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这里就是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城内不仅有各个朝代留下的历史文物,还有极具鲜明特色的近现代建筑,是当年的西方列强在武汉留下的。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不光历史厚重,大气磅礴,还是一座朝气蓬勃,敢闯敢拼的城市。
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2.65万人,在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万亿元,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长江与汉水交汇在此处,将这里一分为三,长江以东是武昌,长江以西,汉水之北是汉口,长江以西,汉水之南是汉阳,这三个地区构成了早期武汉的局面,1927年,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这就是武汉的由来。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显现,而当时的东吴孙权,就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这也就是黄鹤楼的由来,最早只是用于军事上的观察,后慢慢演变为风景名胜景点。也吸引来古今很多名人的前往驻足,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就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当然了,历史中的黄鹤楼与现在武汉这个黄鹤楼不是同一座。现在的这座是在建国之后修建的,历史上的黄鹤楼也是命运多舛,多次被毁重建,主要原因还是在战火冲突和火灾上。
历史上的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在清朝的时候,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自此,有着“九省通衢”美誉的汉口,成为了对外的通商口岸,英、德、俄、法、日先后都在这里开辟租界,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至今这里还保留着当时的建筑,近现代风格的建筑也成了现在观光景点。现在汉口被分为三部分,江岸区,江汉区和硚口区。
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也让这座江畔之城闻名天下。武昌城内有一座大山,叫做“蛇山”,在蛇山之下,还有当时武昌起义的军政府。
而汉阳这座城在国内也是享有名声,汉水本是流经汉阳的,后改道从龟山北麓流走,而汉阳的这座龟山,正好与隔江而望的蛇山相呼应,形成了“龟蛇锁大江”的局面,汉阳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洋务企业,“汉阳造”享誉海内外。
在龟山与蛇山的对望之下,武汉长江大桥开始建立,不仅连接了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还让京汉与粤汉铁路相连接,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大小湖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也是因水而兴的城市,“九省通衢”的名头可不是凭空而来。如今的武汉蒸蒸日上,在经历过疫情之后,武汉人也更注重这座城市的发展,不光是经济上,在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多了一种相互帮扶的默契,在经历过黑暗之后,才懂得安稳的来之不易!以上就是本期所有内容,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关注,创作不易,感谢支持,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