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你就想死,还想让我养你?做梦!”
只因拿了继母的几颗瓜子,小王就被亲生父亲用棍棒毒打了三年。
逼不得已他只好离家出走四处流浪。
谁知多年后,他的父亲竟然登上节目,声泪俱下的要求自己给他养老。
明明是自己不对,为什么还要厚着脸皮找儿子求和?
悲惨童年小王的童年,从一开始就注定与“完整”二字无缘。
三岁时他的父母以离婚收场,年幼的他就像一件无足轻重的物品,被判给了母亲。
然而母亲的怀抱并没有给他带来温暖,再婚后的她很快组建了新的家庭,将小王的存在抛之脑后。
小小的他只能默默接受被送到爷爷奶奶家的安排,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开始了“无父无母”的生活。
农村的条件艰苦,家中几乎没有收入来源。
每天天还没亮小王就带着一块硬邦邦的烧饼,独自走上三里地的求学之路,边走边啃着这干巴巴的早餐。
尽管日子过得挺紧巴,小王对学知识的热情可是一点都没减。
他明白,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也是他爷爷奶奶最大的愿望。
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小王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
然而学校的家长会却成了他内心深处难以言喻的痛。
看着同学们身边陪伴的父母,他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酸楚。
那种无人陪伴的孤独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觉得自己像个被世界遗忘的孩子。
每当这种自卑感袭来,他就想起爷爷的教诲,默默地将这份苦涩咽下,继续努力学习。
十一岁那会儿,小王终于盼到了很久不见的“亲爸”。
自小和爸爸分开后,他对爸爸几乎没有印象。
爷爷说爸爸要来接他,他心里既是高兴又是有点紧张。
一路上,小王的心中充满了憧憬,想象着自己即将拥有一个完整的家,甚至在心里偷偷练习着如何称呼“爸爸”。
然而与父亲的重逢并没有想象中的温馨。
亲父还是“养父”?
小王父亲的态度冷淡而严肃,甚至连一个拥抱都没有。
更让他感到陌生的是,家里多了一个“新妈妈”。
感到无所适从的小王只好小心翼翼地生活,尽量减少与继母的接触。
一次放学回家,他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满身泥土地跑回家,希望得到父亲的安慰。
可他却得到了父亲劈头盖脸地责问,这冰冷的语气,让小王心中刚刚升起的希望瞬间破灭。
他忍不住哭了起来,父亲却不耐烦地让他停止哭泣,并责怪他弄脏衣服。
小王感觉这家里对待他挺冷淡的,他觉得自己在这儿就像个外人。
在新家的日子,小王如履薄冰。
他努力让自己变得“透明”,希望能减少与继母的摩擦。
可即使他再小心,也无法避免厄运的降临。
周末的下午,妈妈把剩下的瓜子搁在了茶几上。
小王看着那些瓜子,最终抵挡不住诱惑,偷偷拿了几颗吃。
小王的继母正好碰上了这一幕,立刻气得脸色铁青,数落小王没规矩,还威胁等他爸爸回来得好好管教他。
父亲刚进门,二话不说,伸手就抄起一根竹条,对着小王狠劲地抽打起来。
这是小王第一次经历如此残酷的暴力,身体的疼痛和内心的委屈交织在一起,让他哭喊不止。
更让他心寒的是,家里没人敢站出来阻止爸爸的坏行为。
从那以后小王明白了,在这个家里,他不仅得不到爱,还要承受无端的暴力。
这次挨的打只是家里暴力噩梦的开头,只要小王稍微有点做得不对,就会挨打。
竹片成了家中常见的“教育工具”,小王的身体上遍布着伤痕,心灵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他不敢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哭声也渐渐变得压抑而无力。
学校成了小王唯一的避风港,在课堂上,他可以暂时忘记家中的不快,享受片刻的宁静。
每天放学后,他都得忍受继母的白眼和爸爸的责骂。
他的内心越来越压抑,对家的恐惧也越来越深。
有一次在学校的作文里,不小心提到了自己被父亲管教的那段往事。
老师读了他的作文,并称赞他懂事。
