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强迫发生关系算强奸吗?说点你可能不知道的真相

岭南小笨熊 2025-04-01 00:59:48

深夜接到读者私信:“老公喝醉后硬来,我报警告强奸,警察却说夫妻不算?”

评论区瞬间炸出几百条回复,有人哭诉相似经历,也有人质疑“领证了还有拒绝权利吗?”

这话题看似敏感,实则关乎每个女性在婚姻中的底线尊严——婚内强迫发生性行为,真有可能构成强奸罪。

一、法律白纸黑字:婚内强奸早该入刑

《刑法》236条写得明明白白:“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条里从没说过“妻子除外”,“婚姻关系不是违法犯罪行为的挡箭牌。”

但现实往往更复杂。某地女子起诉丈夫婚内强奸,提交了带血的床单、撕破的睡衣和医院伤情鉴定,最终却因“证据不足”撤案。

这种魔幻现实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夫妻义务论”在作祟——直到今天,还有法官私下认为“老婆不让碰还算什么夫妻”。

二、司法实践困境:证据链比电视剧更难凑

婚内强奸案难立案,关键卡在三个死结:

取证难:家里没摄像头,床单洗了就没物证;伤痕说是家暴还是强奸?连受害人都可能被问懵:“你们是夫妻,怎么证明当时不愿意?”

观念绑架:婆婆指着鼻子骂“家丑外扬”,亲戚劝“忍忍就过去了”,派出所调解员和稀泥:“毕竟是两口子,回去好好沟通。”

法律弹性:同样是婚内强迫行为,上海某案判三年,西部某省却定性为“家庭纠纷”不予立案。标准不一让受害者望而却步。

更荒诞的是维权反噬。浙江某女性起诉丈夫强奸后,反被对方以“诬告”提起民事诉讼,尽管最终胜诉,但两年诉讼耗光了她所有积蓄。

三、那些被偷走的人生

三位婚内强奸受害者,她们的故事让人脊背发凉:

小A,25岁,新婚三个月: “每次他想要就压上来,我说疼,他冷笑‘装什么纯洁’。后来我锁门睡客厅,他砸门骂‘你是我花钱娶的’。”

小B,34岁,二胎妈妈:“生完孩子侧切伤口还没好,他喝了酒就硬来,血浸透床垫也不敢叫救护车——怕邻居笑话。”

小C,58岁,更年期妇女: “绝经后不想同房,他骂我‘不守妇道’,用皮带绑住我的手…三十多年夫妻,我现在听见他脚步声就发抖。”

这些女性最终都没能走进法庭。小A被婆家没收手机,小B为保住孩子抚养权选择沉默,小C至今觉得“这是家丑”。

更可怕的是社会规训:某心理热线统计,70%来电女性最初咨询的问题是抑郁失眠,深挖下去才暴露性暴力创伤。

四、破局之路:从法律到自救

改变正在发生。2022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首次明确“禁止违背妇女意愿的性行为”,妇联开始培训基层民警处理婚内强奸案件。

北京某律所推出“婚内性暴力取证指南”,教女性如何保留微信威胁记录、悄悄录音、及时验伤。

更重要的是认知觉醒。00后女孩在社交媒体发起的#我的身体我做主话题,阅读量破十亿。

95后夫妻开始签《婚内性同意协议》,约定“每次亲密前需明确口头同意”。某婚恋APP甚至上线“性自主权”匹配选项,拒绝性暴力的用户可优先配对。

普通人能做什么?

关键时刻留证据:被强迫后立即报警验伤,别洗澡;保存带血迹的衣物、床单;微信聊天记录截屏(如对方承认强迫)

打破沉默螺旋:向公益律师、妇联求助,别独自硬扛;加入受害者互助群,知道你不是一个人

教育下一代:告诉儿子“再亲密也要尊重对方意愿”

教女儿“婚姻不是性同意卖身契”

说点扎心的:婚内强奸维权之难,本质是把女性困在“妻子”与“人”的角色撕裂中。当社会还在争论“算不算强奸”时,受害者的身心早已千疮百孔。

法律可以修改,证据可以完善,但比这些更急需改变的,是我们对婚姻的认知——那张结婚证不是性侵许可证,披上婚纱不代表交出身体主权。

如果看完这篇你还觉得“夫妻之间谈不上强奸”,不妨设想一下:倘若受害者是你的女儿、姐妹或挚友,你还能轻飘飘说出“忍忍就好”吗?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5-04-02 18:08

    问中国专家,专家说强奸就强奸,专家说不算强奸,就不是

岭南小笨熊

简介:吃瓜群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