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二厅少将”郑耀先手下有多少潜伏特务?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找影子更安全更方便,他为什么不去?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11-23 20:49:32

在1975年3月19日的第七批,也是最后一批的特赦名单上,我们看到了“国防部第二厅少将副厅长”沈蕴存、“国防部第二厅通讯总所少将所长”邱沈钧的名字,这两个名字,跟军统局少将专员段克文、河南站站长岳烛远、广东站站长何崇校、广西站站长谢代生、湖南站站长黄庚永、浙江站站长章微寒 排在一起,是因为老蒋所谓的“国防部二厅”又叫“情报厅”,也是个特务机关。

郑介民当“国防部次长”的时候,直接管辖二厅(他就是从厅长升上来的),名义上也能管到“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所以沈醉说他和毛人凤合伙把郑介民“挤出保密局”完全是自我安慰,因为他和毛人凤见了郑介民,还是得立正敬礼。

说起郑介民的二厅特务,我们不能不想起《风筝》里的郑耀先:他在保密局毛人凤和党通局田湖以及地下党游击队三方追杀下隐姓埋名,故意露出一点行踪,就被郑介民发现并授予其少将军衔——郑介民能发现郑耀先的藏身之地而其他三方没有发现,说明当年那个“国防部二厅”也不是吃干饭的。

当时毛人凤必欲置郑耀先于死地而后快,所以郑耀先那个“少将”,只能是郑介民授予的“二厅少将专员”,而不可能是保密局少将——《潜伏》里那个笑眯眯的小眼镜陆桥山,也是在保密局待不下去,这才投靠郑介民,并从中校晋升为上校专员。

将电视剧与史料结合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郑耀先已经具备了进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资格:1955年到1956年,各地战犯管理所文官厅长以上、武官少将以上的战犯向北京功德林集中,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就是那段时间先后进的功德林,曾经也是军统特务的少将董益三和中将文强比他们去得早一些。

沈醉进功德林的时候,董益三(原军统局电讯处少将副处长、第十五绥靖区情报处处长)已经当了学习小组长,当过军统东北办事处处长兼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中将处长文强因为不肯认错而没有职务,王耀武则是管所有小组长的“学习委员”。

郑耀先要是以“国防部二厅少将专员”的身份被抓,也是有资格进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至于他是不是会跟其他“同僚”一同在1975年特赦,以及他当少将专员的时候,手下有多少特务,就是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

如果不被韩冰穷追不舍,如果郑耀先没有生命危险,他可能还会以“周志乾”的名字和身份潜伏下去,据他说,是要找到“影子”为止。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要想抓住影子,郑耀先跟组织恢复联系,是不是会方便许多?虽然陆汉卿已经牺牲,但是派郑耀先打入敌人内部的老同志仍有健在者,郑耀先“神通广大”,为什么不找一两个来给自己作证?

同时我们还要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郑耀先跟郑介民一直是有联系的,郑介民还曾向老蒋建议启用少将郑耀先重建他们在大陆的特务系统,那么二郑是通过什么途径联络,他们之间的联络员是谁?郑耀先好歹也是个少将,“国防部二厅”潜伏下来的特务数以千计万计,我们在《无名卫士》中看到那个要用迫击炮轰炸重要地点的日特山口隆一,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归国防部二厅管的,给他画地图的王以才,就是“二厅华北督察二组北平情报组”的特务。

山口隆一、计兆祥,这些差点做下惊天大案的特务,其实都是“国防部二厅”而非“军统(保密局)”的:计兆祥是北平特警学校最后一期学生,毕业后毕业后在二厅北平绥靖总队一大队担任中尉报务员;日本投降后,山口隆一进入二厅下辖一个研究所任研究员,实际工作还是做他的搜集情报老本行。

郑耀先少将潜伏在重庆,而是是郑介民的嫡系,那么在重庆的二厅潜伏人员,必然要受郑耀先指挥,所以郑耀先有副官、有秘书、有电报员甚至行动队员,都是必须的——郑介民跟美国人关系很好,很多破坏活动,都是由二厅潜伏特务主导,而保密局的特务,一般是以刺探情报为主,党通局(原中统)则是搞腐蚀拉拢。

