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字汉臣,山西汾州人,出身寒微。年少时黥面之刑,被迫在脸上刻下代表囚犯的字。后来,他被发配从军,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这时,李元昊发动叛乱,西夏崛起,宋和西夏之间的战争频繁,也为狄青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狄青精通骑射,在军中从一名普通骑兵做起,每当遇到战士,他总是毫不畏惧地冲锋在前。由于曾被发配刻字,他在出征时就戴上面具。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策马杀敌的步伐。在宋宝元初年,公元1038年到1042年这四年间,狄青参加了25场战斗,没有一次战败,而且有8次身中乱剑,生命垂危,也因此为他在军中赢得了无数的声誉和荣誉。
范仲淹见狄青出身贫寒,读书少多勇而少谋,便建议他通读古今历史,才能成为将帅之才,而不只是有匹夫之勇。狄青接受了这个建议,开始大量阅读并精通兵法,这开启了他在官场上步步高升之路。
公元1053年,狄青因平定农志高叛乱而功勋卓著,被提拔为枢密副使。不久后,他又晋升为枢密使,享有相当于宰相的职权,在北宋政治体制中处于顶峰。然而,很快他就遭到了文官集团的集体弹劾和诬陷。
文官们为了打压狄青,开始流传各种关于他家中异象的谣言,比如说狄青家的狗长脚或者家中有黄光冒出等等。加上狄青在士兵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兵权,这些谣言就具有了很高的杀伤力。很快,一些文官们便借此莫须有的罪名弹劾狄青。
文彦博直接引用了宋太祖黄袍加身的例子来攻击狄青。欧阳修也站出来弹劾狄青,用的理由是五行怪异之说,也就是传闻里狄青家中的那些异象。这些诬陷和攻击最终导致了狄青被下放到陈州,半年后在恐惧中去世。
狄青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他曾在宋夏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也是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而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和枢密使。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却被一些不公正的因素所扼杀,最终导致他的悲惨结局。
一方面,狄青并没有适应北宋政治斗争的规则,他不了解文人官员之间的暗地里勾心斗角,以及政治阴谋的存在。他也不懂得如何利用文人官员的关系网,以换取政治利益。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些文人官员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这也是造成文官对武将排斥的原因之一。文官们认为武将只是一个执行者,而非政治家,他们的职责就是服从指挥,而不应该插手政治事务。狄青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他的军事功绩使他在士兵和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这反而让他在文官们的眼里变得更加危险和不受欢迎。因此,一些文人官员找到了机会,将狄青贬低、中伤,甚至栽赃陷害。
这些因素最终让狄青信念开始崩塌,心里不堪重负。最终,他在恐惧和绝望中悲惨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