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一个诸侯割据、战火频仍的大混乱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将星璀璨的激情岁月。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比如曹魏阵营的荀彧、郭嘉、司马懿、贾诩以及张辽等五子良将,蜀汉以诸葛亮领衔,魅力光芒照耀华夏。
他们通过各自的才智谋略为后世演绎一幕幕传奇故事。
而在东吴也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文武兼备,在关键时刻力挽危局,接替守护东吴五十年,是那个时代公认的盖世英才,他们就是陆逊、陆抗,被合称为逊抗。
公元674年,唐肃宗选取历朝历代六十四位名将配享武成王庙,三国时代有七位,陆逊陆抗父子双双入选。
陆逊:蜀汉克星,与商朝伊尹、周朝姜尚并论的社稷之臣公元183年,陆逊出生于吴郡陆氏,陆氏家族为吴郡四大家族之一,是江东地区顶级名门望族。
陆家世代为官,陆逊的祖父、父亲均在军队担任要职,在陆逊小的时候,父亲陆骏病逝,陆逊从小随其从祖父(祖父的胞兄弟)庐江太守陆康生活。
受优渥的家庭环境和文化影响,陆逊自幼精通诗书典籍,博览群书,以才气闻名郡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4年,孙策率数千江淮子弟兵南下江东,吴郡的安静祥和被打破。
由于孙策的扩张侵犯了江东本土世家大族的利益,遭到士族势力的强烈抵抗,195年庐江城被孙策攻克,几个月后陆康病逝(另说陆康为孙策所害)。
陆家在抵御孙策的两年中,家族近百人在饥荒和战乱中死去,十几岁的陆逊幸免于难,帮助叔伯强撑门面。
而孙策虽然占据江东,但其强硬政策激化了与江左本土势力的矛盾,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接班执掌江东。
孙权上台后,为了巩固权力,开始积极与江东士族合作,陆逊经过几年的磨难终于迎来转机,并被推荐到孙权幕府。
不久陆逊担任海昌县令。当时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缓和灾情,深得民心,其杰出的能力得到孙权认可,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攒足第一桶金,而这一年陆逊仅仅二十一岁。
此后陆逊凭借家族影响,招募两千余人,辗转吴郡、会稽、丹阳等郡,平定山贼,极大的促进东吴社会稳定。
孙权对陆逊颇为中意,遂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从此陆逊跻身东吴核心决策层。
当然,除了认可陆逊的能力,还因为陆逊家族是江东一等一的世家大族,重用陆逊也是出于拉拢本地士族的需要。
与此同时,中原经过十几年战争,曾经的群雄逐鹿逐渐演化为三足鼎立,曹魏对蜀吴虎视眈眈,蜀汉占据荆州江陵,对江左持续威慑,东吴想偏安江南已不可能。
江陵问题是当前东吴的核心利益,当初刘备为了夺取西川,声明借江陵以作为跳板,但是一借就再也未还,从周瑜到鲁肃都未能解决。
所以江陵问题成了东吴的意难平,不过这个问题最终被陆逊破解。
219年,镇守江陵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不过江陵内部守备空虚,孙权开始谋划夺江陵。
陆逊看出关羽自恃骁悍,意气骄横志的缺点,建议以养病为由从荆州前线撤回大都督吕蒙。随后孙权以陆逊代替,以此麻痹关羽。
陆逊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信给关羽,以卑下的言辞吹捧,并赞赏他的功德,使关羽放下戒备,陆逊则加大情报搜集力度,了解江陵内部情况。
此时的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后方已危机四伏。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麋芳、傅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被关羽威胁惩治,麋、傅不堪忍受,顿生异心。
江陵情报源源不断传回建业,陆逊认识到破关羽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
随后吕蒙偷偷潜回荆州,以白衣渡江发动奇袭,麋芳、傅士仁开城投降,东吴大军不费一兵一卒夺回荆州地盘。
失去根据地的关羽走投无路,军心动摇,只得退守麦城,不久被吴军斩杀。
夺荆州一役,虽是吕蒙所为,但一切幕后策划却是陆逊,他成功解决了周瑜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
孙权为表彰陆逊,封其为镇西将军,镇抚荆州,这一年陆逊年仅三十六岁。
然而孙权没高兴多久就迎来其执政以来最大危机。关羽的死讯传至成都,刘备异常震怒,很快兴起报复大军。
221年七月,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劝谏,率五万精兵伐吴,孙权遣使者请和遭到拒绝,刘备先后过巫山,破秭归,所向披靡。
