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公历月份,从西方传来的每个月并不是和中文里一样简单的用数字来表示。每个月的名字或者都有一段故事。这些名称或者说所谓的公历都源自于古罗马的历法法。
公元前46年,凯撒颁布儒略历,儒略就是凯撒的姓氏Julius的音译。把一年划分成十二个月,每个月31天和30天大月小月交错,也就是一、三、五、七、九、十一为大月,二、四、六、八、十、十二为三十天的小月。后来发现不够精确,所以在平年里,在不吉利的二月中去掉一天。
一月是以罗马神话中一位叫Januarius的神来命名。因为他深有前后两副面孔,一副回望过去,一副眺望未来。所以人们选择他作为除旧迎新的第一个月,演变到现在就成了january。
每年二月的时间里,罗马人用一种牛草制成的叫做Februa鞭子抽打不育的妇女以求怀孕生子。二月February由此而来。在这个月里,人们还要忏悔自己过去一年的罪过,乞求神明的饶恕。由于忏悔祭祀过程过于血腥,同时罗马处决犯人也在这个月,所以这个不吉利的二月天数逐渐减少。
三月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士兵出征的时间。因为共和国初期罗马还没有职业化的军团,士兵本来都是农民,战争需要时会变成士兵。因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出征时间也就被确定。所以人们就将战神的名字March 作为三月的名称。
Aprils是拉丁文“花开的日子”之意。罗马的四月正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英文四月Aprils而来。
Maius 是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玛雅的名字,掌管着春天和生命。五月May就是为了纪念他。
Junius是众神之Jupiter的妻子,掌管生育保护妇女,六月以他的名字命名,后来逐渐变成June,那个家喻户晓的朱里斯·凯撒大帝生在现在七月,他被政客乱刀刺死后,其势力很快就复辟。他生前的下属亲信马克安东尼掌权后,用他的名字只有Julius来命名七月,然后变成了现在的July。
而同为凯撒亲信的盖乌斯屋大维本来是凯撒的外甥,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和内战,清除了包括安东尼在内的所有敌人,实现了个人的独裁统治,成了公认了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执政后,元老院在八月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伟大。所以八月也就为屋大维命名为August。为了和凯撒齐名,他就从二月中也抽出一天放到八月,让八月也成为大月。
凯撒到奥古斯都这段历史时期,正是罗马从共和国变成帝国的阶段。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段激荡的历史。
兴起于亚平宁半岛的罗马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王国,其控制的地区就是罗马古城的范围。公元前509年,被定义为暴君的塔克文被革命推翻赶下王位,罗马共和国建立。摒弃古老僵化了国王制度,形成初步的共和体制。
虽然最初的共和依然只是几个贵族家族掌权,但是在罗马平民积极的斗争之后,普通国民也逐渐获得了权利。他们可以设立平民议会,有机会担任高级官职。平民议会中选举产生的保民官更是能够直接进入元老院,负责保护平民权利,不受贵族侵犯。除了国家危急时期临时设立的独裁官的决议外,保民官拥有对国家一切决议的一票否决权。这就促进了罗马共和政体的不断完善。国家活力因为政治体制的改变而凸显出来。
到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中后期,罗马的政治权力一分为三,分别是执政官、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政官由公民大会中的军人团体选举产生。该职位设置两人,任期一年。最初多为贵族独占,公元前366年起,两个执政官中一人必须从平民中选举产生。任期满后可以进入元老院。
第二个公民大会,其职权是选举产生高级官吏,决定是否对外宣战。表决执政官提交的一切议案,但大会通过了所有议案,须经元老院了最后批准才能生效。
第三个最大权力机构就是元老院,大约由三百多人组成,其成员主要是贵族。但后来卸任了执政官以及上层贫民亦可加入。元老院是最高的权力和决策机构,总揽行政、立法、外交、军事、财政、司法等大权,与执政官和公民大会重叠的职权均以元老院为准。元老院也是罗马共和政体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元老院的成员中也有保民官、财政官、检察官、司法官等。
