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喜欢外公来我家。
只要他来,我妈就格外高兴,还会做很多好吃的菜,虽然都是给外公吃,但我们也能沾点光,改善伙食。
这是其一。
其二,只要外公一来,我们就不用上山做事。
我爸常年在外,我妈要干农活,哪怕外公来了,我妈也不可能整天陪着他。于是,陪伴老人的任务,自然交给我们这些孩子们。
对老人的尊重与爱,可能就是从那时起根植于我的心底。
从我家到外公家,距离大概1公里,刚开始外公身体硬朗,还能自己走;在他生命最后几年里,走路非常吃力,每次来我家都是我妈一路搀扶着。
有一次,外公在我家待了大半个月后,大白天的突然吵着要回家。
那一年,我12岁,炎热难耐。
如往常一样,我妈下地干活去了,我和我姐把外公安顿在阴凉处,便去玩象棋。
没过多久,外公沙哑着嗓音,说他要回去。
我们小孩子不知所措。才刚吃过午饭,太阳还那么毒,这时候回去,不是找晒么?
我们劝外公待到傍晚,我们再送他回家。
老人家很执拗,他拿起自己的烟斗,戴上草帽,拄着拐杖,弯着腰,一脚一步准备要走了。
我们立即锁了门,跟在他后面。
那时,外公86岁,走路已很不灵活,犹如乌龟爬行,半天还走不了几步。
头顶的太阳火辣如针,扎在头上、脸上,让人百般难受。
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对外公说:我背你吧,我肯定走得比你快。
外公抬起头看看我,笑着问我:
“你能背得动吗?……算了,还是我自己慢慢走吧。”
我一边回答“可以”,一边绕到外公面前,蹲下去,准备背外公。
我姐拿着外公的拐杖和烟斗,跟在后面。
我以为,外公会很重。
但背起来后,发现他那么轻,轻得连我都不怎么吃力。
我开始一路小跑,争取快点送外公到家。
一旦我跑起来,外公就在背上嚷嚷:
“别跑,放我下来!放我下来……”
我以为他怕我摔跤,所以才让我放下来。但我自信背得动,所以不管外公怎么叫嚷,我一口气跑了一里路。
外公还在叫嚷。路上遇到几个村里人,他们都停下来,先是夸我,接着让我小心点,其中一个人叫我别跑这么快,会吓到老人。
看着外公还在嚷嚷要下来,我只好停住,蹲下去,让他下来。
外公的脚一碰到地面,开始猛烈地打颤,就像触电了一般,差一点滚到路旁边的小溪里。多亏姐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
我和姐就这样一人扶住他一个胳膊,立了很久,外公才慢慢缓过神来,接过拐杖,再慢慢往前走。
他的双腿,微微还在抖动。
傍晚的时候,我妈做事回来了。
估计是村里人对她讲了我背外公的事,她一到家就骂了我一顿,万一把老人弄摔跤了怎么办?
骂完我后,她就跑去外公家,看望老人去了。
我躲在角落里,独自哭了好久。
那时,我很不理解我妈。外公那么轻,比我平时背的猪草还轻,怎么会摔跤呢?
很多年后,我才理解我妈的孝道。
老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受不了快速奔跑带来的冲击。因此,在放他下来的那一刻,他的双腿才会抖得厉害。万一没扶住,确实有摔倒受伤的风险。
我很庆幸当年没把老人家弄摔倒,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但背外公的那一幕,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外公那么轻,轻得让人心疼,但只要背在背上,那就是责任。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同时,我更能理解我妈的孝道。
以前,她讲过很多如何对待父母的故事,那时我太小,纯粹把它们当故事来听。但是真正接触老人的身体后,我才知道,孝顺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而且,让我多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每每想到自己曾背外公一路小跑的往事,我便情不自禁地嘴角上扬。也许等我老了,唯一记得外公的,就是这一幕了。
因为,这一幕,时时温暖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