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昭君出塞,到底是怎么回事?王昭君最后结局如何?

爱喜扬扬 2025-02-15 16:31:37

公元前33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竟突然来到汉朝这边,对汉朝皇帝进行朝拜。就在这位单于前来朝拜之际,他还向汉朝递交了一份申请,内容是希望能够求娶汉朝的公主。

彼时,匈奴单于提出了相关申请,当朝在位的汉元帝并未予以拒绝。随后,汉元帝从皇宫之中挑选出了一名宫女,赋予其公主的身份,使其远嫁至匈奴之地。

王昭君便是这位宫女。

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昭君出塞,说的就是这一次和亲之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王昭君身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名气那是相当大。而昭君出塞这一故事在后世广泛流传开来,正因如此,大家对它基本都挺熟悉的呢。

然而与此同时,关于这个故事所发生的那一大的历史背景情况,或许不少人都并不是那么熟悉了解呢。

究竟是处于何种历史背景之中,身为宫女的王昭君会被送去匈奴和亲呢?想当年汉武帝可是耗费诸多心力去攻打匈奴,就是为了避免和亲之举,可为何到了汉元帝时期,汉朝却又重新开启了和亲之路呢?再者,王昭君和亲之后,其最终的结局又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年汉朝与匈奴之间曾爆发过战争,而接下来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其源头恰恰就得从那段时期说起。

汉朝与匈奴的恩怨,自汉朝开国便已存在。在汉朝前期阶段,其国力十分薄弱,根本不具备主动向匈奴发起进攻的条件。反观匈奴一方,实际上也缺乏大规模进军中原的实力,顶多也就是时不时地对中原边境进行一些袭扰罢了。

因此,自汉高祖刘邦所处的时代起,汉朝便开启了与匈奴和亲的举措。彼时的匈奴,就其自身而言,作为一个国家,实际上同样正处于刚刚开国的阶段。

在之后的数十年间,汉朝这边先后历经吕后主政以及文景二帝的治理,国力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匈奴一方的实力同样也在持续增强。直至后来汉武帝当政之时,汉朝与匈奴这双方,恰恰都处在各自国力最为强盛的巅峰阶段。

随后,汉武帝开启了对匈奴的征伐之战。在汉武帝的强力打击下,彼时正处于鼎盛状态的匈奴,瞬间就被打得节节败退,被迫退回了漠北之地。而汉朝呢,在成功战胜匈奴后,自身迎来了进一步的大发展,疆土更是大幅扩张,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汉武帝那个时代,终究未能将匈奴彻底剿灭。待至汉武帝在位后期,匈奴竟又从漠北现身,再度成为汉朝北方的心腹大患。自汉武帝晚年起,直至汉宣帝时期,这一阶段的匈奴不时地对汉朝北方边境发起袭击,着实让汉朝头疼不已。

不过,这样的状况,在汉宣帝统治到中期阶段之时,竟然一下子出现了转变。

在当时,匈奴随着开国时间不断推移,其内部矛盾愈发凸显且日益严重起来。待到汉宣帝那个时期,匈奴的高层就爆发了内战。紧接着,匈奴内部有几位匈奴王,相继自行立为单于。刹那间,在那广袤的草原之上,竟然一下子冒出了五个单于呢!

在历史记载当中,存在这样一件事,其被称作五单于争立。这一事件在当时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一定的影响,诸多单于纷纷参与其中,围绕着相关的权力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态势,此事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较为瞩目的一段过往。

上述所讲的这些过往历史,大体上便是昭君出塞之前,汉朝与匈奴之间相互斗争的简要情况。正由于存在着这般复杂的历史背景,所以当匈奴内部发生动乱之后,汉朝这边所秉持的态度,无疑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在那个时期,汉朝这边在历经昭宣之治后,国力状况着实不错。并且,到了此时,汉宣帝已然稳稳地坐在皇位之上,整个汉朝的高层局势也相对稳定。如此一来,就表明汉朝在任何时候,都具备插手乃至去决定匈奴内战走向的能力。

然而,当这样一个问题呈现在汉宣帝跟前时,汉宣帝着实为此感到十分头疼。这一问题就那样摆在那儿,让汉宣帝头疼不已,不知该如何妥善去应对才好。

这个问题可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容易就能解决的,它实际解决起来存在着诸多困难呢,远没有我们一开始看到时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其复杂程度是超出想象的,所以要真正处理好它可没那么轻松哦。