当然共和国政治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上三个机构对国家强烈的分摊。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竟然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政体,可以实现国家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制衡。虽然权力向贵族有很大倾斜。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同时代其他国家一个阶层掌握绝对权力之后的壮大和腐化,最终导致国家快速衰弱的情况。
同时,罗马了权力中心也很重视宗教的作用,并运用宗教了力量团结民众,让全国得以产生凝聚力。这一切都使得罗马能够拥有非常强大的军队去征服和掠夺。毕竟在生产力不足的时代,经济资源如土地劳动力都很有限,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只能靠战争掠夺别人的资源。强大的军事保证能力,同样促进了罗马共和国的强大。
但还是要说明一点,比当今世界的共和国不同的是,这个国家的共和主要是贵族间的共和。普通民众权利有限。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共和国的经济基石是奴隶。
罗马共和国随着社会变革不断加深,法制逐渐健全的同时,国内的人口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相比于其他国家也更加高效。加上地处地中海的中间位置,让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航运以及贸易的重要节点。拥有绝对贸易主动权,奠定了他的经济力量,贸易节点的重要性。参考香港或者新加坡的崛起,就能明白。
在那个零和博弈的时代,所有经济优势制度优势必然要转化成军事优势,以战养战,用战争掠夺来的资源。尤其是努力发展国家经济,进而支持自己军队的继续征伐。
虽然共和国的战争有输有赢,但其版图还是开始了快速的扩张,很快罗马统一了亚平宁半岛,利用他国的危机,占领了西西里岛、萨丁岛和科西嘉岛。随后与地中海上的强国迦太基和马其顿分别进行了连年残酷的战争,并最终依靠经济实力将他们毁灭。确定罗马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
随后的战略改革,国家开始打造自己的职业化军团,代替了之前的公民兵制度,然后继续向东灭掉了叙利亚和犹太国,占领耶路撒冷。
直到公元前五十年,凯撒向内陆挺进,征服并占领高卢。差不多就是现在法国全境。同时渡过莱茵河,击败日耳曼人,跨过英吉利海峡,让罗马控制了不列颠大部。随后凯撒在罗马的内战中顺便吞并了整个埃及。自此整个地中海成为罗马自家的内湖,大半个欧洲也在罗马的统治之下。
刚才说到了马略改革,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扩充兵员,以适应共和国对外扩张和占领国驻军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安置失去土地和家业的平民。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失业的平民呢?这正是罗马奴隶制的结果。
长期的对外征战,让罗马获得了大量外族战俘作为的奴隶,奴隶供给的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奴隶当时只能被称之为财产或者商品,生杀大权掌握在奴隶主手中。即使某个罗马公民杀了别人的奴隶,罗马的法律指挥要求杀人者按照奴隶价格赔偿奴隶主。
随着对外战争获得奴隶增加,整个罗马共和国大半的经济活动,包括手工业、农业、矿业等生产工作均是奴隶完成的。如此一来,平民的劳动力市场彻底被不用报酬的奴隶市场击垮,使得国内贫富差距增大,土地兼并、无业失业的人数增加。保民官也无法阻止奴隶生意。
在马略改革之前,为了保证军队的素质,一定阶层且拥有相当的财产的公民才能从军,且战争中武器自备。他们只在战争需要时才会成为军人。战争结束后立即成为普通公民自己谋生。贫富分化让能达到从军资格并能自行购买武器的公民人数越来越少。
几次针对公民资格政策的改革失败以后,新的执政官盖乌斯马略让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吸收失去土地的无业游民进入军队。服役时间至少为十六年。训练新兵以及补充武器给养均由国家完成。国家承诺服役结束之后,给予占领国的土地,让退役的老兵衣食无忧。
在那种时代,也只有罗马这样的经济实力能负担职业化军队的开销。这一改革同时解决了国内失业和军队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没有损害贵族和奴隶主的利益。但是所有的政策不可能没有弊端。这个政策损害的就是共和体制。
职业化军团长期跟随将军在远离国家中心的地方征战。士兵们很快就会出现只知将军之恩,而不知有共和国的现象。
