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公子。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一名女网红和闺蜜吃夜宵,结果被一醉酒男要求陪酒。
(视频已被删)
期间,女网红为了自己的安全,拿出手机录像。
她不断地强调不想喝酒、不能喝酒。但对方喋喋不休,还觉得她们的拒绝是不礼貌。
明明男子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不礼貌。
紧接着,男子想加她们的联系方式,这让她们彻底没了胃口,匆匆结账走了。
好好吃个饭,却碰到这样的事情,是谁都火冒三丈。
所以,女网红曝光视频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就获得20多万的点赞量。
为了给大家报下平安,女网红还发了后续视频,并分享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账号已被封)
看上去像模像样,该事件也完美踩了当下「陪酒」「性骚扰」「男女对立」等劲爆话题。
不出意外,这件事炸了,迅速登上热搜。
义愤填膺的网友们,涌入评论区,将漫天的恶意涌向视频中的男子,替女子出气。
大概是男的素质真低,女性处境难堪,如何保护自己之类的话。
与此同时,有人担心这是摆拍作秀。
因为正常来说,女生为了曝光事情,往往会第一时间录下对方的脸,而男的看到有人拍摄,或是愤怒或是心虚,一般会有所反应。
但视频中,几乎全程都是女网红的脸,闺蜜没咋吭声,男的也只有画外音。
事情曝光后,从始至终,也只有女网红这一位当事人出来回应。
当信息源只有她时,说啥就是啥,谁知道是真是假?剧情反转的情况,我们见得还少吗?
不过,质疑的声音只占少数,大部分还是继续这场性别对立的流量狂欢。
因为流量太大,这件事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为了查清真相,警方联系了那名女网红。
但女网红的记忆不太好,对细节支支吾吾,记不清时间和地点,也毫无当初硬刚的果断。
相比于抓坏人,她更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会是受害者的态度?
事出反常必有妖。
警方想辛苦她来警局一趟,好当面问个清楚,但女网红以工作为由,鸽了没来。
没办法,警方只好上门拜访,却怎想吃了个闭门羹。
哪个正常老百姓,会将警察叔叔拒之门外,莫不是心里有鬼?
警方依法传唤了女网红,并提醒她不要对警察撒谎。
这下,女网红破防了,承认这是自导自演,目的是增加曝光度,好实现商业推广。
这也是很多MCN公司的常规操作。
也就是说,这几人其实是一伙的,有人写剧本,有人拍摄,有人出镜,有人审核。
主打一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分工明确,事半功倍。
剧本命名为《恶臭男》,详细地写了台词、穿着、动作、运镜等。
他们只花了30分钟,演了3次,就制作出这则传遍全国,挑破大众情绪的视频。
此外,他们还有另外两个剧本,分别是《恶臭男2.0》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但拍出来的效果一般般,不如《恶臭男》那一版,就没有放在网上。
好笑的是,一些假冒的账号趁机分走了部分流量,举报了还无济于事,气得他们牙痒痒。
而扮演醉酒男的成某某,坦白道,他不是长沙人,而是湘潭人。
但为了更有话题度,他被要求用长沙话来讲,越粗鲁越好,怎么下头怎么来。
事成之后,他的报酬是80元,即便后面流量这么高,也就奖励了个200元。
真是得不偿失,为了区区280元,干起违法乱纪,扰乱社会治安的勾当,害自己被抓,留下污点。
最后,团队4人都被行政拘留,原本有着将近400万粉丝的账号,也被封号处理。
竹篮打水一场空,努力努力白努力。
(来源:央视网)
无独有偶,前几天,一名女骑手深夜送餐,却被偷车了,哭得撕心裂肺,让很多打工人共情。
然而,这又是一则摆拍视频。
唉,公子真想采访他们,有这种演技,怎么不去当演员,这么会编剧本,怎么不进军影视圈?
为了博流量,不惜浪费社会资源,让警察介入调查。翻车后,又企图通过换账号,跨平台卷土重来。
无语的是,一些蓝V还在无意之中,给假新闻推波助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这件事情:
8月10日,一男子想要女孩微信,被拒后还不死心,想霸占女孩隔壁的座位,继续骚扰人家。
但他不知道的是,坐在女孩隔壁的,被他拉起来的人,是女孩父亲,于是两人发生争执,继而大打出手。
行为之离谱,内容之抓马,明显是流量最爱的那一套,这件事情也被50家蓝V报道。
全网都在等着官方的蓝底白字通报,看这男的会有什么报应。
然而,蓝底白字来是来了,却超乎所有人的意料。
通报写的是,在8月8日那天,三位大哥发生口角,一名女士过去拉架,期间没有发生斗殴。
至于真相为什么和大家知道的完全不同。
原因是一位名叫「灰灰不会」的网友,拍视频录了吵架经过,然后颠倒是非,配上“男子要女孩微信被拒后,对爸爸动手”的剧情,造成这场大乌龙。
他作为造谣的始作俑者,作品只有9个,粉丝还不到500个。
(账号已被封)
如果不是大量蓝V下场,以他的流量,根本引发不了「全网舆论海啸」。
但凡蓝V们能认真审核新闻的真实性,去采访当事人什么情况,就不会中了灰灰不会的圈套,损失媒体的公信力。
这让公子想到了一个名词,「黄色新闻」。
指的是19世纪的部分美国媒体,发布的肤浅煽情、假造骇人、刻意拱火的低俗新闻。
结果现在都21世纪了,黄色新闻似乎还在泛滥。
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有句话,说得挺好: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但当新闻开始造假,流量成为至上,瞭望者的作用在哪?
正是部分媒体、记者的缺位和不在场,过于依赖信息的二手性,
忘了新闻三要素——新,事实,报道。
才让假新闻越来越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而想要抵达真相的路,充满了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