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网友回忆七十年代某年大年三十挖河引发的争论

沧浪谈事 2025-02-11 13:25:01

那天看到了一个用上年纪人口吻写的微头条,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革命化春节”。

这个网友的记忆,算是“火红的颜色”:出工的群众情绪高涨、干劲十足;工地的伙食不错,中午白米饭,白菜猪肉炖粉条。

浪哥对挖河、挖水库还是有印象的。农业学大寨时,农民不冬闲,要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我老家那里,几乎年年有青壮劳力推起独轮车、拉着排子车,出去挖河挖水库。这是个美差,一是能挣高工分,二是工地上吃的比家里好,听挖河的人说,最起码不吃红高粱。

说者无意,有的听者却有了歪心。他们在评论区疯狂嗷嚎或恸哭起来,“控诉”他们那里的干部没有人道主义精神,过年也不让群众安生。对这些网民的“痛苦”记忆,浪哥不予置评,各地情况不同、个人感受不一。

一年干360天还倒欠生产队的钱。本来评论区都在争论年三十搞水利工程会战呢,这个网民却来了一个突兀,诉起了生产队时期的苦。

这个网民哔哔的“一年干360天活”,有这“美事”的社员可真不多。貌似只有饲养员,牛马要天天喂,尤其冬闲正是牲口养膘时。但对一般人而言,想出工360天,那可相当难了,下雨下雪时出啥工,去混工分?至于说“倒欠生产队的钱”,这个真的有,那就是我们那代人熟知的“超支户”。这样的人家,孩子多、劳力少,因为挣得工分少,平时分口粮以人头为主,最后结算就会欠了生产队的。不过,“超支户”即便上年欠了集体的,来年基本口粮也没有扣,一堆孩子能吃上饭、能长大,这就是就沾了集体的光。本该感恩却诉苦,这就是选择性失聪,就是没良心。

“年三十搞会战”和革命化春节,没有直接联系,有的工作、有的工种,一直要有人在岗,比如公安、医院、铁路、解放军、冶炼行业等,这是工作需要!当然,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却楞让人出工,这就是长官意志,就是搞形式主义!

浪哥参加工作后某年,时任单位一把手是个非专业转业干部,他要求储蓄所员工初一下午就开门营业。那年,他在上级那里得了个表扬,被单位职工骂了一个正月。

念歪经的,从来不是方丈;选择性失聪的,没有一个好鸟!

0 阅读:0

沧浪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