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因逼死宋贵人而发达也因此丧命,其不仅改进造纸术也改良武器

史海撷英 2024-11-30 21:52:20

如果说东汉历史上,谁对历史影响最大,蔡伦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之下,不管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还是后来的汉明帝、汉章帝,亦或者是东汉末年的刘备和曹操,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其实都不如蔡伦。

其他人,包括刘秀在内,东汉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名人最多只能影响到中国历史。比如说,如果没有刘秀,东汉这个朝代可能就不存在的。如果没有曹操,那最后东汉不知道会怎么灭亡。

但是蔡伦不一样。蔡伦的影响是直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如果没有蔡伦,或者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整个世界历史都会变得截然不同!因为如果没有纸,知识传播的成本会变得极高!那么在后来的历史上,隋唐时期将会无法建立科举制,那么后来中原地区分裂割据的历史将会远远多于大一统的时代。而在西方,因为纸这种东西没传过去,导致知识传播的成本超高。接下来西方也不可能有文艺复兴,更不可能会爆发工业革命!

而这一切,最初其实都是源自于蔡伦手中小小的这一张纸。

那么,历史上的蔡伦造纸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小的一张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而蔡伦的一生到底又有多传奇呢?

蔡伦

这个故事得从蔡伦本人开始说起。

据史书记载,蔡伦祖上世代是以打铁为生。蔡家世世代代都住在湖南桂阳,家里祖上也没出过什么太厉害的人物。

在东汉那会儿,湖南桂阳这一带属于比较偏远的地方。因为当时南方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历史上江南地区彻底完成开发,经济反超北方,那要等到宋朝之后。而在蔡伦这个时代,桂阳基本上就属于很贫瘠的地方了。

等到东汉统一天下之后,东汉向这边派了一个叫卫飒的官员。卫飒在东汉历史上不是特别重要,但也算是一个刺史级别的官员。东汉统一天下之后,他一度在邓禹麾下任职,所以就成了邓禹这边的人。

这段关系,其实也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蔡伦。

当年卫飒被派到桂阳一带之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很快就把桂阳郡打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卫飒在任期间,更是把桂阳地区的冶铁行业全部收归国有,并且禁止个人铸铁。这样一来,蔡伦他家自然就受到了影响,直接从自谋生路,变成了国企职工。

大概在明章之治初期的时候,蔡伦出生了。

因为蔡家并不是什么地主豪强,在当地也没啥影响力,只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家族。所以蔡伦小的时候也深受家庭影响,对于冶炼和打铁这种事情非常熟悉。除此之外,蔡伦小的时候还对其他生产活动也有比较多的了解。比如说养蚕、种麻、铸造等等,蔡伦都很了解。这也为后来他发明改进造纸术奠定了基础。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只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不能用来做官。因为当时考试不考这些东西。

蔡伦

所以,蔡伦稍微长大一些之后,也开始学四书五经,开始读各种考试必考的书籍。显然,当时的蔡伦应该也是想通过走察举制这条路,努力奋斗,然后入朝为官。但是结果,大概也就是蔡伦十二三岁的时候,蔡伦忽然入宫去做了一个宦官。

对于当时蔡伦为啥要入宫?千百年以来,这一直都是一个谜!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只有两种人会去做宦官。一种是在外面实在吃不上饭,实在没有活路了,所以才会入宫做宦官。另一种就是犯了罪,受了宫刑之后,才会入宫。

而当时的蔡伦到底属于哪种情况也不得而知。因为从他家的情况来看,他家不至于吃不上饭。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不至于犯什么大罪,然后被处以宫刑。而在史书上也找不到任何有关蔡伦入宫的“理由”。反正蔡伦十二三岁的时候直接入宫了。

而随着蔡伦入宫,接下来,蔡伦传奇而又憋屈的一生就正式开始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所有的命运都不能再由他自己来掌控。蔡伦只能随波逐流,在宫里的那些明争暗斗当中起起伏伏。

