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葫芦里卖什么药?一边挺以军,一边勾搭哈马斯

月光下的静 2025-03-18 14:35:32

#图文打卡计划#最近国际新闻里冒出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美国特使竟然和哈马斯坐下来谈条件了!要知道,美国可是把哈马斯贴上了“恐怖组织”的标签,二十多年来连正眼都没瞧过人家。这回突然在卡塔尔密会哈马斯高层,还说是为了“推动脆弱阶段的谈判”,这操作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蹊跷。

更逗的是,以色列那边气得跳脚,直接打电话“严厉斥责”美国特使,可美国特使却轻飘飘回了一句:“我们不是以色列的代理人。”这话听着,怎么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先说说这场谈判的场面话。美国特使亚当·伯勒尔对着CNN镜头一本正经地解释,说谈判是为了“听听对方要什么”,然后看看能不能找到“不引发战争的折中点”。这话乍一听挺有道理,毕竟中东火药桶谁都不想真炸了。但问题是,美国过去几十年对哈马斯的态度几乎是零容忍,连话都不让说一句,现在突然“放下身段”搞直接接触,这弯转得是不是太急了?

难不成美国一夜之间发现哈马斯其实是个“温和派”?还是说,美国在中东的算盘突然换了个打法?更耐人寻味的是以色列的反应。按常理说,美国绕过自己和死对头谈判,以色列应该暴怒掀桌子才对。可现实却是,以色列虽然嘴上骂得凶,行动上却没啥实际反制措施。这不禁让人怀疑:以色列的“愤怒”是不是演给外界看的?毕竟,美国要是真背着以色列搞小动作,以以色列的暴脾气,早该断交抗议、军事施压一条龙服务了。

可现在呢?骂归骂,美以军事合作照旧,情报共享不停,连拜登政府刚批的百亿军援都没耽误。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戏码,是不是太默契了点?有人可能会说,美国这么做是为了“人质问题”。毕竟伯勒尔的头衔是“人质事务特使”,谈判重点可能是解救被扣押的美国人。但问题是,哈马斯手里的人质可不止美国一家,以色列的人质更多。如果美国真想救人,为啥不拉着以色列一起谈?

反而非要单方面和哈马斯勾兑?再说了,美国过去对付恐怖组织,向来是“绝不谈判”的硬汉形象,怎么到了哈马斯这儿就破例了?这到底是救人要紧,还是另有所图?再往深了想,美国这波操作可能和中东局势的大变动有关。这两年,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阿拉伯国家集体和以色列保持距离,连土耳其都开始和哈马斯眉来眼去。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肉眼可见的缩水,这时候突然和哈马斯接触,难保不是想“重新插一脚”。

毕竟,哈马斯控制着加沙地带,又是巴勒斯坦问题的重要玩家,美国如果能通过谈判给自己刷点“调停者”的存在感,说不定还能在中东找回点面子。但问题是,美国过去几十年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早把阿拉伯世界得罪光了,现在临时抱佛脚,哈马斯能买账吗?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这一招可能藏着“离间计”。眼下巴勒斯坦内部本就分裂成哈马斯和阿巴斯两派,美国单独和哈马斯谈判,等于变相承认其政治地位。这招一旦玩成了,阿巴斯的权威必然受损,巴勒斯坦内部矛盾加剧,美国反而能趁机搅混水。不过,哈马斯也不是傻子,人家混了这么多年江湖,会看不透美国的套路?

到头来,美国别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既没捞到好处,还让中东局势更乱了。说到底,美国这波“变脸”背后,最可能的动机还是利益。中东乱了这么多年,美国既想维持对以色列的“铁杆支持”,又不想被拖进新的战争泥潭。和哈马斯谈判,既能装出一副“和平使者”的样子,又能试探各方底线,顺便给以色列施加点压力——毕竟,以色列最近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越来越不受控,美国也需要敲打一下这个小弟。

但问题是,这种两头讨好的把戏,真的能玩得转吗?哈马斯要是狮子大开口,美国接得住吗?以色列要是真翻脸,美国又该如何收场?国际政治向来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这次突然和哈马斯搭上线,表面上说是为了“避免战争”,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背后少不了算计和权衡。至于美以是不是在唱双簧,或许只有等时间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东这盘棋,美国下的每一步,都不会只是为了“世界和平”。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