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国家内认定的4大都市圈分别是,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这四个都市圈的发展程度相当之高,不仅带动着周边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对国内的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这四个大都市圈分布的位置也是很有考究,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一个。那么,在未来国内的经济发展之下,谁会入选为第5大都市圈呢?目前有实力竞争的,就是长株潭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
首先来说长株潭都市圈的实力,长株潭都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是整个中部地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1500万,2021年三市GDP之和为1.92万亿,超过湖南全省的42%。前不久,长沙首次罕见提出打造“强省会”,而占据全省接近半壁江山的长株潭都市圈,正是长沙步入强省会的重要支撑。
与其他都市圈相比,长株潭,有两个极其明显的特色。
在生产上,长沙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制药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陶瓷制造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机电与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其规模和比重在各自城市基础工业方面均为主导部分。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长沙提出“重点加快天心生态新城建设,推动一体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的实质性进展”、“以技术产业为主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株洲推出“东提西拓,合拢三角”和“打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基地、突出有色深加工、化工、陶瓷产业优势”;湘潭提出了“东扩西改”和“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生态休闲中心”。
在空间架构上,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长株潭都市圈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与成渝、珠三角和长三角在未来发展中,更容易实现辐射叠加。在未来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整合资源,发挥各地的优势长处,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核心地区,地跨苏皖两省,是中国第一个规划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员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包含3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和16个县,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45.9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9997.54亿元。
相对来讲的话,南京都市圈的实力更为强势,但这与长三角都市圈的关系离不开,南京本身的实力就很可观,再加上周边还有苏州和上海这个一线城市,让南京更是如虎添翼。但是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效益,更要看重的是区位能够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南京都市圈基础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中心,历史上是吴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南北文化的交融区域,同时也是近代文明兴起之地,集历史、近代、现代特色文化于一身,融吴楚文脉、南北文化、中西文明于一体,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征 。
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为: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推动都市圈的经济、市场发展一体化,培育平等、互利的发展环境;针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制定相应策略,扩大区域合作,创造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都市圈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长江为纽带、沿江城市为依托,联合培育都市圈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中心,构建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历史文化、山水城林为特色的城市带。
两个都市圈都有各自的特点特色,目前来看的话南京都市群更为可观,但是长株潭地区的位置重要性,要更比南京都市圈来说合适。那么小伙伴们更看重哪个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咱们共同探讨学习,感谢支持,下期见!
长株谭城市圈成为第五圈,还来发这样的文章有用吗?
江苏省改为南京省就好了
废话怎么能跟南京比,差的不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