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你还会交社保吗?
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徐凯丽,每次在微博上看见社保、医保相关的热搜时,都会心里一跳。
从前徐凯丽是无比坚定要交社保的,即便离职已经大半年,她仍然选择找一家公司,用违规挂靠“代缴”的方式,保证缴纳社保年限不断档。
8月份,徐凯丽缴纳了2049.07元,而9月因为医疗保险基数上调需要补缴,多交了600,对现在还没有固定收入的凯丽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PART。1
离社保断缴一步之遥
徐凯丽是被迫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公司倒闭,这是经济下行下每个人都有机会碰到的坎儿。
但是当时的徐凯丽认为,按自己这么多年的职业积累,以及闲不下来的性格,最多空窗几个月,没想到,在辗转了两份都不太如意的工作之后,到现在还没一个稳定的班上。
对于长辈们来说,「单位给不给你缴社保」就是衡量一份工作是否正规的标准。所以即便是离职,徐凯丽依旧按月缴纳社保,产生了上班时不会有的、每月2000+的固定支出。
但是随着找工作过程中累积的焦虑感逐渐增多,徐凯丽在交社保这件事上不认输的心态逐渐动摇,存款减少,每月交社保时越来越心疼。
凯丽妈妈还时不时打电话发消息问,工作怎么样,收入稳定吗,压力大不行就回老家,「实在不行,考个公务员」。
在这种状态下,好像交社保成了一种证明——只要社保一直交下去,就是日子还不那么落魄,就是自己生存能力的证明。
徐凯丽坦言,直接告诉家里人自己离职了,要断缴社保,是需要勇气的,哪怕只要想到还没坦白这个事情,心里都会恐惧。
“今天在小区楼门厅那里看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的通知都觉得烦,血压立马就上来了。”
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如果继续没有班上,社保的钱就交不起。徐凯丽开始思考社保的意义。
社保重要吗?我每个月掏这么多钱,能有获得相应回报的那一天吗?工作日的街上还有那么多人,他们每个人都在缴纳社保吗?
想起社保就精神紧绷的除了徐凯丽,还有大老王。
“这不是一笔随随便便能掏出来的钱。尤其是没有稳定收入的时候。”
对上班年头更长一些的大老王来说,交上社保曾经是他对工作最满意的部分。
“每个月就能靠着公积金攒点钱,我们公司公积金这块给交挺多的,没事儿我就打开支付宝刷刷,还挺开心的,因为别的钱到手总有地方花,公积金的钱才能攒下来。”
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楼塌了,招人时曾无比夸张的教培机构,裁起人同样夸张,大老王不可能停掉房租,也不可能停掉炒股——当时的股市和现在不一样,偶尔还有可观的收益。
左右平衡了一下,股票尚有解套的可能,但是如果把钱用在社保上,真的能让人更有安全感吗?
社保,成了最先被砍掉的消费。大老王跟家里讲过,在絮絮叨叨40分钟后,大老王的妈妈给他转了2000块钱,务必把当月的社保想办法再交上。
但其实谁心里都清楚,这不是2000块钱的问题。
PART。2
补缴,扯皮大战
社保,代表了稳定和保障,代表国家给养老,代表买房买车,孩子上学,更代表一个成年人出入社会后,负担生活的兜底。但对于徐凯丽和大老王而言,社保已经成了顾不上的事儿了,当下没有工作,还会关注将来买房买车甚至孩子上学自己养老的事儿吗?
