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凭演技爆红,13年前却跳楼去世,尚于博临终前留下17字遗言

笑看世间繁华 2024-12-18 09:05:11

文|爱叨叨的小胖

编辑 |爱叨叨的小胖

前言

28岁对大多数人来说,正是人生最精彩的起点,而对于演员尚于博来说,28岁却成了他人生的终点。

2011年10月25日,他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下的是震惊、惋惜和无尽的疑问。

一个在荧幕上阳光开朗、前途无量的青年演员,为何会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缺爱童年

尚于博,1983年出生的湖北荆州人,那是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不过他小的时候大半时间却都在深圳这边度过。

爸妈平时工作挺忙的,一开始做的是文艺这行,后来改行做生意了,尽管经济状况变好了,但情感上的缺失还是没能得到填补。

相反父母的缺席,让他从小就习惯了独自面对生活,这种缺失逐渐塑造了他内向、孤僻的性格。

他不善交际,朋友很少,更多的时候,他选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喜欢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将这些观察融入到自己的想象中。

或许正是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让他对表演产生了兴趣,高中时期,尚于博就加入了学校的戏剧社团。

在社团里,他找到了一个展示个性的地方,他凭借出众的气质和对表演的热爱,获得了戏剧社的开社大戏《罗密欧与朱丽叶》参演机会,并且担任了主角。

他这是头一回在众人面前露脸,这事儿也为他以后做演员的路子打下基础。

虽然喜欢表演,但尚于博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习。他学习成绩优异,一直名列前茅,这种自律和专注,也体现在他日后的演艺生涯中。

他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和张歆艺、牛萌萌他们一起读了一个班,在高手如云的中戏,尚于博依然保持着低调和谦逊。

他专心致志地攻读了专业知识,成绩拔尖,还拿到了奖学金。

尚于博不像其他同学那么急着出去拍戏,他更愿意留在学校参与话剧排练,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舞台剧演员,能够在国家话剧院工作是他最大的目标。

事业与心理的冲突

尽管尚于博对舞台剧有着深厚的热爱,但现实的压力最终还是将他推向了更广阔的演艺圈。

2004年还在读大三的他参演了电影《枪手》,正式开启了他的演艺生涯。

这次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让他看到了自己在影视方面的潜力。

毕业后,尚于博并没有放弃对舞台剧的热爱。他与朋友一起投资制作了话剧《长椅逸事》,并亲自参与了导演、排练和演出。

这部话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北京以及其他城市的多家剧院进行演出,也为他赢得了口碑和赞誉,这证明了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更是一位有想法、有能力的制作人。

然而话剧市场的低迷,让尚于博不得不将重心转向影视剧,他开始演电视剧,渐渐在屏幕上变得有名气了。

2005年,他参演了军旅剧《陆军特战队》,随后又与张柏芝、潘粤明等知名演员合作出演了民国情感剧《天涯歌女》,尽管他在这些剧里多数是配角,但他演得真好,观众记得很清楚。

2009年,对于尚于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他参演了亲情剧《娘家的故事》和职场剧《杜拉拉升职记》。

后者更是让他一夜爆红,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新星。在《杜拉拉升职记》中,他饰演的李鸿明,虽然是一个精明算计、缺乏大气魄的角色,可是他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给尚于博带来真正的快乐,相反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他内心的痛苦却在不断加剧。

早在2009年夏天,他就开始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他发现自己可能有点抑郁,就跟妈妈和经纪人说了这事,他轻描淡写的语气,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时的尚于博,就像一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演员,却在幕后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他努力维持着阳光开朗的形象,不愿将自己的脆弱暴露给他人,他继续接拍电视剧、主持节目、参与话剧演出,用忙碌的工作来麻痹自己,逃避内心的痛苦。

可是,他这样逃避,结果只是让自己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疾病的残酷与绝望

2010年尚于博的事业发展势头良好,他参演了不少影视剧,他还重回戏剧圈,短短一年演了十几部话剧,像《大宅门》和《乱世佳人》这样的热门剧作都有他的身影。

对热衷于表演的演员来说,这简直就像是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然而这一切都无法填补他内心的空虚,也无法缓解他日益加重的抑郁症。

抑郁症像一只无形的黑手,紧紧地扼住了尚于博的喉咙,他开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感到焦虑、烦躁、绝望。

他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排解内心的痛苦,例如旅行、工作,但都收效甚微,他像是掉进了水里,拼命扑腾,可情况却越来越糟。

2011年夏日,那位跟他共事许久的经纪人要步入婚姻殿堂,准备去香港安家了。

在送别经纪人的路上,尚于博向她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他曾经爬到小区楼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经纪人被他疯狂的想法吓坏了,再三叮嘱他要珍惜生命,并表示愿意随时提供帮助,然而尚于博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一年7月份为了缓解病情,尚于博与母亲一起外出旅游。在母亲面前,他强颜欢笑,努力表现出正常的样子。他不希望母亲为自己担心,更不希望成为她的负担。

可是美丽的风景并没有治愈他内心的伤痛,旅游结束后,他的病情反而更加严重了。

尚于博在跳楼前,日子还跟平时一样,和外界保持着交流,他与经纪人通电话,聊一些日常琐事,甚至还开玩笑说要给她打钱,他还拿着三个剧本向母亲寻求意见,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举动,更像是他最后的告别。

悲剧的发生

2011年10月25日,尚于博再次来到了他多次徘徊的楼顶,这一次他没有再犹豫。他最终选择跳下去,结束了他的生命旅程。

“我的死与他人没有关系,无须责怪任何人。”这是他最后留下的遗言。

11月13日,尚于博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昌平举行,母亲毛爱珍悲痛欲绝,几度昏厥。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她开始反思儿子的遭遇,并意识到抑郁症的危害性。她决心要为儿子做点什么,也要为其他受抑郁症困扰的人做点什么。

2012年,毛爱珍与丈夫一起成立了“尚善公益基金会”。

这家基金会致力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抑郁症,并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毛爱珍将对儿子的爱,转化为了对社会的责任。

她积极参与基金会的各项工作,从学习相关知识,到组织公益活动,再到为患者提供帮助,她都亲力亲为。

结语

尚于博的故事,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心理健康,重视早期情感教育。

同时也要理解和关爱那些身处困境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创造未来。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