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手宣布重大举措,直接冲击美国“痛点”禁令成空谈

张倩千 2025-03-07 11:37:59

作为航天领域中的后起之秀,中国的航天之路发展的其实并不顺利,除了缺乏相关的技术和基础之外,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也屈指可数,要知道,航天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可是吸收技术、降低成本、学习经验的重要渠道。以国际空间站为例,这个涉及到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太空合作项目,极大的拓展了人类的科学研究,而其上千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也因为多个国家的参与而得到分担,同时也达到了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目的。

中国航天起步时面临诸多困难,既缺相关技术和基础,国际合作也少得可怜。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本是吸收技术、降低成本、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像国际空间站这样涉及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太空合作项目,上千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因多国参与得以分担,还极大拓展了人类科学研究。可偏偏这么个多国广泛参与的项目,中国却被排除在外,原因就是美国千方百计地阻挠,甚至下达禁令,要求美国宇航局不能以任何方式同中国合作。

国际空间站(资料图)

不过时过境迁,美国这条禁令现在基本没啥用了。一方面,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过几年就要升空,到时候会成为世界唯一可用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能容纳3名航天员长期驻守,设备先进,技术领先。天和核心舱长度达16.6米,舱内活动空间有110立方米,还配备独立卧室、卫生间、太空跑台及智能机械臂等,而且采用电推进技术,降低了燃料消耗,延长了在轨寿命。另一方面,那禁令只能管美国宇航局,对其他国家根本没用。

现在不少国家都开始倾向于和中国在航天领域展开广泛合作。欧洲宇航局派出宇航员到中国交流学习,还学起了中文。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更是引人注目。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空间站13个舱段中,俄罗斯至少占3个,俄罗斯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是运送补给和宇航员的关键设备。俄罗斯已邀请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中国也会考虑让俄罗斯宇航员进入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双方会有更广泛的合作。而且俄罗斯还另辟蹊径,表示中国宇航员可以乘坐俄罗斯发射的宇宙飞船进入俄罗斯的舱段,巧妙避开了美国的禁令。

不仅如此,俄罗斯在其他方面也和中国加强了合作。之前俄罗斯取消对美国出口RD-180火箭发动机,转而卖给中国,还做出将格洛纳斯并入北斗的重要决定。现在俄罗斯不顾美国脸色,邀请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这一系列举动,都显示出俄罗斯和中国合作的决心,也意味着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有了很大变化,甚至有消息说俄罗斯要把空间站分段从国际空间站割离开,加入到中国空间站中。

火箭发射(资料图)

再看国际空间站本身,已经进入到寿命倒计时。不仅出现了严重漏气,还有多达588个零部件超期服役,维修成本巨大,还没法完美修复。预计到2030年左右,国际空间站就要正式脱离轨道坠毁,到时候就只有中国空间站在太空遨游了。

在航天领域,中国曾经被美国排斥,可中国靠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逆袭。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美国投了反对票,但众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支持中国。中国在自身经济困难时对非洲无私援助,援建坦赞铁路,派出5.6万多人次工程技术人员,69名专家为此牺牲,在医疗卫生领域也积极帮助非洲,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友谊。这种友好互助的外交关系,也反映在中国航天发展上。

宇航员(资料图)

中国空间站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科学实验项目,已经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入选首批科学实验。而美国呢,自己的航天发展因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陷入困境,国际空间站要退役,新一代载人飞船屡次推迟,美国宇航员还因飞船故障滞留太空数月。美国国内报告呼吁和中国建立“太空热线”降低误判风险,却受政策限制难以实现实质性合作。

从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能看出,美国曾经的禁令现在就是废纸一张。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未来,中国空间站会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而美国如果还坚持单边主义和技术封锁,恐怕会在航天领域越来越被动。

0 阅读:0

张倩千

简介:每日分享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