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第五个年头,我让家里过了一个肥年

沧浪谈事 2025-01-27 13:22:34

浪哥毕业于八十年代最后一年,那年本有机会留在直辖市,却像个傻子一样放弃了。主要原因是老家念叨了四年:你要是留了外边不回来,你这大学俺们不是白供了?

那时有的农村人,总以为“出外(在城里有正式工作)”的人,能大把大把管老家人钱花。浪哥一个兄弟姐妹六个的大家庭,就是这么认为的。

老家兄弟姐妹多,如果都能挣钱,那是好家庭!但这样的家庭好像不太多,所以那时农村大家庭通过考学进城工作的人,找对象时这就是个缺陷。人家城里人说:农村人太穷气,家里人多的更不能挨。

当时还是上发薪,第一次发工资是8月份,因为我是7月13号报到的,所以一下子发了俩月的,乱七八糟加起来,有一百五十多块钱。回家后,我在老娘殷切目光的注视下,给家里留了一百二十块钱。多年后听人说,他们出去谝了一村子。

正式上班后,因为那年被安排到基层“锻炼”,工资比机关也少了。春节回家时,手头儿也没积攒多少钱,家里以为的“大把钱”落空了,他们很失落。回去上班那天五更,自己一个人踏雪去几里外的车站。

毕业时家里就和我有个约定:供你上了大学,你成家的事儿,家里不出钱了。

工资慢慢涨了起来,福利待遇也好了。

1994年那个春节,单位给发了一个顶大半年工资的大红包,不过是以存单形式发的,考虑到单位集资房快收款了,发存单正好相当于攒钱,也挺好。那年单位春节福利也发得实惠,牛肉、羊肉、鲤鱼、带鱼、海蜇、香油、大葱,这些东西以10斤为单位,米面以袋(25㎏)为单位,基本不用自己买啥年货了。

人还单着,年货自然要带回家。等把东西弄回家,虽然没给家里带“大把钱”,也没人把不高兴挂脸上了。

“今年吃一个肉丸馅儿的饺子吧”?我向家里提议。

“你带肉回来,吃就吃”。

我上高中后,吃肉饺子对农村人来说不算啥事了,吃顿一个肉丸馅儿的饺子,对不少家庭来说,也不算啥事了但我家从来没吃过这样的饺子。那时春节走亲戚,我上头那个长了一米五几大个儿、八零年县中毕业的哥哥,就愿意去表叔家拜年,他说人家管酒喝、饺子是一个肉丸馅儿的,每次走亲戚回来,就醉眼朦胧地念叨人家管的酒好喝、一个肉丸馅儿的饺子好吃。家里老太太每次把嘴一撇:哼,都是肉,不腻啊。

我带了那么多个“10斤年货”回家过年,那年吃了“一个肉丸馅儿”饺子。姐姐妹妹们都已成家,过年老家就六口人了(大哥一家三口、老娘、光棍子和我)。吃着饺子,有鱼和海蜇下酒,几个人嘴皮子吧嗒得好响,老太太也不说腻了。

“嗯嗯嗯,肉饺子就是好吃,以后你年年给俺们这样呗”?老太太吧嗒吧嗒吃着饺子,一脸满足、两眼憧憬。

“这是单位福利,以后发不发谁知道,再说,我以后结了婚,也不能把单位福利都给你们带回来啊”。

“哼,单位不发,你不会自己掏钱给俺们买啊”,光棍子一脸不屑。

“你以为这些东西一个钱儿俩钱儿啊,我还要攒娶媳妇钱房钱呢”。

“你花几个钱儿算啥,单位月月有工资发,现在就想着光顾了以后自己过日子,那能行啊。”

后来回家,有些小学同学见了我就说:好家伙,恁出外的就是好,过年东西都是单位发!合着这是老家给谝了一村子啊!

0 阅读:1

沧浪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