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点名要见许世友:我给你带来了茅台酒

后山小宝爷 2022-09-21 19:27:0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在北京病逝。

当时,中共中央经过会议协商,决定举办小型的遗体告别仪式,而且只允许少数家人和领导人参加,送许世友将军最后一程。

其中,邓小平也怀着悲痛的心情出席这场仪式,他还哽咽地送上高度赞扬的追悼词:“许将军是一个特殊经历、特殊性格、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邓小平

但是,当看到“老伙伴”安详地躺在棺木中时,邓小平的眼中禁不住噙满泪花,脑海中回想起不久前去南京相聚,他们二人饮酒高谈阔论,称得上历史中最难忘的场景之一。

许世友的一生立下什么样的丰功伟绩?为什么国家没有为他举办盛大的悼念仪式?邓小平与许世友之间又有什么样的交情呢?

以酒会友,畅谈往日荣光

许世友

1985年初,南京难得地下了场大雪,住在中山陵八号楼中的许世友望着白雪皑皑的街道,忍不住感叹:“天寒地冻,要是能小酌一杯,真乃乐事!”

可惜,他私藏的白酒早被护工以“健康问题”为由搜刮干净。他只能闭眼回味,不由自主地咂嘴。

正当许世友沉浸其中时,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韩培信突然敲开房门,着急地说:“许老将军,小平同志南巡工作,正好路过南京,要来亲自拜访您。”

许世友

许世友震惊地呆在原地,片刻后回神。他连忙对韩培信说:“自古都是住客看过客,哪有过客看住客的道路。我和你一道,去车站迎接邓工的到来。”

然而,韩培信却拦住许世友的动作,并安抚道:“小平同志交代过,要您注意身体,不用来回走动。他过些时候会带着礼物前来拜访。”

许世友的心中暖意流动,欣喜地答应下来,等待邓小平的“光临”。在此期间,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邓小平并肩作战的场景……

许世友

上世纪八十年代,越南军队频频在我国边境线上做出挑衅行为,甚至公然进入我国领土,建立他国军事根据地,严重危及我国的领土完整权与公民的人身安全。

因此,时任国家主席的邓小平提出,以武力遏制越军的猖狂行为。但是,令人预料不到的是,他没有让刘伯承与粟裕两位大将担任战场总指挥,而是将重任放在许世友的身上。

许世友

邓小平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许世友正在广州军区担任总司令,在云南边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二是这场“农夫与蛇”的战争,必须要打出中国的气势,令敌人不敢再犯。

当时,许世友依旧气宇轩昂,其作战勇猛,实为最佳人选。

许世友

果不其然,当他得知邓小平将对越反击战的主战权交到自己身上后,信心大增,立下军令状:“邓主席点了我和杨得志的名,是信任我们,因此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好这场仗,取得胜利。”

当时的许世友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眉眼间依旧英气十足,在作战地图上指点江山。随着他一声令下,中越边境的广西战线上呈现出我军凶猛的反攻气势,敌军被迫后撤,伤亡惨重。

许世友

1979年2月,前线不断传来捷报,但许世友依旧没有放松,指挥北集团军以包围之势,向高平发动进攻。但是,敌人仿佛摸清我军的行动,竟然将主力部队346师提前撤出高平。

许世友不断地派出先遣兵,搜寻敌方部队的下落,但都一无所获。他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根据以往的作战经验猜测敌军应该“化整为零”,分散部队,奇袭我军。

许世友

敌在暗,我在明,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让敌军借此扭转战争局势,对我军非常不利。许世友皱着眉头在指挥营中走来走去啊,最终决定:“敌变我也变,采取夜间行动,拉网清剿敌人。”

在两天一夜的战斗时间里,战士们利用巧妙的地形,逐一击破分散在不同地点的敌军,成功歼灭地方武装及越军234团士兵,并且夺下长白山的制高点。

许世友

当时,越军内部流传着一则小故事: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许世友,总是端着一架望远镜,看得远又深。即便我钻进石缝中,还是会被他打伤。

随着许世友排兵布阵,越军不得不落荒而逃,这场历时近一个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3月17日宣告胜利,中国军队凯旋而归,他也得到邓小平的极高赞赏。

对于许世友而言,人生最后一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邓小平的信任。而他们也是那时建立起深厚感情。

许世友与邓小平

因此,邓小平的亲自拜访,对许世友既是殊荣,又是昔日好友惦念的珍贵。让他不由得充满着激动,时不时地望向楼下。

终于,在一阵急促的汽车声中,许世友看到刚从车上下来的邓小平。他整理好军装,奔下楼迎了上去,兴奋地说:“欢迎邓主席来看我啊!”

多年未见的思念令许世友紧紧握住邓小平的双手,直到助理提醒外面天寒地冻。他们才回过神儿,上楼坐定。

邓小平

邓小平端详着许世友的住所,亲切地问:“住得习惯吗?有不方便的地方及时说。”

许世友感动地点头,回答:“国家给我待遇很好,我非常满足,只是工作人员不准我喝酒,有些美中不足。”

在场人员顿时哄堂大笑,邓小平也笑出声音,打趣道:“知道你改不了这爱喝酒的毛病,特意给你带了茅台做礼物。今日我做主,圆了你的愿望。”

许世友与邓小平

说话间,一瓶包装严实的茅台酒被放在茶几上。许世友连忙爱不释手地捧起来,深吸一口气,说:“果真是好酒,多谢邓主席的惦记。”

