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访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从部门到地方,“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按揭贷款利率……一系列房地产调整优化措施接连出台。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怎样研判房地产市场?如何重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回答了记者提问。
因城施策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问: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如何研判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答:研判市场,重要的是尊重规律、看大势。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这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房地产自身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要认识当前的房地产形势,首先要把握住这个重大变化。
从供给看,整体上,“有没有”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结构性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从需求看,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住上更好的房子、获得更好的服务。
分析市场,主要看供需关系,也就是交易量、价格和结构。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需要用信息化手段研究分析市场的变化。这几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的数字住房信息系统,它与全国所有城市联网,能够实时显示房屋网签备案的数据,可以了解每个城市、每天的交易情况。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总的看是前高、中低、后稳。从数据看,“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政策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1到10月份,一手房交易量虽然下降,但二手房是上升的,一、二手房合起来实现同比正增长。另外,保交楼工作的扎实推进,带动了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近20%,也反映出各地政府帮助企业纾困是有效果的。
“十家锅灶九家不同”。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市场有其特殊性。它是以城市为单元的市场,区域特征很明显,各个城市的交易量和价格有很大差异。关于房地产调控,我们强调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认认真真落实好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房住不炒”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问:关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具体有哪些考虑?
答:党中央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过去在解决“有没有”时期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在解决“好不好”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亟需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好房子好在哪儿?就是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让群众住得健康,用得便捷,成本又低,又放心安心。
——在体制机制上,一个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再一个是,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包括改革开发方式、融资方式、销售方式,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
——在抓落实上,要实施好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同时,还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新模式下,房地产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现在要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能为群众提供好服务,谁就会有市场、谁就会有发展。
房地产市场未来持续发展仍有坚实支撑
问:“三大工程”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大工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重要举措。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启动。
——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拓展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最终是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求是,城市党委、政府担负起主体责任,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能有未来。
——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重点是,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重大举措,关键是,平时用得着、急时用得上。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转型期,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未来的持续发展仍然有坚实的支撑。随着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持续落实,随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一定能够推动房地产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
房地产重要信号!住建部发声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从部门到地方,“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按揭贷款利率……一系列房地产调整优化措施接连出台。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怎样研判房地产市场?如何重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回答了记者提问。
这些政策效果到底怎么样?记者专访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倪虹表示,对于房地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去年到今年,从部门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地产的优化政策。政策的实施有个过程,从现在实施的初步情况来看,积极的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倪虹: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总的看是前高、中低、后稳。从数据上看,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政策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1到10月份,一手房交易虽然下降,但二手房的交易在上升,一二手房合起来同比实现了正增长。另外,“保交楼”工作在扎实推进,也带动了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同比正增长,接近20%,这也反映出了各地政府帮助企业纾困是有效果的。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本台专访时表示,要认识当前的房地产形势,首先要把握住这个重大变化。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倪虹:这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房地产自身发展规律所作出的重大判断。要认识当前房地产的形势,首先得要把握住这个重大变化。
倪虹表示,从供给看,整体上“有没有”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结构性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从需求看,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住上更好的房子、获得更好的服务。为此,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包括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施“三大工程”、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等。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倪虹: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来指导地方,认认真真地落实好这些重大部署,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住房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建设。倪虹对此表示,这是我国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倪虹表示,目前“三大工程”有关工作已启动。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拓展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最终是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就要求城市党委、政府担负起主体责任,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倪虹:关于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重点是要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倪虹表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重大举措,关键是平时用得着,急时用得上。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转型期,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未来的持续发展仍然有坚实的支撑。随着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持续落实,随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一定能够推动房地产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如何构建?怎么构建?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从理念、体制机制上抓好落实,房地产企业也要转变观念。
倪虹表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当前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过去在解决“有没有”时期,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在解决“好不好”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亟须构建新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倪虹:新模式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为重点,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那么好房子好在哪?就是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也就是说让群众能住得健康,用得便捷,成本又低,又放心,又安心。
倪虹表示,在体制机制上,一方面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同时,建立从房屋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包括改革开发方式、融资方式、销售方式,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
在抓落实上,要实施好“三大工程”,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 倪虹:那么在新的模式下,我想房地产企业也要有个清醒认识,现在要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和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能给群众提供好的服务,谁就会有市场,谁就会有发展。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三大工程”是什么?住建部已赴多个省市调研
“三大工程”是什么,有何基本要求?
11月11日,据新华社报道,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重要举措。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启动。
“三大工程”建设是指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大工程”在今年重要会议中被多次提及。
4月28日和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均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7月24日再次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其中,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被指是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
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9月4日,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再作发言,一方面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另一方面指出,保障性住房要实施严格封闭管理不得上市交易。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下发各地。《指导意见》明确,对保障性住房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违规将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流入市场;同时,工薪收入群体购买的保障性住房不得长期闲置等。
倪虹提到,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拓展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最终是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求是,城市党委、政府担负起主体责任,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能有未来。
业内认为,目前总体的政策意图是按照“双轨制”的定位在推进的,在这个大判断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会量速双升应该是合理的判断。后续配售型的保障房规模总体会有大幅度提升,但并不会在保障房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配租型、配售型等为代表的全部保障房体系,最终和商品房体系相互补充,并驾齐驱。
此外,倪虹指出,城中村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重点是,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重大举措,关键是,平时用得着、急时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