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英国出头?英媒被印度“抄家”,英首相失声,美国却发声介入了

雅洁看国际 2023-02-17 13:14:17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正当俄乌冲突尚未平息,引发国际各界强烈关注之际,印度突然给了英国一记“下马威”,随着事态持续发酵,美国也卷入其中了。

2月14日,印度税务部门与印度警方一起出动,对英国广播公司(BBC)位于孟买和新德里的办公室实施了突击搜查行动,期间封锁现场,不许任何人离开。

很显然,这是一场印度版的“抄家”行动,并且出动了税务部门和警方,行动十分果断、迅速且非常强硬。

这还没完,15日,距离第一次“抄家”行动不到24小时,印度税务部门和警方又对BBC的2处办公室实施了第二次“抄家行动”,阵仗同样不输第一次。

目前,印度官方并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16日,英国《泰晤士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透露更多细节。

1,实施突击搜查行动的印方人员,在搜查过程中带走了不少笔记本电脑、手机和文件,目前BBC在孟买、新德里的2个办公室都处于“关闭”状态。

2,BBC员工正处于“失联”状态,拨打办公室电话没人接,一众西方媒体试图联系BBC在印度的记者也没能成功,不排除他们的手机被没收,或者被禁止与外界联系的可能。

并且,BBC在孟买和新德里的办公室,约有数百名员工,如今这些员工失联,预示着印度对于BBC的调查仍未结束,并且相关调查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3,出人意料的是,一向善于制造舆论的BBC,在驻印度办公室被“抄家”后,居然没有公开批评或抨击印度,而是表示将配合新德里方面的相关调查。

4,这回BBC也很罕见地没有向英国政府求助,而苏纳克政府在“失声”2天后,对此事的回应居然是——“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据英国《卫报》猜测,BBC是想通过“拒绝向苏纳克政府求助”,来表明它“独立于英国政府”。

很显然,《卫报》这回是在替同行开脱,意图给BBC塑造一个“正面”形象;但外界都心知肚明,BBC这回被连续“抄家”2次,一点脾气都没有,并不是想单独应对该危机,而是在税务问题上被抓到了把柄或证据,本就是有错在先,根本没有狡辩的余地,除了配合调查之外,已经没其他办法了。

5,BBC被“抄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外界众说纷纭,主要的观点有2个。

观点一,与BBC制作的“莫迪纪录片”有关。

BBC此前公布了一部对印度总理莫迪不利的纪录片,如今被“秋后算账”。

据悉,该纪录片名为《印度:莫迪问题》,于1月17日播出,主要讲述了莫迪在政坛崛起的过程,其中就提到了莫迪在2002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曾在当地一场骚乱中“营造一种参与骚乱者免于受惩罚的氛围”,以此暗示莫迪“涉嫌煽动或纵容骚乱发生,以此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该纪录片一经播放,莫迪政府大为愤怒,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曾公开批评BBC,称其纪录片带有“明显的偏见”,再次体现了英国的“殖民心态”依旧存在,要求BBC下架纪录片并进行整改。

但BBC拒绝了莫迪政府的要求,并称该纪录片是经过“仔细研究”后才定格的,包含了“广泛的声音和观点”。

言下之意,作为全球知名媒体,BBC非常清楚这部纪录片的意义以及将产生的影响,但就是不改,甚至该纪录片引发莫迪政府愤怒,估计都在BBC的预料之中,如今即便遭到了针对,也不排除是“求仁得仁”的结果。

此外,在BBC 被第一次“抄家”时,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发言人巴蒂亚便公开表示,对于BBC展开的突击搜查行动是合法的,同时提醒BBC不应该在印度搞“恶意宣传”。

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BBC这次被“抄家”,与莫迪纪录片有一定的联系。观点二,BBC确实犯下了“大错”。

16日,《印度快报》披露,印度税务部门正在调查BBC涉嫌“蓄意违反转让定价规则”和“大量转移利润”等行为,而调查的重点将是“操纵价格以非法获利,包括税收优惠”。

从这点来看,BBC在印度涉嫌犯下的罪责确实不少,并且还都是涉及金额较大的不法行为,如今被突然“抄家”后,无疑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印度税务部门查出问题的概率非常大。简单点说,BBC这次很难全身而退。

英国首相苏纳克

对此,且谈3点粗浅看法吧。

第1,多行不义必自毙,BBC这回算是踢到“铁板”了。

从目前事态发展来看,BBC被查出问题,受到惩罚是八九不离十了。至于莫迪政府究竟有没有“公报私仇”,目前还不好说。

简单分析来看,BBC本来就不干净,究竟有没有问题,取决于莫迪政府查不查,如今莫迪纪录片一事发生,无疑坚定了印度政府对BBC展开调查的决心。

接下来,至于此事如何收场吧。

第2,BBC被“抄家”2次,对英国来说无疑是一记“下马威”,但苏纳克政府至今不闻不问,还拒绝评论,背后显然大有门道。

一方面,现任英国首相苏纳克是印度裔,其妻子更是印度亿万富翁纳拉亚纳·穆尔蒂的女儿,若其因为BBC一事与印度交恶,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显然不太合适。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持续推动所谓的“重返亚太”战略,印度已经成了其中关键一环,称印度如今是美英法德等国的“座上宾”并不过分,考虑到这层关系,英国估计也不太愿意与印度撕破脸。

因此,让BBC事件按流程正常处理,反而是苏纳克如今的最佳选择。

第3,在某种程度上,美英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相似性,尤其是在人权、民主方面,美英都一度以“教师爷”自居。如今,BBC被抄家,并且可能涉及莫迪纪录片,美国并没有无动于衷。

16日,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便回应称,美国相信“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并称这有助于“加强世界各地的民主”,同时表示“无法就搜查行动是否与此背道而驰”作出判断。

不得不说,美国务院公开为一家媒体“抱不平”,情况确实很少见。

乍一看,美国这是在为英国“出头”,但实际上,美国这是在“和稀泥”,既不愿意让英国被印度强压一头,也不想给印度趁机向西方施压的机会,当然也不愿意看到印度与西方的关系破裂。

由此来看,美国还想扮演所谓的“教师爷”角色,至于印度听不听劝,莫迪会不会就此罢休,目前还是未知数。

接下来,且看事态如何发展吧。

0 阅读:3

雅洁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