不少历史爱好者面对这一问题时,或许答案会显得很简单。既然汉朝与匈奴关系恶劣至此,那干嘛不在匈奴内战之际,干脆将其一举歼灭呢?最优的做法便是先放任匈奴内战,任其自我消耗。待匈奴消耗得差不多了,汉朝再出兵将其彻底剿灭。

实际上,此方法仅仅是表面上看着不错罢了。就真实的历史情形而言,它压根不具备可操作性。要知道,倘若当时汉朝真的这般去做了,那匈奴内部极有可能会再度冒出一位强有力的领袖,进而重新统一匈奴。如此一来,匈奴势必会又一次成为汉朝极为致命的强大敌手。

我们具体的详细剧本,可以参考南宋时期金国针对草原部落实行的相关政策。那时金国玩的便是养蛊那一套,草原原本分布着诸多部落,金国身为幕后操纵者,不断挑唆各部落连年交战。一番混战下来,成吉思汗便应运而生了。

汉宣帝身处当时,对于后来发生的那些历史故事定然是无从知晓的。不过,其中所蕴含的这个道理,他心里却是十分明白的。

最终,汉宣帝做出了抉择,那便是施行汉朝一直传承下来的政策——同化政策。而这一政策,追根溯源的话,还是在汉文帝那个时期,由堪称天才的策论家贾谊所提出的。要知道,彼时汉朝尚未展开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行动呢,贾谊却已然高瞻远瞩地预见到了百年之后的局势,还为后人留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贾谊当年所秉持的思路是,汉朝在面对匈奴时需做好两手安排。其一,打造一支强劲有力的军队,凭借武力将匈奴彻底制服。其二,构筑强大的文化与思想体系,借助各式各样的服装、珠宝、文化产物以及各类奢侈品去吸引匈奴人,使其由衷地认可汉朝的优越,进而逐步被汉朝所同化。

在过去将近百年的漫长岁月中,汉朝一直是依照这样的思路去应对匈奴的。即便是汉武帝时期展开的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行动,实际上同样是这一整体计划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战争,向来都并非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进行打仗这种行为,其本身绝非是想要达成的最终目的,它往往只是在特定的局势、矛盾冲突等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极端手段罢了,而并非是一开始就想要去实现的真正意图呢。

其真正意图在于彻底解决匈奴这一问题。说得更确切些,就是要让匈奴从内心深处对汉朝表示臣服,进而能够接受汉朝对其进行的同化举措。

于是在后来,汉宣帝采取了一种颇为有趣的举措。那便是选定五单于里的呼韩邪单于给予支持,由这位呼韩邪单于来代汉朝行事,去打败其余的那几个匈奴王。并且在此期间,汉朝还会持续不断地往匈奴内部渗透力量,逐步实现对匈奴的同化。

然而,如此一来,却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冒了出来。

汉朝应当怎样去掺沙子呢?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汉朝其实存在诸多可选择的方式。其一,可凭借商业手段,对匈奴的经济予以直接掌控,向其大量输送汉朝的各类商品,从而使匈奴与之形成高度的依附关系。其二,还能直接派遣人员前往匈奴所在之处,协助匈奴展开战事。

然而事实上,上述这些方法均存在着弊端。就拿直接派遣人员前往匈奴参与作战这一做法来说,它极易引发匈奴内部的抵触情绪。如此一来,最终所取得的结果,很有可能会与预期背道而驰,出现适得其反的状况。

相较而言,在诸多办法当中,和亲无疑是最为高效的一种手段。与其他方式比起来,和亲在达成相关目的等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能以其独特的方式起到关键且有效的作用呢。

在汉朝以往的历史进程中,曾多次采用和亲手段往匈奴那边“掺沙子”。要知道,好些匈奴单于以及众多匈奴高层,其实都流淌着汉家的血脉呢。只是,和亲这事在当时的汉朝极为敏感,特别是与匈奴和亲,更是深深触动了汉朝高层那根敏感的神经。

因此,在汉宣帝活着的时候,其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然而却单单未曾采用和亲这一举措。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汉朝采取了诸多手段,持续往匈奴内部渗透影响,就如同不断给其“掺沙子”一般。发展到后期,汉朝更是直接派遣军队参与其中。而汉朝此次亲自出兵参与的那场战争,便是“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也正是在这一战里,诞生了那句流传后世的豪言壮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经二十多年的内战,汉朝最终在匈奴一方扶持起呼韩邪单于,使其得以统一整个匈奴。待呼韩邪单于完成对匈奴的统一后,自此,整个匈奴便成为了汉朝的藩属之邦,归属在汉朝的势力范围之下,与汉朝形成了特定的从属关系。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刻,一个全新的问题却又冒了出来。