蔡伦入宫之后,首先只是一个普通宦官,在掖廷当差。但是不久之后,大概只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蔡伦就升任小黄门,负责传递宫中诏命。

蔡伦

对此,后世普遍认为,蔡伦可以迅速升任小黄门,可能是因为他之前读过书,个人学识比较高。不过,在东汉的宦官体系当中,小黄门只能算是一个中层宦官。虽然有机会接触皇帝,但地位其实还不算很高,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替皇帝跑腿的。

如果蔡伦只是一个底层宦官,他或许还不会卷入那些高层的宫斗。但是随着他升任小黄门,接触的高层越来越多,有些风波他就再也躲不过去了。此后蔡伦只能左右逢源,尽量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地位。

就这样,建初七年(82年),当时刚好20岁的蔡伦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一个劫。

这时正是东汉的第三位皇帝汉肃宗章皇帝在位时期。此时汉章帝立自己的宠妃宋贵人的儿子做了太子。但对于这个结果,身为皇后的窦氏,肯定很不高兴。所以在这几年当中,窦皇后就通过各种手段,想要扳倒宋贵人,废了宋贵人的儿子刘庆,转而扶自己的养子刘肇做太子。后来,窦皇后终于找到了机会,诬陷宋贵人施展巫蛊之术。

因为这个罪名,宋贵人直接被打入了冷宫,刘庆也被废除了太子之位。“宋贵人有宠于马太后,太后崩,窦皇后宠盛,与母沘阳公主谋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宋贵人病,思生兔,令家求之,因诬言欲为厌胜之术,由是太子出居承禄观。夏,六月,甲寅,诏曰:‘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不可以奉宗庙。大义灭亲,况降退乎!今废庆为清河王。皇子肇,保育皇后,承训怀衽,今以肇为皇太子。’遂出宋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案之。二贵人皆饮药自杀,父议郎杨免归本郡。”“遂出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考实之,皆承讽旨傅致其事,乃载送暴室。二贵人同时饮药自杀。”

蔡伦

经过这事之后,蔡伦在窦皇后面前自然是立下了大功。于是后来,蔡伦开始在皇宫里一路高升。等到汉章帝驾崩,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并且开始以太后的身份监国的时候,蔡伦更是直接升任中常侍,成了宫里的数得上号的宦官!

当时的蔡伦可以直接干预政务,掌管内廷文书。后来东汉末年著名的“十常侍”的官职就和此时的蔡伦一样。所以蔡伦在这个时候,已经做到了宦官的顶点,可以直接和后来的十常侍平起平坐。此时的蔡伦,仅仅只有27岁而已。

不过,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居高位的蔡伦并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在升任中常侍之后,蔡伦反倒是开始低调了起来。蔡伦本人为人也非常厚道,从来不得罪人。但同时,在工作当中,蔡伦又非常谨慎,既不擅权,又严格完成自己的工作。

最关键的是,蔡伦似乎对结党争权似乎没有兴趣。在工作以外的时间,蔡伦从来不接触任何达官显贵。每次放假,直接闭门谢客,从来都不出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

这种很孤僻的性格,在官场上似乎很难吃得开。但是放在蔡伦这里,却反倒成了救命的手段。

因为这个时代有点特殊。蔡伦本人学识极高,对于政治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他看得出来,如果此时自己过于活跃,在窦家面前得势,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窦家实在是太猖狂了,以后等皇帝长大,早晚会出问题。所以,蔡伦本人虽然是窦家提拔上来的,但却不愿意跟窦家高度绑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蔡伦才会在掌权之后从来不掺和窦家的那些事情。

