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插队草帽顶子山,一场塌方夺走了他生命,50年后他终于回家了

历年壹沫 2024-02-03 15:47:06

东北边陲的草帽顶子山,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耸立着几座大小不一的冈州,就像古时候游牧民族头上戴的那种圆顶草帽,因此而得名。

山顶上吹来的风夹杂着草叶的清香,远处的牛羊成群结队,悠闲地觅食。这样的环境与李春燕成长的上海完全不同。

1970年初春,李春燕随着十五个知识青年来到这里插队落户。看着简陋的土房,她不禁有些惆怅,想念家乡的高楼大厦和热闹非凡的街景。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她知道只能坚强面对。

其中最年轻的张小康是独生子,却是最积极乐观的。他热情地与大家打成一片,游说大家积极投入到这块艰苦的教育战线。李春燕也受到他的感染,决心改变命运,在这里找寻新的人生。

生产大队派了一位朝鲜族老农金阿巴依为知青们搭建新房。他用土木柳条按照朝鲜族的传统工艺建造房屋。李春燕和张小康两人积极请缨,在建房现场帮忙打下手。

张小康精力充沛,有力气又听话,金阿巴依非常欣赏他这个徒弟。两人在搭建房屋的过程中渐渐熟络,张小康也向金阿巴依汲取了不少建造技艺。李春燕看着张小康开心的样子,心里对他也多了几分好感。

新房即将完工,张小康满怀期待地想象未来的生活。金阿巴依检查时发现横梁有些歪斜,但他判断不会有大碍,决定继续施工。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悲剧就在所难免。

四月末,东北边陲的天气变化无常。突然下起了大雪,金阿巴依决定提前收工回家。李春燕正巧遇到去公社取文件路过此处的张小康。张小康说要进去看看新房的进展,便一个人向工地走去。

李春燕有些担心,但看张小康信心十足的模样,也就释怀回家了。不久,一声巨响划破天空,李春燕心中一紧,看到遥远工地飘起滚滚尘埃。她立刻意识到出事了,转身就向工地跑去。

随着距离的接近,倒塌的房屋越发清晰。李春燕看到张小康被压在一堆废墟之下,一根厚重的木横梁死死压住他的脖子。她大声呼救,其他人也闻声而来。然而为时已晚,张小康已经断了气。

李春燕和其他几名女知青陷入极度悲痛之中,她们哭喊着请求立刻将张小康送往医院。金阿巴依内疚不已,立刻联系公社派车将尸体及三名女知青送往县医院。然而医生也只能宣告张小康已经死亡。

张小康的遗体被运回大队,葬在了草帽顶子山上。因为这起意外,金阿巴依生了一场大病,也几乎丧命。在遥远的上海,张小康的父母接到噩耗后悲痛欲绝,母亲直接昏厥过去。父亲独自前来处理后事,事后返回上海后也抑郁而终。

两年后,李春燕回上海探亲时去看望张小康的母亲,发现她已经精神失常。她整日念叨着草帽顶子山和张小康,说他一定很想家,一定要想办法将他接回上海。李春燕听了心如刀割,泪水再也止不住了。

张小康下葬的那天,天空飘着小雪,白茫茫一片。李春燕站在简陋的土坟前,看着蒙上薄雪的墓碑,泪水打湿了脸颊。

她还记得两年前刚来这荒芜的边陲时,张小康脸上洋溢的朝气与激情。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积极投入到各种劳动中。李春燕也在他的感染下,释怀了来到这里的不适应,下定决心要在这块土地上扎下根。

如今想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短暂。一个意外就夺走了这个热血青年的生命,同时也摧毁了李春燕和其他知青的美好憧憬。当他们踏上归途时,每个人心中都少了一些东西。

金阿巴依自责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他教导了张小康许多传统的木工技艺,视他如己出。这场意外让他这个老农再也提不起精神来工作,身体每况愈下。

张小康的父母接到噩耗后,悲痛欲绝。母亲直接在家中昏厥过去,醒来后精神就一直不太正常。父亲独自坐着火车赶来处理后事,一言不发,脸上写满了悲恸。

处理完后事,父亲独自返回上海。母亲整日呆坐在张小康的房间,口中念叨着他的名字,以为他还在草帽顶子山上盼望着归期。半年后,父亲也抑郁而终,母亲成了家中唯一的活口人。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转眼间二十年过去,李春燕已经在上海立足,有了自己的家庭。每每想起张小康,她还是会隐隐作痛。

这一年,她终于鼓起勇气回到草帽顶子山,去看望张小康的母亲。推开房门,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坐在椅子上发呆,口中还在喃喃自语着什么。

李春燕轻声唤了一句阿姨,老妇人这才缓缓抬头,神情恍惚。她愣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李春燕来。听说她是从草帽顶子山来,老人眼中闪过一丝光彩。

她紧紧握住李春燕的手,口齿不清地喃喃,说小康他一定想家,一定要想办法将他接回家。李春燕心如刀割,眼泪突然夺眶而出。她知道老人还沉浸在那场悲剧中无法自拔。

临走时,李春燕郑重地向老人保证,一定会完成她的心愿。而此时的老人已经再次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对她的话语毫无反应。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过了二十多年。那年的知青们都已进入暮年,李春燕虽然身体还硬朗,但头发已经花白。

在她的呼吁下,张小康的遗骨终于被当地政府批准迁回上海安葬。 correction一辆车停在了知青家园门前,后备箱里装着张小康的骨灰。

87岁高龄的母亲坐在轮椅上,李春燕小心翼翼地推着她来到车前。老人失去了语言能力,只是呆呆地看着装着骨灰的盒子,神情落寞而茫然。

李春燕轻声提醒她,这是多年前诺言,如今小康终于从草帽顶子山回家了。老人这才恍然大悟般地流下眼泪,用颤抖的手抚上骨灰盒,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喜悦。

李春燕和其他知青也都红了眼圈。历经风风雨雨,他们终于完成了老人的心愿。这一刻,仿佛过去的悲痛都得到了治愈,生命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轮回。

葬礼结束后,李春燕独自来到墓园。她抚摸着黑色的墓碑,久久无法言语。

她想起那年初春来到草原,满怀希望的张小康;想起两人在盖房时萌生的青春情感;想起惨案发生后,自己的绝望与彷徨。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任何人停滞。尽管有过挫折和悲痛,但她还是在时代洪流中找到了活下去的力量。曾经的知青们都已老去,但生命之树仍在延续,春天也必将继续来临。

李春燕走向前来,以虔诚的姿态,在墓碑前鞠了三个躬。她要感谢生命中出现的这个朋友,感谢他带给她成长的痛楚,让她变得更加积极坚强而面对人生。

抬头望向天空,湛蓝的苍穹下,白云悠悠。草帽顶子山的景色与当年别无二致。李春燕心中升起慰藉,她知道,春天终会来临。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