DeepSeek的竞争压力,OpenAI宣布推出基于ChatGPT的新工具。
按照OpenAI官网的说法,只要用户给它发出一个指令,该工具就会查找、分析和综合数百个在线资料来源,从而创建一份全面的分析师级别的报告。
该工具的名字是“深度研究”。
看起来似乎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上,这不就是DeepSeek的“深度思考”?
当然,两者并非完全一样,ChatGPT的“深度研究”,更倾向于广度,DeepSeek则是深度优先。
也就是说,OpenAI是结论导向,最终输出分析师报告,DeepSeek则是过程导向,有着完善的推理树,最终的结果更准确。
不过底层逻辑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联网搜索,然后根据搜索到的信息,给出结果。
ChatGPT推出的“深度研究功能”
也开始抄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DeepSeek爆火之前,ChatGPT是没有这个功能的,
其推出的新模型o1,支持推理,但不支持联网的同时进行推理,也就是说,它的联网功能,只能检索整合,无法对整合的内容进行分析。
而DeepSeek推出的R1模型,则是具备联网推理能力,可以基于联网整合的信息,进行深度推理。
现在ChatGPT的新功能,实际上就是DeepSeek R1模型的功能,只不过输出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之前有一些声音说DeepSeek抄袭ChatGPT,结果拿不出任何证据。
包括OpenAI及其投资方微软也对DeepSeek进行了调查,结果啥都没查出来,一扭脸自己还上线了与DeepSeek相同的功能。
这不比DeepSeek更接近抄袭的标准?
ChatGPT和DeepSeek
DeepSeek更具创新性
实际上,自动报告生成、多步推理等属于AI行业的共同发展方向。
包括DeepSeek进行的知识蒸馏,也是一样的,后浪肯定会把新浪拍在沙滩上。
就像2025年的手机,一定比2015年的手机性能更强。
DeepSeek在一些方面比肩甚至超越ChatGPT,实属正常。
说DeepSeek抄袭,是因为不相信使用了极低的成本就达到了ChatGPT的能力,而这恰恰凸显了DeepSeek的创新能力。
DeepSeek绕过了英伟达的CUDA,使用了更为繁琐、复杂的PTX语言进行开发,这是DeepSeek取得成功的关键。
而只要在算力方面突破了,其他的方向必然是大同小异。
就像国产安卓手机一样,有很多厂商,用的都是安卓系统,有类似的功能也很正常。
就像所有手机厂商都会开发拍照功能,并不断进行优化,不能说最终拍出的照片里面的东西一样,就说是抄袭。
DeepSeek和ChatGPT
归根结底还是“双标”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西方一贯的“双标”套路:自己能干的,中国就不能干;自己抄是“创新”,中国学就是“剽窃”;自己抢市场是“竞争”,中国做强就是“威胁”。
AI 领域的这场闹剧不过是个缩影。
DeepSeek的技术路线和 ChatGPT确实有相似之处,但AI研发本来就是个迭代的过程,所有大模型都在借鉴彼此的思路。OpenAI当初做GPT时,也大量吸收了DeepMind、谷歌、Facebook等公司的研究成果,甚至他们的技术人员都是互相流动的。
这在西方内部,被称为“开放合作”,但当中国公司站出来了,他们立马换个说法,给你扣上“抄袭”帽子,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把中国企业钉死在“低端模仿”的刻板印象里,削弱中国AI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但讽刺的是,真正在搞“闭源”、搞黑箱操作、限制技术共享的,反而是OpenAI和微软这一派。DeepSeek 反而完全开源。
当然,西方媒体不会报道这些,他们宁愿继续炒作“中企只会抄”的陈词滥调,因为这种叙事能符合他们的政治需求,给自己的技术垄断找借口。
说到底,这种逻辑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立场。他们不是在维护公平竞争,而是在维护自己的技术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