我们在《风筝》中看到的“延娥”,在历史上也不难找到原型,她就是老牌中统特务,某个演出团队集体叛逃,背后也有美蒋特务的影子。

二厅特务潜伏下来,可是没少搞破坏,以郑耀先和郑介民的关系,他不可能对所有的二厅潜伏人员一无所知,郑介民向老蒋举荐郑耀先,肯定手上也有郑耀先“立功”的报告。

谍报界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我们最后也不知道郑介民给郑耀先配备了多少手下,更不知道通过郑耀先的情报抓了多少二厅特务,所以我们只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郑耀先“国防部二厅少将”的身份,是可以进战犯管理所的,不管怎么说,功德林都比外面“安全”得多,而且还可以跟军统核心人员文强、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做同学,在功德林里打听军统往事,可比在重庆公安局还要容易得多。

有人说郑耀先不敢公开身份是怕秋后算账,但是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徐远举、周养浩手上沾的鲜血,比郑耀先多十倍百倍,不也在功德林活得挺滋润?

沈醉知道功德林里有多少军统将军级特务,并在回忆录中列出了名单:“我在战犯管理所和监狱见到过的熟人便有不少,如军统局军事情报处正副处长鲍志鸿、胡屏翰、张柏山,训练处正副处长郑锡麟、李修凯,电讯处副处长董益三,经理处长郭旭,总务处长成希超,人事处人事行政科长黄康永及孙文忠等不下几十人;外勤区站长等就更多了,如文强、章微寒、董士立、徐宗尧、邢森洲、岳烛远、黄毅夫、饶林、沈觐康、王乐坡、程浚、马策、毛宗亮、王一心、刘非、李俊才、陈旭东、刘茂欣、陈达、李人士、徐梦秋、袁晓轩、薛仁安、徐晋元、郭宗尧、曾坚、蔡慎初、李汉元、廖宗泽、何际元、东方白等数以百计的军统骨干分子,彼此参证一下,便不难把问题弄清楚。”

郑耀先要调查影子身份,可以从这数以百计的老军统特务入手,而且按照时间推算,他跟徐远举、周养浩应该也不陌生,特别是情报处正副处长都在改造,“影子”这么重要的潜伏特务,他们不可能一点情况都不知道。

事实上军统高级特务之间并不总是绷着“保密”那根弦,比如军统西北区三任区长程一鸣、吴景中(就是《潜伏》里的那个吴敬中,在当天津站站长之前还当过西北区区长、东北区区长)、霍立人,往延安派遣特务都不瞒着沈醉,沈醉在回忆录中也很清楚地写了:“军统设在兰州的西北区,先后区长程一鸣、吴景中、霍立人,和我私交都很好。当时该区的主要任务也是针对边区进行特务活动。霍立人后来调回重庆,也曾和我谈过西北区对边区的一些活动情况。他说除了延安以外,他们在边区里的一些县里都建立过特务组织,只是没有设立电台。这些打入边区去的特务,不少是军统兰州特训班毕业的学员。”

郑耀先是郑介民委任的“国防部二厅少将”,按规定他的手下有多少特务,被抓后能否进战犯管理所?

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郑耀先以周志乾的身份潜伏在重庆公安局,仅靠翻老档案,就能找到“影子”吗?如果“影子”韩冰没有调到重庆而是留在北京,“影子”和“风筝”岂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到死都相安无事了?

这许多问题的答案,其实就藏在问题之中,笔者心中有个想法,却不好明说,最后只好请教读者诸君:郑耀先进了战犯管理所,是不是更安全、也更容易找到“影子”的线索?他一直潜伏在山城公安局,真是为了抓“影子”吗?他这个“二厅少将”,上线是郑介民,他们之间如何联系、下线又有多少?

2 阅读:387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