虽然罗马军团不能在自己的边疆屯田工作,军队将领也不能指挥生产。可是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奴隶,却不可避免的成为军队将领,以及每个士兵发家致富的方法。这就让军团的财力实力增大。同时战争的胜利,然后在外征战的将领获得人们的崇敬与爱戴。军人的势力也逐渐盖过罗马权力的中心。
元老院国内的平衡被打破,所以国家的内战也就不远了。只是与安史之乱不同的是,罗马的叛乱最终也没能被平定。叛乱的首领成了千古英雄,被世人传颂至今。
公元前五十八年,在军人势力不断壮大的情况下,凯撒拉拢军事将领庞培与另一位将军赢得国内政治斗争之后,被公民大会以及元老院授予总督职位,让他管理从现在的希腊到法国,除了意大利以外的地中海沿岸。
在任总督期间,凯撒继续驱使它的职业化军团向欧洲内陆进发。而此时庞培作为罗马的最高执政官治理并控制着罗马的权力中心。凯撒的职业化军团拥有着统一制式的武器,能够排成整齐方阵,交替攻击敌人的罗马重步兵军团是专业化的杀人机器。让那些内陆高卢不过的武士无法招架。
九年时间拿下了整个高卢地区,大致就是现在的法国全境,还获取了不列颠和日耳曼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
这一系列的战争,让凯撒在罗马获得了巨大声望。同时获得了战俘作为奴隶,已让他和他的军队变得异常富裕。我们现在可能也无法知道凯撒当时有没有攫取罗马最高权力的动机。但是元老院和昔日的政治同盟庞培将军已经感到了不安。
很快,元老院拉拢庞培于公元前49年向凯撒发出召唤命令,命令凯撒放弃军团指挥权,回到罗马,凯撒没有服从,回信表示希望延长高卢总督任期。元老院断然拒绝,还发出元老院最终劝告,表示凯撒如果不立刻返回罗马,将宣布凯撒为国家敌人。
此时对于凯撒来说,他面临的是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是违抗元老院的意志,用他的财力,军队在管辖区自立政权,还是返回罗马,听从元老院的发落,以体现自己的绝对忠诚。最终凯撒还是选择返回罗马。
但是元老们没有想到的是,他是带着军队回去的。
凯撒带着他的军团来到国境线卢比孔河。罗马法律规定没有元老院的命令,任何指挥官不可以私自带着军队渡过卢比孔河,否则就是背叛罗马。但凯撒还是带着他的十三军团渡过此河。渡河前,凯撒说出了那句流传后世的名言。
骰子已经掷下,只能继续前进。
凯撒的举动震动庞培以及元老院。他没有想到凯撒竟如此的大胆,更没有想到他只带了一个军团。本来庞培和元老院控制的兵力多于凯撒。就算凯撒在高卢自立政权,实力也不如他们。但是现在凯撒十三军团已经近在眼前,在外驻守的军团没有时间调回,临时招募的市井子弟,根本没有战斗意志,一触即溃,完全不是征服过高卢的十三军团的对手。
其实凯撒手里有十一个军团,每个军团满员五千到六千人,但凯撒只带了他最精锐的第十三军团。因为较少的部队行军速度快,凯撒就是为了抢下这个时间差,快速冲进罗马。
庞培与议员们也认识到自己的士兵可能还没回到罗马,自己就已经被杀了,急忙带着家眷逃离罗马向南而去。于是凯撒兵不血刃的进入罗马。此时已有很多平民出身的元老院议员留在罗马,表示支持凯撒。坚持逃走的议员主要是贵族势力,这些剩余的元老院议员在凯撒的要求下,选举他为独裁官。在凯撒重兵控制的罗马城里,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如此一来,凯撒就可以以战争需要为由,调动整个罗马城里的财富去扩充力量。
显然由于出逃时的匆忙,庞培和元老院的大部分成员并没有带走罗马的国库。恺撒占领罗马的同时,也切断了庞培与其在西班牙主力军团的联系,也让他原本的军队无法集结。
在凯撒进入罗马的同时,其在高卢的其他军团也开始向意大利进发。挡住庞培的援军,庞培认识到自己没有足够有战斗能力的士兵,同时缺少金钱,所以从意大利南部乘船逃往希腊,在马其顿等地重新集结贵族势力的军队。
在他登录巴尔干半岛之后,逐渐获得意大利以东各行省以及贵族势力的支持。而凯撒由于缺少舰队,同时自己的力量还没有得到巩固,所以没有继续追击庞培,而是转向西侧对付庞培在西班牙的七个军团。这七个军团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很快溃败或者归降凯撒。
在巩固了自己在意大利西的势力,清除了庞培和贵族议员对这里的影响,同时打造了自己的舰队之后,凯撒挑选了自己征战多年的七个军团,避开庞培的舰队,渡过亚得里亚海,登录巴尔干半岛。
虽然占有人数上的优势,但庞培知道凯撒的部队经验丰富,因而没有主动进攻凯撒的部队,而是尝试切断凯撒的补给线。想让后者的部落因饥饿自动溃败。
当凯撒一路追赶庞培的部队,到达亚齐拉姆斯时,以少数兵力构筑工事,试图包围庞培。但是由于此地靠海,而且庞培又掌握制海权,凯撒无法切断庞培的补给线。相反自己是差点因为庞培了一次奇袭而覆灭,七个集团军遭重创,减员严重。
此时双方的兵力对比一些有些悬殊了。凯撒不得不向巴尔干半岛的南部撤退,同时写信命令留守管理罗马的心腹大将马克安东尼派出两个军团增援。本来庞培还是想采取消耗敌人补给的方式赢得胜利。