然而父亲在家长会上得知此事后,觉得颜面扫地,回到家中就对小王进行了一顿更加残酷的毒打。
这顿毒打,彻底击垮了小王的心理防线。
他知道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无法得到父亲的爱,反而会成为他发泄怒气的对象。
十四岁那年,小王鼓足勇气,摆脱了那个让他透不过气的家。
离家出走之后他开始了四处游荡的日子,到处打工过活。
这段艰苦的日子里,他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也逐渐变得坚强和独立。
他不再依赖任何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上立足。
多年漂泊的生活,磨砺了小王的意志,也让他逐渐淡忘了童年的伤痛。
他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再次转动,将他和过去那段痛苦的回忆连接起来。
有一天小王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对方告知他,他的父亲想通过电视节目《金牌调解》寻求他的原谅。
这个消息就像突然响起的惊雷,把他原本平静的生活打乱了。
他想了好久,心里挺纠结的。
一方面他对父亲的暴行依然心有余悸,不愿再次面对那段痛苦的回忆。
另一方面他又对亲情抱有一丝幻想,想知道父亲为何突然想要寻求原谅。
最终他决定参加节目,直面过去,也给自己一个解开心结的机会。
在节目上,小王看到爸爸来,感觉既觉得不熟悉,又觉得亲切。
父亲泪流满面,痛悔不已,对小王说,这些年亏欠他太多,真心希望他能原谅自己。
他现在年纪不小了,开始回想自己以前做错了什么,想修复和儿子小王的关系,希望他能回到这个家。
他一直说,自己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求得儿子的原谅。
然而小王的内心却毫无波澜,他平静而坚定地述说着自己多年来的痛苦,回忆起那些被父亲打骂的日子,那些恐惧、无助、绝望的夜晚,至今仍历历在目。
他直言:“你打了我三年,现在看到你我都有心理阴影,我还想活命,你别来找我,你的生死也和我没有关系!”
看到父亲的忏悔和儿子的拒绝,继母也试图为自己辩解。
她声称自己当年还年轻,不懂得如何与突然出现的儿子相处,对家庭暴力也束手无策。
在意识到错了之后,她便主动跟小王说对不起,希望他能给她个机会。
然而小王的内心对继母同样充满了怨恨,继母的冷漠和纵容,也是造成他童年悲剧的重要原因。
他无法接受继母的解释,更无法原谅她曾经的冷眼旁观。
现场氛围变得很沉闷,大家看到小王的情况都挺难受的。
小王的选择,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过于决绝。
他们可能会认为,血浓于水,父子之间没有隔夜仇,应该给父亲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而他们无法理解小王内心的伤痛,也无法体会他多年来承受的煎熬。
对于小王来说,原谅父亲,就意味着要再次揭开伤疤,重新面对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而他已经付出了太多,他需要的是新的生活,是远离伤痛的自由。
与小王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熊奶奶的故事,同样是亲情,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亲人还是仇人?熊奶奶为了独占儿子的遗产,将年幼的孙女和小雅的母亲赶出家门,任由她们自生自灭。
多年后当她年老体衰,无人照顾时,才想起曾经被她抛弃的孙女,希望她能回来照顾自己。
然而小雅的回应却是冰冷的拒绝,她无法原谅奶奶曾经的狠心,更无法忘记母亲在奶奶的虐待下精神崩溃的场景。
熊奶奶的懊悔来得太晚了,小雅的痛苦也无法挽回了。
这个故事再次提醒我们,亲情需要用心经营,而不是肆意挥霍。
当我们伤害了最亲近的人,即使日后幡然悔悟,也可能无法挽回失去的信任和爱。
信息来源:
江西卫视《金牌调解之形同陌路的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