即便还有班上,也不代表公司会合理合规、完全透明地为你提供社保的保障。
今年4月份,Ryan偶然发现,公司在某一年没有按照实际工资缴纳社保。在她提出疑问后,HR爽快答应补缴。但没想到,口头答应爽快,补缴的动作却一直没有完成。
经过详细询问,原来所谓的“补缴”只针对于公司压根没给你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缴纳社保的,但没交够这种情况,没办法补足。
明明是公司的失误,但是Ryan这个受害者反而成了被踢出去的皮球。
问了律师,律师也从专业视角表达了这个事情的难办之处,即:法律不会规定把少缴的部分换成钱直接判给Ryan,Ryan必须举证自己因为社保基数问题产生退休金差额损失。
交或者不交,这是一个问题,但即便交上了,社保也存在若有若无的困境,包括但不限于:
如果延迟退休是板上钉钉,那么退休后努力活个十几二十年才能回本,现在就把少缴的花掉是不是更合适;
如果在职业变动期间不幸遇上社保不给转出的麻烦,那么后续是否补缴,是否放弃补缴造成的损失,是否只能由本人承担。
笑死,真不是不想交,是高考都没做过这么多功课。Ryan从不知道社保意味着什么、不关心公司交了多少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了解社保各种政策的大人,只是成长过程果然是痛苦的。
“养老保险,其实是可以断缴三个月的,只要新公司愿意帮你续上,或者自己出这个钱。医疗保险是一个月都不能断的,只要有中断,连续年限就中断了。”
对于Ryan来说,缴纳社保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好处就是能用医保,以及对未来有一些抗风险能力。
而医疗和养老的问题究竟怎么不通过社保解决,Ryan自己也没有确切答案,目前仅仅是靠买一些小额的补充保险,这不是曲线救国,仅仅是岔个心慌罢了。
PART。3
15年后,还继续缴吗
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最后一次公布 16-24 岁年轻人失业率数据为 21.3 %,再创 2018 年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在就业情况严峻的当下,社保这种短期内见不到收效的支出被舍弃,似乎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离职、少缴而造成社保难题的或许是突发情况,但更多人的忧虑,还在于对社保缺乏了解。
我司一位工作年限比较长的同事Sofia,就逐渐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享受到了社保红利。
“对我来说,社保的意义就是生孩子时享受到了生育险,报销了一万多,自己花的钱没多少。”
工作年限已经满15年的Sofia,经历了立业成家的重要时刻,职业发展方向已经基本固定,一时半会儿不会面临失业带来的社保断缴。但Sofia也并非全然没有疑问:
“五险之中的医疗险合并了生育险,现在不打算生二胎,那么生育险是否可以省下来呢?”
尤其是在我们进行讨论后发现,身边许多年龄更大一些的女性,在生孩子时根本没有用到过生育险,现在孩子都上初中了,生育险还一直交着。
虽然生育险的钱在社保中占比不是很多,但如果没有生育需求,这笔钱攒下来聚沙成塔,也足够干别的事情了。
但对于更多人来说,疑惑的地方在于,按照缴满15年社保才能在退休时拿到养老金的规定,是否缴满15年后就不用缴纳社保了呢?
Sofia就是缴满15年的那一批,把社保省下来给孩子报个班,也是绰绰有余的,“每个月光公司交的就一千多,加上自己交的,一年也是两万四呢。”
对于还在缴纳社保的人来说,还需要一些更真实的理由来坚定自己的行动。
PART。4
灵活就业人员这样参保
对于徐凯丽、大老王这种靠中介公司代缴的违规行为,Sofia也讨论了一下解决办法,“在我们的宝妈群里,也有好多人面对社保缴纳的问题,自己是可以缴纳的,中介那肯定不靠谱呀。”
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按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也是多数灵活就业人员选择的参保方式。
缴费由个人承担,可以在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缴费方式可以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等。
虽然去办社保看起来麻烦,但千万别为了图省事或误以为自己不能办理参保,而花钱找社会机构代缴,不然可能钱财、权益两空。
而在研究参保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无论是以职工身份,还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且满足最低缴费年限规定的,都按本人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和退休年龄计算基本养老金水平,即灵活就业人员在缴费基数和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和有班上的人能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把查到的内容告诉徐凯丽和大老王时,他俩的回应却都显得复杂。在这个月交完社保后,徐凯丽去了周边城市旅游了四五天,“民宿在一个村子里,有时候睡到自然醒,听见外头老人说笑,傍晚时候还能听见羊叫唤,这个时候离真实的世界很近,离社保很远,心里特别静。”
而大老王则认为,一两个月的社保虽然暂时交得起,但是否还能继续缴下去,还面临很多现实的无奈。或许某一天,他会彻底告别拿支付宝刷公积金的快乐。
“能缴的话,谁不想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