但是跟随他的元老院贵族显然没有这样的耐心了。这些贵族可不会想着如何保留军队的实力。因为在他们眼里,庞培同样也是一个军阀,所以极力督促庞培追击。当凯撒与他的增援部队在法萨罗斯合兵一处之后,其部队的也被庞培赶上。
共和国两个最强大势力的决战开始了。
此时凯撒的一线作战部队有两万两千人,其中骑兵不足两千。而他面对的是庞培六万人的阵列,其中还有七千骑兵。
但是庞培的部队大多是被招募不久的新兵。上一次迪尔拉齐乌姆之后的胜利,有了一定的士气,而凯撒的军队都是多年以来征战四方的老兵。
战斗伊始,庞培就让他的重骑兵主力从他把右翼杀出,用常规方法准备让骑兵绕到凯撒身后,崩溃其左翼,然后对他形成夹击之势。
与此同时,凯撒了五个重步兵军团开始向庞培的主阵线推进。
虽然庞培的士兵经验不足,但依靠数量优势并未被凯撒的重步兵军团击垮,战线稳固。
这时庞培的骑兵冲到了凯撒左翼。在几个弓箭手的箭雨准备过后与凯撒同在左翼的一千骑兵接战。
当然数量处于劣势的凯撒骑兵很快扛不住敌人的进攻。开始后撤。
就在这时,关键性的一幕出现,一支两千多重步兵组成了长矛队,突然出现在凯撒左翼向庞培的骑兵发动进攻。
这是凯撒的战前从各个军团里挑选了精锐。因为他早就料到庞培的骑兵会来他左翼,于是让这两千多长矛兵埋伏在恰当的点。
在与凯撒一千多轻骑兵接触之后,庞培的骑兵刚好丧失冲击力,并被两千长矛重步兵杀了个措手不及,很快折损上千。
与此同时,方在后撤的凯撒骑兵再次向这只骑兵发动反击。
新任的庞培骑兵指挥官显然应付不了这种情况了,惊慌失措,所以残部逃离战场,这样庞培又失去了自己右翼的屏障,也损失了几乎全部机动力量。
这时凯撒命令每个骑兵马背上加成一名轻步兵,直接冲向敌人战线右翼侧后。
刚才绞杀骑兵的精锐重步兵也从敌人右侧展开进攻。而庞培左侧的军队已经与凯撒了主力接战无法抽身。
所以此时庞培的大军,已经陷入正面右侧后侧三个方向受敌的不利局面。不过由于数量庞大,庞培方的中央和右翼仍然勉强保持住了队形,继续战斗。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凯撒还保留了最后两个军团的老兵。这两个军团替换先前接战的五个军团去后方休息。
老兵虽少,但疲劳度为零。反观庞培方的士兵早已疲惫。被战术技巧高超的老兵方阵不断斩杀。
就在他们苦于招架之时,刚刚经过休整的凯撒方五个军团士兵再度上场,迂回穿插了庞培方两侧和背后夹击。
至此,庞培的军队再也招架不住了。左中右三军全盘崩溃,丧失斗志,开始溃逃大战结束。
凯撒损失一千两百人。庞培的部队却有一万五千人阵亡,很多都是死在逃亡途中,两万四千人被俘。残部也再也没能被组织起来。这种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军队失去勇气,就失去了全部。
法萨卢斯战役庞培和他代表的旧贵族势力基本覆灭。罗马境内再无可以和凯撒抗衡的势力,凯撒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战败之后,庞培逃往埃及,却被埃及的托勒密十三世所杀,追赶庞培来埃及的凯撒则在此处,遇到埃及艳后,也就是被排挤了克里奥帕特拉七世。
考虑到埃及的粮食和谷物,凯撒介入拦截的内战,扶持埃及艳后成为傀儡,由此吞并了整个埃及。
公元前四十六年,凯撒回到罗马,清除庞培余党后,进行了长达十天的凯旋式。随后凯撒以贵族的对面姿态为平民展开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新增了一百名养老院成员,这些成员均是罗马以外的高卢人、凯尔特人、马其顿人等占领国人民。
同时规定农场主工厂主在使用奴隶的同时,也必须雇佣至少三分之一奴隶数量的平民作为有偿劳动力。
同时兴建水利工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赐予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人民罗马公民权。
最后在罗马城新建了一系列广场和神庙,加强人民团结,也宣布自己成为终身独裁官。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贫富分化,增加了就业率,缓和了占领区与中央的矛盾。虽然是独裁者,但他显然是以平民阶层的利益为主。而这些政策在共和国元老院的会议上是绝对不会被通过的。
因为这些激进的举措当然严重损害了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原来元老院议员的权利被稀释,雇佣平民也导致生产成本被强行增加。过于激进的改革必然招致忌恨和反抗。
公元前44年三月十五日,在一次元老院的典礼上,以盖乌斯·卡西乌斯克,马克斯·布鲁克斯为首的六十名议员以维护共和制为口号,向凯撒围拢过来,伸出匕首。
一时间凯撒脖颈、面部、手臂、躯干身中23刀,倒在庞培的塑像下,以最后一口气将面罩拂面,然后气绝身亡。
凯撒死了,罗马的这段故事却并没有结束。凯撒时代独裁的政体已经初步确立。那么谁又将成为新时代的主人,罗马又会迎来怎样的变化?文明的长河最后会流向何方。
后续故事在这里
罗马为什么变成帝国,全民决策真的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