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俘接受韩国采访?首尔想打“认知战”,转移尹锡悦受审焦点

石江月 2025-02-24 17:24:25

日前,韩国极端保守派媒体《朝鲜日报》公开了他们最近所谓“对两名朝鲜战俘”的长篇采访。

在此次采访中,两名所谓“朝鲜战俘”透露了不少关于俄朝合作的情况。比如外界关注的朝鲜士兵是如何被送上俄乌前线的?

【被俘虏的两名朝鲜士兵】

根据这两位“战俘”的自述,他们最初被告知只是出国接受训练,甚至以为是去慈江道参与洪水灾后重建,然而去年10月出发后却被直接送往俄罗斯。在海参崴接受短暂训练后,他们被派往库尔斯克前线,直到被送上战场才得知真正任务是与乌克兰军队作战。

“朝鲜士兵”在俄乌战场的战术和适应能力也在采访中被揭露。由于缺乏针对无人机的作战经验,朝军在战斗初期被乌军无人机打得措手不及,伤亡惨重。这两名所谓“朝鲜战俘”称,大量战友因被无人机侦测到而阵亡,甚至狙击手也因暴露位置而被俘。显然,通过采访中透露的这种情况,韩国方面想传递的意思是,朝军战士虽然个人战斗能力较强,但在现代战场技术面前还是难掩被动。

另外,这两名所谓“战俘”还透露称,在朝鲜的军事文化中,战俘相当于叛国者,因此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被俘。其中一名战俘在受伤后,本想自杀,但因没有手榴弹,加之手臂受伤无法行动,才被乌军俘虏。

【韩国称将“全面接收”朝鲜战俘】

在这篇采访的最后,这两名“朝鲜士兵”还公开表达了所谓的“投韩”意愿,对此韩国也做出回应,韩方表示:“根据宪法,朝鲜军人属韩国公民,若他们希望赴韩,政府将在‘全面接受’原则下提供支持”。

客观而言,这两个所谓“朝鲜士兵”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此前韩国方面就玩过类似的招数,以所谓“朝鲜人员”的身份,发出不利于朝鲜的言论。毕竟,就这两个“朝鲜士兵”而言,完全有可能是找两个人假冒的。即便是真的,他们既然已经被乌克兰俘虏,就意味着已经没有了返回朝鲜的可能。而为了确保自己之后的生活,他们的部分言论难免带有迎合性,因此不能完全当真。

而韩国极端保守派媒体高调公布此次战俘采访,除了向国际公开俄朝合作情况外,也是打“认知战”。

第一,心理战与策反朝鲜军人。韩国宪法规定,朝鲜军人属于“韩国公民”,这一表态不仅是对朝鲜战俘的政策承诺,更是在向所有朝鲜士兵释放信号——只要愿意逃往韩国,他们就能得到庇护。这种心理战可能会动摇部分朝鲜士兵的战斗意志。

第二,获取朝鲜军队的军事情报。据朝鲜日报称,这所谓被俘的两名朝鲜士兵均来自精锐部队,其中一人服役长达10年,另一人也有4年军龄。他们掌握的军事信息,包括训练方式、武器装备、战术运用等。对韩国方面来说,无疑具有极高的情报价值。如果韩国真的是采访了朝鲜士兵,能够通过这些战俘掌握朝鲜军队的核心机密,在未来的朝韩军事对峙中将占据更大优势。

【俄朝对朝鲜派兵援乌一事并未正式承认】

第三,转移国内民众对尹锡悦受审的关注。

当地时间2月20日上午,韩国总统尹锡悦涉嫌内乱罪庭审预备庭及取消拘留必要性庭审在进行了70分钟后结束。尹锡悦虽然出席了两场庭审,却没有直接发表意见。尹锡悦方律师对于法官“是否认定检方提出的公诉事实”的提问表示,“目前还没有确认检察机关的调查纪录,因此很难认定相关事实”,并提出需要三周的时间来确认检察机关的调查纪录。法官接受了这一要求,并将第二次庭审预备庭时间定在3月24日10时。

可以说,尹锡悦受审判的事情还没有结束,而等待他的很可能是被送进监狱。但是,韩国保守派还在努力,帮助尹锡悦洗刷罪名。同时,转移国内民众对此事的关注。

总而言之,这次采访,《朝鲜日报》显然是有复杂目的,如今这场冲突已经不再局限于俄乌双方,而是越来越多地牵扯到周边国家,甚至成为国际政治较量的一部分。

0 阅读:10

石江月

简介:深度防务分析,看西方如何评论中国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