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在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牺牲,调查后才知凶手竟大有来历

小英历史加油站 2023-12-03 11:47:17
前言:

在整理周总理遗物时,人们在贴身衣物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旧时的照片。

照片中年轻的周总理和两位工作人员站在一起,两侧的人手放在腰间,似乎有保护的意味。

能让总理贴身放置的照片,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翻看照片背面,这一面是总理亲笔:

“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当年周总理前往西安同老蒋谈判时,路过劳山遭遇刺杀。

与以往不同,这次不是玩阴谋诡计的暗杀,而是有组织、大规模的伏击围杀!

谈判团队全部遇难,仅存包括周总理在内的四人。

那么,周总理到底是如何脱险的?凶手到底是什么人?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的一个寒冷夜晚,西安城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即将迎来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

在城郊的临潼,张学良和杨虎城秘密集结军队,准备对来访的蒋介石实施兵变。他们希望借此逼蒋停止内战,联合我党一起抗日。

蒋介石此行的目的,是要继续调兵遣将,进一步剿灭红军。他根本没有把国家危亡当作头等大事,反而依然一心想着继续对内清洗。

12月12日晚,蒋介石如约来到西安,入住朱明馆。张学良和杨虎城迅速将其控制,软禁在此。

这一突发事件,立刻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的安危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国民党内部也群龙无首,乱作一团。

周恩来作为我党代表,在得知西安事变后,立刻带领代表团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与张学良商谈有关事宜。

面对国共合作的重大契机,他深知必须把握住,于是日以继夜地同张学良周旋,最终说服张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事成之后,周恩来长长舒了口气。

这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合作抗日意义重大。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我党一起对日本侵略者展开正面作战。

然而,形势依然复杂。

尽管国共合作成立事实,但国民党内仍有一些极端分子,对党外人士严重不信任,心怀鬼胎。

他们表面装出一副顺从的样子,私底下却想方设法,寻找刺杀我党高层的机会。

改变谈判

1937年4月,周恩来按照会议既定的方针,再次秘密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红军改编的问题,并准备在西安建立八路军办事处。

这次行程绝对机密,除周恩来本人和极少数知情人外,谁也不知道他要去西安。毛泽东为保证其安全,特地指派直属警卫团长黄霖负责这次行动的安保工作。

黄霖立刻挑选出32名身手不凡的特务,编成一个警卫排。这些警卫全部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精锐之师,有充足的实战经验。

黄霖当面告诫大家,这次任务凶险异常,一旦遇到威胁周恩来生命安全的情况,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

警卫们个个机敏勇猛、视死如归,紧绷着神经等待前方的未知与险阻。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必须完成这项保护重要领导的神圣任务。

4月24日,一行人提前做足准备,就等待命令出发。

为增强队伍实力,特工处处长汪东兴还从特务队抽调部分优秀战士参加。

他再三嘱咐:“此次保护工作极其重要,你们务必完成任务!”

一大清早,32名警卫浩浩荡荡地来到南大门的集结地点。这里早已等候多时三辆商用汽车,是交通局的工作人员从当地富商手中调配来的。

车上还额外配备了武器、弹药、报务器材等,一应俱全。

这是黄霖他们精心策划的结果,为确保这次行动的安全不遗余力。

周恩来很快赶到,他神采奕奕,一点也看不出要奔赴危机四伏的西安。

在副官陈友才的搀扶下,他快步走向第二辆车,钻入驾驶室就座。

警卫们迅速分批登上三辆车厢,第一车载满警卫,第二车坐着周恩来等人。最后一车则是随行的工作人员。

“出发!”周恩来向司机挥了挥手。

车队缓缓驶离延安城,在警卫们持枪警戒的注视下,向西安进发。

这是1937年4月25日上午9点钟,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车队一路向西,很快驶过了红旗渠,进入到劳山地界。

生死劳山

劳山位于延安西南50里处,并不是“崂山道士”中那个山东崂山。

这里两山夹峙,地势极为险要,素有雄关之称。山中树木茂密,易守难攻,是出了名的险要之地。

一路奔波中,警卫们高度警惕,时刻注意周边环境的一点变化。他们深知这种地形很容易遭遇伏击,稍有不慎就可能葬身此处。

陈友才坐在驾驶室前排,像鹰隼般注视前方。他催促司机加快车速,迅速驶过这一小段平地。

谁知还没开多远,一声巨响突然在前方炸开!第一辆车撞上了公路边的山壁,整个车头变形,完全堵死去路。

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四面八方响起,弹头如雨点般射向三辆车。

“伏击,保护总理!”