东吴守军纷纷溃散,江东士民一片恐慌,由于吕蒙已死,东吴无一人敢于应敌,万难之际,陆逊再次挺身而出,挂帅大都督,与刘备在夷陵展开对峙。
上任后的陆逊一改往日正面对决的打法,决定高筑营垒,坚守不出,以此以逸待劳,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从秭归到夷陵尽是崎岖山道的狭长地带,粮草运输极其困难,刘备欲速战速决,频繁向吴军挑战,甚至以言语屎尿羞辱。
吴军老将急欲迎击,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转眼间冬去夏来,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值盛夏,暑热难耐,蜀军士兵兵疲意懈。
刘备先将水军移驻陆上,陆上士兵则在山林繁茂树荫下解暑,刘备的麻痹大意使他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
同时蜀军深入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进退困难,物资后勤愈发难以跟上。
此时的陆逊终于捕捉到反败为胜的机会,在他的指挥下,吴军士兵发动火攻,南北夹击,水军则封锁长江,将蜀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烈火燃烧连营四十余寨,蜀军死伤惨重,五万主力全部被歼灭,大批军队高层骨干阵亡,粮食器械物资损失无数。
史载:
“蜀汉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刘备仅率少数残余部队退回白帝城,第二年便抑郁而终。
如果说夺取荆州是陆逊成名之战,那么夷陵之战则成就陆逊的高光时刻,他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使东吴政权转危为安。
孙权对其大加称赞,拜其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而蜀汉经过此战不得不放弃东征,转而与东吴修复关系,此后终蜀汉亡国,再未对东吴发起战争。
除了蜀汉,曹魏也在陆逊手下吃瘪。228年,魏国大将军、扬州牧曹休统率十万大军南下。
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亲自执鞭在前开路,百官列队两侧朝陆逊下跪。
与夷陵之战不同,曹休南下本就是东吴的诱敌圈套,所以早有准备,曹休的行军路线,东吴了如指掌,并在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设下埋伏。
当曹休行至此地时,吴军迅速发起突袭,大败魏军,随后陆逊乘胜追击,斩擒魏军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
曹休作为曹魏军政一把手和宗室领袖,本来想以伐吴立威,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由于实在下不来台,不久抑郁成疾,撒手人寰。
而石亭之战和曹休之死反倒成为陆逊成功路上的垫脚石,229年,孙权在大将军之上又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陆逊当仁不让的接任。
不久,陆逊被召到武昌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荆州及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同时遥领吴国军政大事。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陆逊励精图治,广开农田,减轻百姓徭役负担,社会大治,244年,陆逊又兼任丞相,仍领荆州牧、武昌留守等职。
此时的陆逊权势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武昌几乎成为与吴都建业分庭抗礼的第二权力中心,但即便如此,陆逊仍保持正直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可惜的是,陆逊最终仍逃不过兔死狗烹的命运,随着三国鼎立态势的稳固,孙权开始着手巩固权力。
在孙权看来,江左本土士族势力已呈尾大不掉之势,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等侨姓领军人物的凋零,让原本平衡的朝臣势力逐渐失衡,孙权决定出手打压本土士族,陆逊作为江左领袖自然逃不过。
241年太子孙登病逝,新的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引发党争。
陆逊站在中立立场,但奈何树大招风,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
孙和的亲信陆胤为陆逊族侄,孙权借题发挥,责备其结党越权,干涉禁中机密,指控罪状二十条,245年,陆逊忧愤而死(一说自缢而死)。
陆抗:东吴最后的名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陆逊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陆景和陆抗,其中长子陆景早夭。陆逊死后,陆抗被任命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陆逊部众五千人,继续驻守武昌。
