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酒家也算是2024年扑街的一只白马股。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1.24亿,同比增长4.55%;净利润4.94亿,同比下降10.29%;扣非净利润4.52亿,同比下降10.73%;ROE下降2.65pct,回落至13.27%,跌破了15%的优秀水平线,亦是创出了历史新低。

如果进一步对照近五年业绩数据,会发现营业收入在持续保持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几乎处于一种原地踏步的状态(2020年扣非净利润是4.51亿,到2024年仍然只有4.52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状况呢?
仔细查看一下公司的收入分类,可以看到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是月饼系列,其次是速冻食品和其他产品,而餐饮服务则是毛利率最低的一项业务。
然而,近几年广州酒家的月饼系列和速冻食品收入的变化幅度非常小,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瓶颈现象,营收增长则主要依靠低毛利率的餐饮服务在驱动。

过去的2024年,情况也大致如此,月饼系列实现营业收入16.36亿,同比下降1.95%;速冻食品收入10.3亿,同比下降2.97%,表现实乃差强人意。
与之相反,其他产品收入9.04 亿,同比增长12.49%;餐饮服务业收入14.55亿,同比增长15.24%。倒是展现了不错的增速。
这一背景下,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不断走低,2024年下降至31.72%,同样是创出了历史新低。同时,由于餐饮新店费用成本端压力较大,以至于部分餐饮子公司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最终导致了公司利润的下滑。
不过面对业绩的下降,好在公司并没有减少股息分红,继续坚持每10股派发4.8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 2.73亿元,占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55.28%,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亮点。

我们知道增收不增利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况。但是放眼未来,公司改善这一境况的迹象似乎并不十分明显。
长期以来,广州酒家最赚钱的业务始终是月饼,但是月饼这个单品受众时间就那么短短十几天,很难谈什么增长前景。对于这一瓶颈局面,目测公司采取的主要策略是:
1、走出去,将广式食品推向省外和境外。依托“广州酒家”、“陶陶居”、“利口福”为主的老字号品牌矩阵,输出核桃包、流沙包、叉烧包等广式点心冷链产品,还有盆菜、乳鸽系列、营养汤品等预制菜肴,广式腊肠腊味肉制品、中式糕点饼酥、西式面包蛋糕等,实现全国化扩张。(有可能的话,也愿意尝试国际化)

2、大力发展餐饮,坚持粤菜文化传承者的品牌定位,结合菜品服务,传递岭南饮食文化的内蕴,聚焦打造泛场景化消费体验。
但是,在我看来这两条路径似乎都不容易。首先,广式食品在内地的兼容性其实一般,远不如川菜和湘菜,偶尔尝尝可以,一般不会多吃;
其次,发展餐饮服务的效果其实已经有目共睹,综合利润率越做越薄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因此,我觉得广州酒家的先天基因决定它更适合聚焦于广东本地做到小而美,扩张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可惜管理层貌似并不这么想,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我们对比同样具备节令月饼属性的元祖,基本已放弃扩张,专心聚焦现有基本盘,直接将全部利润拿出来分红,显然对股东更为友好一些。反观当前的广州酒家则估值更高,分红更低(毕竟它还心心念念着扩张),吸引力还是要逊色许多。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