蔡伦‍

而这个选择,无疑也救了蔡伦的命。

果不其然,几年之后,汉和帝逐渐长大,然后就发动了政变,彻底收拾了窦家。而蔡伦则是因为早早看清了情况,和窦家撇清了关系,并没有被牵连进去。

在这场政变之后,蔡伦被改派到了尚方,被任命为尚方令。在东汉时期,尚方是皇宫内部下辖的制造工厂,专门制造皇宫用的兵器以及其他器物。所以,对于蔡伦来说,从中常侍变成尚方令其实是被变相贬黜了。但能够从窦家倒台的风波当中全身而退,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能够只是单纯降职了事,这个结果对于蔡伦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同时,对于蔡伦来说,尚方其实是一个更能发挥他才华的地方。蔡伦真正的天赋从来都不在掌握权力或者处理政务上面。他真正的才能其实就是搞搞技术,搞搞发明创造。而在尚方这里,无疑更能发挥出他的优势。

而接下来,在蔡伦的指挥下,整个尚方开始变成了一个超越时代的研究机构。因为蔡伦他们家祖上是靠打铁为生的,对冶铁比较熟悉。所以,蔡伦首先做的就是改善各种冶铁工艺,锻造出更好的武器装备。

这事,对于东汉来说,可太重要了!汉朝的武器锻造最高水平就是在蔡伦这里出现的。经过蔡伦的努力之后,本来中原地区就已经很强大的武器制造业,直接被再次提升了一个大台阶!“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这导致后来东汉对于周边游牧民族形成了一种技术上的压倒性优势!晚于蔡伦三四十年的汉人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所以后来东汉末年的时候,就算中原打得再乱,北方游牧民族也没能南下。因为双方的武器装备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也就是说,汉朝骑兵和匈奴人野战,汉朝骑兵可以轻易通过射程来给匈奴人造成极大杀伤力。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下,后来才出现了“一汉当五胡”的说法。

这种情况直到后来西晋末年,随着中原内乱,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南下。大量的先进武器锻造工艺流出,逐渐被这些北方游牧民族掌握。然后,中原王朝才失去了对游牧民族的装备优势。

可以说,蔡伦一个人在武器工艺上的贡献,抵得上汉朝数万精锐野战边军!

就这样,靠着这一手技术,蔡伦虽然在宫中暂时失势,但却也活得自在,平稳度过了很多政治风波。而几年之后,随着汉和帝逐渐长大,邓绥被立为皇后,宫里的风向又变了。

而在这个时候,蔡伦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讨好这位新皇后邓绥。

在东汉历史上,邓绥是一位难得一见的贤后。她本人特别精通各种史书典籍,所以经常需要写字。但是当时的人写字,普遍只能写到两种东西上面。一种是竹简,另一种就是布帛。

竹简

这两种东西虽然都可以用来写字,但都有其不便之处。竹简的历史很长,而且到了东汉时期,制造工艺也比较成熟,成本比较低。但缺点是过于笨重,一份竹简根本写不了几个字。至于布帛,虽然能写字,但是成本过于高昂。在东汉极盛时期,虽然国家很有钱,但是也不可能拿布随意写字。要是真想放开了写,恐怕光是供邓绥一个人写字,就需要上万人从事相关生产,给她提供足够的布帛。而历史上的邓绥恰好是一位很节俭的皇后,她也不舍得这么花钱,给国家造成这么大的负担。

于是接下来,蔡伦就看准了这个机会。他想制造一种新的东西,能够替代竹简和布帛。既可以维持较低的成本,和竹简成本相似,又能向布帛一样轻便,容易书写。就这样,蔡伦为了讨好邓绥,开始疯狂做实验。然后,纸就做出来了:“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这事说起来也很讽刺。纸这么伟大的东西,最初发明出来,其实完全不是为了造福百姓,只是一个宦官为了讨好皇后而已。

历史上的蔡伦,最初搞造纸术确实是为了讨好邓绥。但同时,造纸术出现以后确实也让无数人受益。其实历史上很多好的发明,最初出现的目的都不是单纯为了造福百姓。但这并不妨碍这些发明推广之后让无数人受益。所以,如果不看原因,只看结果,蔡伦肯定是有大贡献的人。就算看原因,同样还是得承认,蔡伦讨好邓绥的这个目的并不影响其他人。最初的这个目的虽然并不单纯,但绝对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完美,不是所有人都是圣人。靠技术去博取当朝皇后的欢心,也不害人,这样的蔡伦,不管怎么看似乎都不应该被诟病。

