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早把人性写透彻了,简单直白,咱不去研究,还要怎样

文里有文化 2023-10-06 14:55:47

最早认识刀郎,我好像还上初中,《2002年的第一场雪》《披着羊皮的狼》,那时候刀郎还是没胡子的小青年,于是乎,我忽略了时间的概念,当刀郎携他的《罗刹海市》强势入驻抖音的时候,我忽然问自己,这个满脸胡子茬的小老头,是那个戴着帽子的小伙子吗?时光蹉跎啊。

刀郎复出后火了,现在火的一塌糊涂,因为他的《罗刹海市》虽然文字苦涩难懂,但是如果你了解《聊斋志异》、了解《罗刹海市》的故事,你就知道刀郎的歌有多少文化底蕴。

有《罗刹海市》牵头,他又出了《路南柯》和《画壁》,这些以《聊斋志异》故事为蓝本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刀郎深深的文化底蕴。忽然有很多人开始成为刀郎的粉丝,越来越佩服刀郎的文化底蕴。

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化一直就摆在那里,从《孙子兵法》《论语》《传习录》这些古籍,到《水浒传》《聊斋志异》《四库全书》这些近代小说、百科全书等,中国的文化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有很细致、很深奥的解释。为什么中国文化的传承需要由娱乐来带动呢?我们应该去主动了解。

比如前几年,电视剧《狂飙》火了,忽然带火了《孙子兵法》,大家才看透,原来《孙子兵法》不仅可以用于用兵打仗,也可以用于为人处世。这不,刀郎的《罗刹海市》又带火了《聊斋志异》。

《孙子兵法》《聊斋志异》本身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名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什么需要娱乐来带火?因为古书都是文言文,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他们将文和言分开,有助于将文化传播下来。但是现代人看古文不仅枯燥,而且需要思考,有些生僻字词晦涩难懂,如果不了解其意思,理解过程中,意思根本连不起来。

我喜欢文学,喜欢文化,想来我了解的一些古文字词含义是比较多的,但即便是这样,都需要安静的、专心的读书,一旦有走神的情况,或者中间需要长时间做个什么事情,就容易在理解方面断片。

而电影、电视、歌曲,如果用这些体裁来诠释古籍,确实更容易理解一些,但这种情况就像是别人理解的讲给你听,别人理解七分,你也就会领略三分。如果别人理解三分,你能领略到的会更少。就像86版《西游记》,电视剧固然经典,但看十遍电视剧,不如看两遍《西游记》原著理解的更深,更广。

所以,我们要向刀郎看起,把古典文化推广的更深,更细。我们许多人都是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却不敢涉足,一是怕枯燥乏味,不去理解;二是怕了解个皮毛,断章取义;三是怕读了,学了,没理解透,没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徒劳无功,浪费精力。

总之,并不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学习,而是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学习的方向是什么?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所以干脆不学习了。举例说明:刀郎的《罗刹海市》,人家看完《聊斋志异》,出了一首网络爆火的歌曲。我们看完《聊斋志异》会出什么?读后感?日记?或者是对自己的为人处世乃至人生起作用了?就怕是啥也没有,纯粹是看了“闲书”。

我喜欢写作,所以我也喜欢看书,但我很失败,我看了太多的“闲书”,对人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我要向刀郎看齐,博学输出,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到底。

0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