陈友才猛然意识到中计了,立刻大喊提醒。

警卫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他们利用车辆和周边大石做掩护,分散开来还击。可惜对方在暗,我方在明,又缺乏有效掩护,很快伤亡开始出现。

周恩来并没有丝毫慌乱,他灵活翻身下车,靠在轮胎处观察敌情。只见密密的枪口从三面山坡和两侧夹道对准车队狂轰滥炸。

局势对我方极为不利。

“散开还击,等待援军!”他沉声下达命令。

警卫们虽然勇猛,也深知寡不敌众。单凭手枪和几枚手榴弹,根本无法有效反击山上的敌人。

运气好能打死几个,运气不好自己先送命。

陈友才判断我方必须想办法突围,否则等待的只有全军覆没。

他发现右侧山头暂时没有敌人,似乎存在一个缺口。

想到这,他迅速下定决心,命令剩余的几名警卫护送周恩来从右侧树丛穿过,快速向东南山的密林突围。

然后,他脱下军装外套,穿上周恩来的西服马甲和礼帽。

在浓烟滚滚的掩护下,学着周的口音在车后大声指挥,吸引火力点。

果然,他的举动立刻引起敌人注意,多个火力点立刻进行集火齐射。

陈友才只觉得一阵剧痛,身中数枪倒地不起,只盼周总理平安无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恩来在警卫的五星围月下,成功突入右侧树林。而张云逸等人则护着周撤离的方向射击,进一步迷惑敌人。

我方主力突围成功的同时,南门通讯站的电话也第一时间向延安总部发出求援信号。

然而等援军赶到时,只见满地狼藉和十几名烈士的遗体,而凶手们早已不知去向。

后续布置

当晚,周恩来在机要处开了一场紧急会议,研究如何查出刺客身份。

他这才得知,在关键时刻掩护自己脱险的,正是身中六枪、浑身刀痕的陈友才,。

惊魂未定之时,周恩来深感亏欠。

他红着眼眶要求一定要将此事彻查到底,绝不能让烈士白白牺牲。

第二天清晨,军方领导叶剑英找来边区负责人林伯渠,商量由谁来主持此次的缉凶工作。

两人很快想到了一人选——西北保安处侦察科科长谢滋群。

这位身手了得的特工,曾成功破获多起大案要案,有“延安福尔摩斯”之称。

得到高层领导批准后,谢滋群带领几名心腹专员,迅速来到事发地进行现场勘查。

“事实已经很清晰,刺客的目标就是要总理,可这到底是谁干的?”

手下汇报完情况后,谢滋群紧锁眉头。

他在现场全面调查后发现,敌人事先就已经在山上和道路两侧挖好战壕埋伏。这说明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袭击。

这样有组织、大规模的行刺,凶手明显是自己的老对手——国民党特务和地方匪帮。

可即便是他们,要定位那么准确的行程也太神奇了。

难不成内部出了奸细?

想到这,谢滋群决定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党内机要人员查起,二是利用当地群众的力量,寻找匪类线索。

为获取群众支持,他带领侦查组先深入乡村,体恤民情疾苦,然后再慢慢调查有用信息。

就在与一户老农聊天时,谢滋群敏锐地觉察到对方心虚隐瞒的神情。

这多半是知道内情的人才有的反应。

为打消老农的顾虑,侦查组表明并无恶意,只要提供情报就保他平安。

这才从老农嘴里套出一个惊天线索... ...

原来当天老农在山上砍柴时,偷听到一伙匪徒在密谋袭击某“大人物”。

为首的竟然是李青伍这个当地惯匪!

谢滋群一拍脑袋,立刻找到了突破口。他让手下立即打入这个土匪团伙,套问幕后主使。

没过几天,奸细也顺理成章地被揪出,竟然是延安停车场的管理员冯长斗。这个胆小鬼为捞点钱,向李匪透露了周总理的行程。

一五一十招供后,谢滋群立刻围剿灭绝了这股害群之马。而奸细冯长斗也伏法侦查科,最终被处决。

缅怀英烈

月末,烈士安葬仪式在延安悲壮举行。民众送上万束白花,群情激奋。

周恩来神情哀痛,他亲自为每位烈士献上花圈。

当看到陈友才遗像时,泪水突然夺眶而出,久久不能自己。

1976年1月,周恩来在北京病逝。整理遗物时,人们惊奇地在他內衣口袋里发现一张旧时照片。

照片上是1937年与他一起突围成功的人,背面则写着“劳山遇险,仅存4人”。

原来,40年过去,周恩来至死也无法忘记劳山11名烈士的牺牲!

正是他们舍生取义的精神,成就了新中国的诞生。

我们将永远缅怀革命先烈们的奉献,牢记鲜血与生命书写的历史,以不移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阅读:2706
评论列表
  • 2023-12-10 23:58

    向先烈们和总理致敬!!!🙏🏼

小英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