至于说为什么蔡伦能够在近两千年以前搞出成熟的造纸工艺。而西方后来却一直没能独立搞定造纸术,只能等到东方的造纸术流传过去。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这事其实得感谢邓绥,感谢当时东汉强大的国力。

蔡伦

其实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所谓的“麻草纸”了。但是这种西汉麻纸特别脆弱,很容易碎,而且不容易书写。况且在西汉时期,这种麻纸的制造成本也不低,至少不比竹简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用麻纸写东西。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蔡伦并不是发明了造纸术,而是改进了造纸术。

当时蔡伦实验了各种工艺和材料,最后才得出了成熟的造纸工艺。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蔡伦消耗了海量的实验资源!这种资源消耗,也就只有东汉极盛时期,钱多得花不完,才能勉强支撑得起。换一个其他的时代,国家财政捉襟见肘,连军队发工资都成问题。蔡伦要是生在这种时代,估计也不太可能搞定造纸术了。而且,除了国力强大之外,在蔡伦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全力支持他的皇后邓绥。如果当时不是邓绥全力支持,蔡伦恐怕还真未必能有那么多实验资源。

而在西方,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东汉这么强大的超强政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提供实验的消耗。再加上西方缺少一些造纸时需要的植物,自然也就很难搞出造纸术了。

汉和帝驾崩之后,邓绥以女君的身份开始掌控东汉的最高权力。但同时,接下来邓绥掌权的十多年里,东汉经常性发生天灾,几乎每年都会地震。这些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东汉国力大损!虽然邓绥的执政能力很强,没有让东汉直接崩溃。但这些天灾依然让东汉的国库开始逐渐空虚起来。甚至于到了后来,国家连赈灾的粮食都快拿不出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纸的推广自然也就只能逐渐推后,靠市场慢慢推广了。所以一直到东汉末年,纸依然还是一种比较贵重的商品,没能真正普及。而纸真正普及,价格降低到平民也能使用,那就要等到南北朝后期了。

蔡伦

如果不是当时东汉情况不太好,恐怕在蔡伦有生之年,他就能看到造纸术大范围推广,“蔡侯纸”全面取代竹简了。

当然,就算纸没能真正普及,从纸出现的那天开始,这东西依然直接改变了历史。而当时掌权的邓绥,也深知蔡伦的贡献。所以邓绥掌权之后,直接任命其为“长乐太仆”,让他成了自己的私人大管家。而且,邓绥还给蔡伦封了侯!

在整个邓绥时代,蔡伦其实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他从来不贪恋权力,而邓绥又比较有智慧,所以蔡伦后期也比较受信任,但是也没什么人嫉恨他。

蔡伦

但是在邓绥崩逝之后,蔡伦却开始倒霉了。当年蔡伦年轻时射出的一颗子弹此时却打到了他的头上,最后要了他的命。延平元年(106年),刘庆之子刘祜即位,是为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崩世,安帝亲政,追查前事,“及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国除。”

客观来说,蔡伦这一生确实不算完美。在很多权力斗争当中,他确实算不上的所谓的好人。当年支持窦家,逼死宋贵人,以及后来改进造纸术用以讨好邓绥,这些事情确实在道德上有被指责的地方。但同时也得承认:在当时的环境下,蔡伦已经不可能做得更好了。至少,历史上的蔡伦,除了被迫逼死宋贵人之外,他从来没有在主观上刻意去害过其他任何一个人。在波诡云谲的后宫当中,这其实已经很难得了。而和他发明改进造纸术的贡献相比,这些缺陷或许也可以忽略不计。

正是因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此后,整个人类文明都开始因此受益,知识的传播成本被大幅降低。所以后来,中原历史上才有了唐诗宋词,才有了科举考试,然后西方有了文艺复兴,继而出现了工业革命。如果没有蔡伦,造纸术没有出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说不定还要再慢上一千年了!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