两位老人就这简单的下酒菜,开怀畅饮。临走前,他们还留下珍贵的合影,以此纪念这段难忘的革命友情。

不过,令邓小平感到难过的是,年初身强体健的许世友竟会突然病故。而他没想到,许世友的临终遗言是将自己土葬,还特别标明与母亲葬在一起。

忠孝两难全,死后弥补遗憾

许世友

1927年11月,许世友参加黄麻起义,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然而,在辞别母亲时,他却万般不舍,还在离开后因想念母亲辗转难眠,偷偷流泪。

因为母亲李氏是位典型的农家妇女形象,但遭遇的苦难远比寻常人家多得多。她在生下许世友后不久,丈夫许存亡病故,独留下她一人拉扯七个儿女长大。

不过,苦难早就非凡意志,李氏并未产生过任何放弃的念头,她操持着家中琐事,还忙着田地农活,硬是在绝境上开出希望之花。

图源网络

许世友8岁时,母亲李氏打点好关系,将他送进少林寺当学徒。临走前,李氏嘱托许世友:“如今各地兵乱四起,咱们得有本事,才能不任由人欺负。”

母亲的话刻在许世友的心中,成为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少林寺中修习的时间里,他总是最刻苦训练的学徒,深得师傅们的厚爱,也习得诸多功法。

学成下山后,许世友起初选择到母亲身边尽孝,但是,身上侠义之气令他看不惯恃强凌弱的行为,经常打抱不平,为家中招致很多麻烦。

许世友

一次,许世友外出做工回家,看到散落一地的碗筷。他紧张地找到躲在里屋的李氏,见母亲安然无恙后,跪下大哭:“孩儿不孝,让您跟着我担惊受怕。”

然而,李氏丝毫没有责怪许世友的意思,反而安慰道:“你胸怀大志,应该去施展抱负,不应留在家中荒废了一身本领。”

许世友

正是因为李氏不同于寻常妇道人家的见识,才让许世友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在革命道路上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她也因为儿子闹革命,连同儿媳一起遭受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侵害,四处逃命。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派人将大别山的母亲李氏及一家人全部接到南京。见母亲双鬓斑白,身姿也不复往日挺拔,他重重地跪下,握住母亲的双手嚎啕大哭,喊道:“娘。”

图源网络

“你一个堂堂大将军,怎么能跪我老太婆呢!快起来。”

许世友依旧长跪不起,甚至更加悲痛地说:“让我多跪一会吧,我亏欠您的实在太多了。”

许世友与李氏之间的母子情感动了在场每一个人。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还会亲自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细腻地不放过任何一处令母亲不适的地方。

许世友与毛主席

但是,李氏习惯了在大别山的山村生活,对南京的一切都感到极其不适应。而许世友尽管迫切地想要留下母亲,但最终还是尊重母亲的意愿,将李氏送回大别山,还派自己的大儿子过去照应。

许世友

许世友向母亲承诺,等退休后自己会陪伴在她的身边。但李氏却并不介意,说:“你是国家的人,应该尽所能地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我老婆子有人照顾就行,你不要过多费心。”

母亲的理解,令许世友心中的亏欠又多了几分。但是,他想不到,母亲会毫无预兆地在1959年去世,而他当时由于军务无法脱身,未能到场送母亲最后一程。

当许世友匆匆赶回大别山时,只看见一座崭新的坟墓,墓碑上写着李氏的名字。

许世友

“奶奶临终前一直在喊你的名字。”

从儿子许光的口中得知母亲的期盼,再度让许世友泪流不止,跪在地上磕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因为对母亲的种种遗憾,让许世友下定了与母亲葬在一起的决心。

许世友

然而,自建国后出台的新政策中,有一则倡导火葬的条例。尤其是所有领导干部必须严格实施,给全国人民起到带头作用。因此,他最初向提出个人想法时,受到不少阻力。

不过,许世友并未放弃,接连向毛主席写信说明情况,最终获得同意。但没想到主席先自己一步离去,他的请求再次遇阻。

许世友与毛主席

没过多久,关于许世友丧事安排实施棺葬的文件放在了邓小平的办公桌上。他看着这份包含许世友孝心的情况说明,长叹一口气,说:“同意,但下不为例”。

其实,邓小平之所以会如此,不止因为许世友在对越反击战中的英勇表现,更是他在抗战时期,为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立下汗马功劳。

战绩斐然,当获优待

图源网络

在革命之初,许世友凭借着优秀的作战能力,以及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夺下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保卫川陕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长征的困难阶段,他以骑兵队伍开路,获得不少物资,为大部队越草地、北上甘南创造有利条件。

图源网络

1938年5月,许世友“四进”胶东,歼敌数万,保证我党的战时物资储备的主要根据地,击溃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计划。

1949年,许世友接过从国民党手中夺下长山列岛的任务。也是解放军成功之初,第一位负责海上作战的将领。

那时,国民党的海军能力俨然在我军之上,再加上我军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因此,这次任务任谁看来,胜算不大。

左三许世友

然而,许世友一向兵行险招。他事先向渔民打听潮涨潮落的经验,又联合气象专家与水文专家进行模拟训练,最终在潮汐涨潮时,驾船乘势而上,与敌人血战数天,最终夺得胜利。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许世友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还在南京、广州、山东、华东军区内担任要职,可见其是新中国成立不可或缺的人才,这也是毛主席与邓小平相继做出让步的原因。

图源网络

不过,许世友下葬后,其墓碑上只有“许世友同志之墓”,并未冠职与记功,这也是邓小平“逾规”后提出的条件,避免更多人徇私效仿,肆意破坏相关政策。

许世友将军为国为民戎马一生,也在死后满足了对母亲的孝心。如此饱含大义精神又有传统美德的革命前辈,应当被世人永远铭记。

0 阅读:163

后山小宝爷

简介:寻找时间长河里留下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