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丽莎白逝世后,彼得三世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

超哥解历史 2020-11-28 16:53:54

"基特洛夫事件"的结束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此后再也听不到有关女皇同格里高利结婚的传言了。人们对奥洛夫五兄弟的忌恨让叶卡捷琳娜动摇了,她无意再挑起舆论的怒火。此后没有人再提及这门婚事,不过叶卡捷琳娜还是同格里高利·奥洛夫继续同床共枕了九年的时间,期间她一直容忍着他喜怒无常的情绪、嫉妒心,还有一次次的越轨。后来,叶卡捷琳娜曾对波将金说:"如若不是他厌倦了这段感情,我绝对不会再找别的男人了。"

叶卡捷琳娜与格里高利·奥洛夫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心理互补机制:作为君主,并且由于在智力与教养方面优胜于他,她始终控制着他;反过来,他知道她对他的爱,而且他有恩于她,再加上不能同他完婚致使她永远负疚于他,因此他对她又可以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全俄国只有格里高利·奥洛夫一个人可以安然无恙地折磨女皇,不过叶卡捷琳娜根本没有时间感到痛苦,甚至很少有闲暇满足情欲,她太忙碌了。作为补偿,她将格里高利封为亲王,赐给他分别位于圣彼得堡和加特契纳[插图]的两座王宫,两座王宫都坐落在广阔的大花园中。

格里高利在俄国及利沃尼亚拥有大片地产,独享着佩戴女皇钻石胸像的特权。他的公开的身份是女皇的顾问大臣,为了取悦女皇他想方设法结交了一批女皇推崇的学者与知识分子,还为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插图]提供了赞助,出于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他在夏宫的屋顶上建造了一座观象台。此外,他还主动向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提供了资助,并亲自致信给卢梭,劝说他来俄国居住。

您应该不会惊讶于我这样冒然致信给您,如您所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癖好,您我二人也不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之所以致信给您也是如此。我发现您很长时期都生活在国外,居无定所……我相信此刻您应该在英国,同里士满的公爵待在一起,毫无疑问对方让您过得非常惬意。不过,我想跟您说的是我在距离圣彼得堡……(四十英里)……(的加特契纳)拥有一处住所,那里空气清新,河水清冽,周围的山冈湖泊让这里成为一个适宜思考的绝妙之地。这里的居民同时使用英语和法语,还能讲一点希腊语或者拉丁语。

神父无法与民众争辩,也无法布道,因为这里的信众均认为在胸口画十字就意味着履行了对上帝的职责。如果您认为这样的地方适合您,那么我欢迎您迁居到这里。一切日用品都会为您置备齐全,而且您可以尽情地在这里钓鱼打猎。卢梭拒绝了奥洛夫的邀请。

对于卢梭的决定,叶卡捷琳娜或许会感到欣慰。更令她欣赏的启蒙思想家是信奉开明专制主义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而非卢梭,后者倡导政府应受到全体人民"公意"的控制。在登基后两年的时间里,一个神秘莫测的身影一直困扰着叶卡捷琳娜,他比其他任何危险都更有可能威胁到叶卡捷琳娜的地位。这个人就是婴儿时即遭到罢黜的废帝,多年来悄无声息地被关押在囚笼中的伊凡六世。

他的存在曾经令伊丽莎白女皇头疼不已,如今这种折磨又落在了叶卡捷琳娜的身上。自登基后,每当有人谴责她没有让自己的亲生儿子保罗继承帝位,自己退居摄政一职时,就总是会有人谨慎地提出将伊凡六世从他几乎住了一辈子的监牢里释放出来。在"基特洛夫事件"后叶卡捷琳娜签署了"禁言令",但是有关被囚禁的废帝的议论和谣言却始终无法熄灭。在位二十年里,这个伊凡在伊丽莎白女皇的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正是因为这个人女皇夜夜难眠。

在伊丽莎白逝世后,彼得三世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他是罗曼诺夫家族的后裔,是彼得大帝的亲外孙,根据祖父确立的方法他又是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为他取名的是俄国的一国之君,他的姨母伊丽莎白女皇。叶卡捷琳娜缺少同样的条件,她是一个外国人,通过一场政变攫取了政权,有人认为她丈夫的身亡也同这场政变密不可分。出于这些理由,叶卡捷琳娜密切注意着每一份有关反对意见、谋反和叛乱的报告。

在应对"基特洛夫事件"时她冷静沉着,有效地化解了危机,可是包括它在内的所有事件都无法同接下来这场涉及到瓦西里·米罗维奇与囚犯伊凡六世的风波同日而语。1764年6月,叶卡捷琳娜从圣彼得堡出发,去沿波罗的海诸省巡视。7月9日在里加时她听闻有人试图营救前沙皇,结果却致使这名年纪轻轻的囚犯身亡。

在1740年被伊丽莎白女皇赶下皇位时伊凡只有十五个月大,年满四岁时即被人从双亲身边带走了,儿时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只有一位神父教他学会了俄文字母。现在,他已经年满二十四岁,在施吕塞尔堡要塞的单人囚室里度过了十八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该要塞位于涅瓦河边,距离圣彼得堡有五十里地。在这里,他被命名为"1号犯人",除了专门看押他的狱卒之外任何人都不得同他会面。

有人向女皇报告称犯人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有一次被狱卒激怒时他嚷嚷道:"当心点!我可是这个国家的亲王。我是你们的君主。"对于伊凡这次爆发的报告,伊丽莎白女皇的机密大臣亚历山大·舒瓦洛夫做出了严厉的回应,指示狱卒说:"倘若犯人不服从管教,或者发表不适当的言论,你们便可给他套上枷锁,直到他学乖为止。

若是他一味反抗,那你们尽可让他吃上一顿鞭子。"最终,狱卒发来报告称:"囚犯比以前安静了一些,他再也不谎称自己拥有其他身份了。"伊丽莎白的忧虑并未消失,按照她的命令舒瓦洛夫对狱卒做出了进一步的指示——一旦解救"1号犯人"的企图有望得逞,监押犯人的狱卒尽可将犯人击毙。在继位后的骚乱期间,为了亲眼看一看伊凡六世的状况,叶卡捷琳娜前去要塞探访过一次。

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个青年身材高挑,长着一头淡金色的头发和一把红胡子,多年不见天日的囚禁生活让他的肌肤缺少血色。他的表情看上去很无辜,经年累月独自一人的生活让他的头脑变得有些迟钝。叶卡捷琳娜曾写道:"他说话很吃力,结结巴巴,基本上没有几句能让人听得明白,而且他已经丧失了逻辑思维和人类正常的理解能力。"尽管如此,就像彼得三世一样,这位伊凡也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嫡系传人,是彼得大帝的哥哥及联合执政沙皇——伊凡五世——的后代,从血统上来看他对皇位的继承权无可指摘。如果亲自断定他是白痴或者疯子,那么叶卡捷琳娜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伊凡显然不具有统治国家的能力,将这些显而易见的表现告知众人的话,她就可以宣称他不具有执政能力,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遂将他释放,并让他过上安静舒适的生活。可是,伊凡毕竟还没有傻或者疯到如此地步,在一定程度上他的身体与精神状况存在着康复的可能。况且,即便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具备统治能力,作为皇室的象征他仍旧对叶卡捷琳娜构成了威胁。为了自保,叶卡捷琳娜下令仍旧按照以前的方式对伊凡六世实施严格的监管,并指派尼基塔·帕宁负责此项工作。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