匈奴已然完成了统一,如此一来,那个身为汉朝代理人的呼韩邪单于,会不会慢慢地摆脱汉朝的掌控?进而使得匈奴又一次变成汉朝极为棘手的大敌呢?这着实是个令人担忧且值得思考的问题呢。

很明显,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此,在当时那个时期,汉朝的高层人士面对这个难题同样倍感苦恼。而若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最为可行的办法依旧还是采取和亲这一举措。

正是处于这样特定的历史情形之中,公元前33年时,呼韩邪单于在成功实现匈奴的统一之后,又一次来到了汉朝这边。他前来朝拜汉朝的皇帝,而且在面见皇帝之际,严格遵循臣子应有的礼仪规范,对汉朝行臣子之礼。

至此,汉朝已然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刻。想那和亲之举,在往昔于汉朝而言实乃耻辱之事。彼时汉朝嫁公主,是为求和平而做出的无奈之举。可如今情形大不同,若再嫁公主,那可是要去匈奴做主人的,并且还是匈奴主动来请求的呢。

最终,汉朝这边还是应允了此次和亲之事。不过,汉朝自然不会真的遣一位公主前往。彼时在位的汉元帝,从后宫宫女里精心挑选出了一位容貌出众的宫女,而后将其许配给了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便是这位宫女。

史书上对于王昭君和亲的具体经过,并没有太多详尽记载。像很多故事里所讲的,说王昭君因未给画师钱财,故而未获汉元帝宠幸,等到匈奴前来求婚,她便被派往匈奴,汉元帝还为此懊悔不已。但要知道,这些情节实则都源于野史,有些甚至来自古代小说。

实际上,在正史上有关王昭君的记载内容是相当少的,寥寥几笔就差不多涵盖了,并没有太多详尽的描述,能获取到的相关信息十分有限,其在正史中的呈现可以说颇为简略。

我们仅仅知晓,王昭君的容貌那是相当出众,着实好看,并且她极具才华。无论是琴艺,还是棋术,亦或是书法、绘画,她全都精通掌握,可谓是多才多艺,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就这样,王昭君肩负着国家赋予的使命,最终前往了匈奴。在此需特别说明一点:彼时王昭君前往匈奴,乃是去做单于的正妻,这要是放在汉朝,那就相当于去当皇后啦。

并且,此次她出嫁,背后可是有着整个汉朝作为依靠呢。匈奴那一方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之举,恰恰相反,还得如同供奉祖宗一般小心翼翼地对待她。

王昭君嫁至匈奴后,便与求娶她的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时光。在此期间,她顺利诞下一个儿子。之后,这个儿子在匈奴的发展颇为不错,甚至成为了匈奴的左贤王,距离登上新匈奴单于之位也仅有一步之遥。

在呼韩邪单于离世后,依匈奴习俗,王昭君嫁给了其长子。随后,王昭君与这位新单于共同生活了十一年,期间育有两个女儿。待十一年过去,新单于也就是老单于的长子离世,由其弟弟继任单于之位,王昭君于是又嫁给了这位单于的弟弟。

此后又过去了两年,王昭君因病离世。彼时,汉朝的皇位上已换成了汉成帝。这汉成帝一门心思地宠爱赵飞燕,在其治理下,汉朝被弄得混乱不堪,一片狼藉,全然没了往昔的气象,而王昭君就在这样的局势下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随后,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西汉便彻底覆灭了。至于王昭君的儿子,其命运也颇为凄惨,在后来匈奴内部展开的单于争夺战里,不幸惨遭杀害。

另外,到了西晋时期,王昭君名字中有个“昭”字,恰好和司马昭的名字相同了。鉴于当时要避讳,从西晋起,人们便不再直呼其名,而是改称她为王明君。也正因如此,后来大家才会以“明妃”来称呼她。

这便是王昭君故事的结尾部分了。至此,王昭君的故事画上了句号,后续再无更多与之相关的情节延展,一切都在这儿到了终了之时,这个尾声标志着她那传奇经历就此落下帷幕。

毋庸置疑,不论往后情形怎样,起码在王昭君在世之时,她为汉朝所做出的贡献无疑是极为巨大的。并且,她自身就像是一座桥梁,搭建起了汉朝与匈奴之间友好往来的通路。从这样的层面去看,王昭君在历史上的贡献,着实值得后世之人永远铭记于心。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