父亲的冤死没有让陆抗产生消极情绪,他一面为父亲辩白,另一面悉心处理政务,他表现出的坚韧稳重让孙权另眼相看。在孙权病重时当面向陆抗表达愧疚之情。
252年,孙权去世,幼主孙亮继位,年仅九岁,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陆抗先后被拜为柴桑督、镇军将军,镇守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
而这一时期的东吴朝廷正在经历残酷的血腥政变,先是孙亮联手宗室孙綝杀死辅政大臣诸葛恪,后孙綝发动政变废黜孙亮,迎立孙休。
然而孙休英年早逝,264年孙皓接替孙休继位,而就在孙皓继位的同时,魏国灭亡蜀国,取得益州。
此时的局势对东吴十分不利,北部、中部和西部被魏国半包围,面临强大军事压力,尤其是取得益州后,魏国可倚仗长江上游的地缘优势,顺流而下直接威胁荆州腹地。
所以在同一年,陆抗被任命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建立西晋,曾经的三足鼎立仅剩东吴苟延残喘。
270年四月,陆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守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对于东吴来说,西线实在过于危险,只有陆抗有能力撑起这一战略屏障,272年,西陵督步阐举城降晋,西晋亦磨刀霍霍,东吴西线告急。
五十年前,陆抗的父亲陆逊火烧夷陵,挽救东吴危局,时光荏苒,陆抗面临同样危险的窘境,他要像他的父亲一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不过这次陆抗面临的是两线作战。为避免腹背受敌,陆抗命西陵各军构筑高墙,内用以围困步阐,外则抵御晋援军,但不急于攻打西陵城。
陆抗的做法令众将不解,所谓兵贵神速,眼下应趁步阐立足未稳之际火速发兵,不紧不慢的修围墙要修到什么时候。
陆抗认为,西陵城都是经过详细规划安排的,城墙坚固,粮草充裕,防御工事和器械完备,如果不能很快攻克,届时晋军从北方赶来,里外受敌一败涂地。
为了使众将信服,陆抗听任他们去攻打,进攻果然不利,众将信服,防御围墙很快完工。
同时,西晋大将羊祜率五万晋军攻打江陵。江陵是荆州屏障,一旦被攻克,东吴被拦腰斩断,后果不堪设想,将士们一致请求陆抗回防。
但陆抗再次违背,他认为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无需忧虑,西陵才是真正要解决的麻烦,一旦西线领土丧失,整个长江中下游就会暴露在晋军面前,于是他到西陵督战。
实践证明,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陆抗大败西陵晋援军,然后一举拿下西陵,俘杀步阐及其部属数十人,皆诛三族,其余全部赦免。
而羊祜在江陵城下寸土未进,又听闻西陵战败,不得不撤退。
此役陆抗指挥若定,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围城打援,击败晋军,攻克西陵,成功化解东吴危亡。273年被拜大司马、荆州牧,继续镇守西陵。
然而再伟大的军事胜利也无法挽回东吴政局颓势。
吴主孙皓残忍暴虐,宠信宦官,朝廷内部四分五裂,民间对孙皓的横征暴敛苦不堪言,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陆抗多次劝谏未被采纳,只能尽忠保卫地方安宁,而西晋也因为荆州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采取怀柔政策。
荆州前线的晋军将领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在陆抗镇守期间,晋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甚至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陆抗与羊祜也经常书信来往问候,史称陆羊之交。
当然,陆抗知道晋人不过是敬畏其威而已,而且司马炎已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
陆抗对此洞若观火,他劝孙皓施仁治,重守西陵,以应急变,但孙皓依旧置之不理。
274年秋,陆抗病逝,陆抗的死意味着东吴最后的巨擘凋零,从此吴国再无良将,朝廷上下陷入一片浑浑噩噩。
而西晋在秣马厉兵五年后,于279年冬由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伐吴,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
只可惜东吴如同行将就木的老人,再无半点生命力,晋军如摧枯拉朽般横扫东吴,280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晋朝成功统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