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赛生物等66亿定增落槌资本运作出现央企身影

理财者网 2024-08-29 02:43:16

《投资者网》蔡俊

凯赛生物(688065.SH,下称“公司”)的发展,站在了一个关键档口。

近期,公司接连发布定增二次修订方案、2024年半年报。业绩表现上,伴随合成生物学产品的市场回暖,公司相关指标出现上涨。同时,公司仍在推进定增运作,此前监管层已就相关问题进行问询。

从行业的角度,凯赛生物所处的赛道有替代传统化工的可能,但配套产业链的完善还需落地。对公司而言,产能扩张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将是跑通技术和销售的重点,资本运作或是绕不开的槛。

定增蓄力材料变革

合成生物学,一个新兴崛起的热门赛道,已看到了大爆发的可能。

山西证券在研报里认为,长期看合成生物学正在对传统化学路线实现替代。传统化学的应用,早已贯穿在衣食住行,大到铁轨建筑,小到纺织消费。合成生物学的终端应用,与传统化学高度贴合,但性能更优、环保属性更强。简言之,人类在经历一场材料变革,主导者就是合成生物。

站在这个维度,作为行业龙头的凯赛生物也跑到了市场爆发的前夜。跃台阶前,先得蓄力,资本市场就是“力”之来源之一。

7月底,公司公开定增预案的二次修订稿。2023年,公司发布定增计划,最高募资66亿元,实控人刘修才家族以所持部分股票出资,招商局的出资方式为现金。若交易完成,公司控制权不变,招商局间接持股的比例超5%。

两版方案比较,最大的调整为定增价格由43.34元/股下调至42.97元/股,原因是公司此前实施了2022年度和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更大的意义,是凯赛生物找到了招商局成为股东、合作伙伴。眼下合成生物还处于快速增长且动荡的大宗阶段,要实现替代化工材料,资源丰富的招商局可协助其快速切入各类终端应用。

而且,第一版方案发布的同时,公司还披露了订单公告。招商局将从公司采购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具体可选择树脂或复合材料,2023年到2025年树脂采购量分别不低于1万吨、8万吨、20万吨,价格则“按照市场同等条件下最优惠价格的原则,另行制定价格协议”。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4亿元、2.4亿元,各自同比增长40.16%、11.34%。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公司在努力打通产能释放与下游销售的路径。但要完全跑通这条路,定增或将是绕不开的槛。

监管层聚焦历年项目

任何一次资本运作,都是对企业的考验和蜕变。2020年,凯赛生物成功上市,如今再度迎来关键时刻,也引发监管层的问询。

3月,公司披露监管层关于本次定增的回复函。大部分问题,主要指向历来融资的募投项目。监管层要求公司解释此前项目延期变更的合理性、目前项目的进展,以及投资金额等问题。

目前,公司在山西太原、新疆乌苏、山东金乡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原募投项目山东基地的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变更至山西太原,当地只留有部分产线。公司回复称,由于山东金乡的基础设施供应主要依赖外部,成本相对较高,而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投资规模较大,可低成本覆盖项目的各项基础设施需求,因此决定变更;乌苏项目是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拟投入7.8亿元,截至报告期实际投入2.77亿元。

对此,凯赛生物也对《投资者网》表示,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变更过募集资金投入,主要是“项目实施地的工程规模化效应、生产工艺及设备优化降低了建设投入成本”,戊二胺及聚酰胺项目投产延期主要是与政府协商后一致考虑分批投产提高经营效益。

产线是制造企业的生命线,合成生物学企业既要顶住质疑,造产线扩产能,还要在积累力量的闪转腾挪中提高利用率。从生存和竞争的维度,凯赛生物都要不断攀升产能利用率的高地。

公司在半年报里披露,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目前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过程中需要设备调试、技术工艺调整优化等,尚未进入稳定运营期,因此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单位成本较高、存货周转率相对较慢。但同时,报告期内生物法癸二酸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而站在行业高度,产业链上每根毛细血管都需要花大力气磨合。首先,企业需研发更多的产品,打通从上游原料向终端产品的技术路径可行性。其次,便是产业链的配套完善,以便扩大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形成研发、检验、扩产的正向循环。期间,市场行情也是阶段性的重要因素。

凯赛生物对《投资者网》表示,“今年上半年长链二元酸市场继续回暖。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加大产品销售力度,新产品癸二酸产能放量,长链二元酸销售量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目前,公司3个生产基地均有长链二元酸的产能布局,对不同品种各有侧重。考虑到多品种切换等因素,目前的产能利用率较高。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推动盈利能力改善,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毛利4.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47.19%,毛利率亦同比上涨1.5个百分点。此外,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创下自2020年以来上半年营收规模的历史新高”。

扩产之际,公司也是在经历不断增重的过程。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建工程56.4亿元,占总资产的30.79%;固定资产超40亿元,占总资产的21.88%。

同时,公司人员规模也在膨胀,对管理也提出新要求。2020年,公司员工共有1308人。到2023年,规模已涨至1803人。其中,研发员工从上市初约250人,已扩张到今年上半年的308人。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超1亿元,同比上涨16.12%。(思维财经出品)■

0 阅读:6

理财者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