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残”有救了!老中医私藏痔疮针灸法,不手术、不流血

蒙天的笔记 2025-03-23 05:22:42

痔疮的发病机制与开阖枢失衡

1. 太阳开泄失司,湿热蕴结

太阳经气不固,卫阳失于温煦,导致水湿不化,下注魄门。临床常见肛门灼热、痔核红肿渗液,对应现代医学的炎性外痔。

2. 阳明阖降失常,燥热内结

阳明大肠传导失职,燥热积滞,形成"魄门郁火"。典型表现为便秘、痔核充血疼痛,常见于血栓性痔疮。

3. 少阳枢机不利,气滞血瘀

少阳经气郁滞,三焦水道失调,气血运行受阻。症见痔核紫暗、疼痛如刺,多见于静脉曲张性混合痔。

4. 太阴运化失职,中气下陷

脾虚失运,清阳不升,致肛门肌肉松弛。表现为痔核脱出难收,常见于体质虚弱者的内痔脱垂。

5. 少阴枢转失调,阴阳失济

心肾不交,虚火灼伤肠络,可见痔核反复出血,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之象。

二、麒麟针治疗痔疮的特效方法

(一)经典穴位组合

1. 长强配承山

- 长强穴(督脉):直刺1.5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可通调督脉阳气,改善局部气血瘀滞。

- 承山穴(膀胱经):向上斜刺2寸,配合提插手法,能显著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临床研究显示,此配伍对急性痔痛缓解率达89%。

2. 二白穴特定疗法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两侧。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疏密波,频率2/15Hz),可调节大肠传导功能,对出血性痔疮效果显著。

3. 百会升提法

艾灸百会穴(悬灸15分钟),配合针刺足三里,对中气下陷型痔核脱出有升提固脱之效。临床观察显示,连续治疗2周可使70%患者脱垂症状改善。

(二)特色治疗技术

1. 挑治疗法

在第7胸椎至腰骶部寻找阳性反应点(红色丘疹或色素沉着),用三棱针挑破表皮,取出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此法通过刺激太阳经背俞穴,可快速缓解痔疮急性发作。

2. 穴位注射疗法

选用当归注射液注射于大肠俞(双侧各1ml),配合维生素B1注射孔最穴。此法兼具药物活血与穴位刺激双重作用,对血栓性痔疮疗效显著。

3. 耳穴综合疗法

取肛门、直肠、神门、交感等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配合脉冲电刺激。现代研究证实,此法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调节肠道蠕动功能。

(三)分型配穴方案

1. **湿热下注型**

主穴:曲池、阴陵泉、会阳

配穴:内庭(点刺出血)、下巨虚

操作:行透天凉手法,留针30分钟。

2. **气滞血瘀型**

主穴:膈俞、血海、白环俞

配穴:太冲(泻法)、气海(温针灸)

操作:配合刺络拔罐法。

3. **中气下陷型**

主穴:关元、脾俞、提托穴

配穴:太白(补法)、肾俞(隔姜灸)

操作:采用烧山火手法,配合百会穴隔盐灸。

临床注意事项

1. 急性出血期优先选用远端取穴,慎用局部强刺激。

2. 治疗期间配合提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5分钟)。

3. 饮食调理需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多纤维、多饮水、多运动;少辛辣、少久坐、少负重。

以开阖枢理论为指导的针灸疗法,通过多靶点调节气机升降、改善局部微环境,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临床实践表明,综合运用传统刺法与现代技术,可使痔疮总体有效率提升至92%以上,复发率控制在15%以下,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解决方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