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黄克诚想要辞职且态度坚决,陈云得知后坦言:你想想彭老总

金兔历史 2025-04-22 15:22:19

1978年11月份,那时候胡耀邦是中央组织部的部长,他急急忙忙跑到中央军委办公厅去。巧的是,黄克诚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呢。一见胡耀邦没打招呼就来了,黄克诚还真是有点意外。

黄克诚还没来得及说话,胡耀邦就已经急不可耐地拉开了话匣子。

胡耀邦跟黄克诚讲:“中央纪委那边现在常务书记的位置空着,党中央商量后,想让您去挑这个大梁。”

听说要被调到纪委,黄克诚的脸上没一丝笑意,反倒全是担忧。胡耀邦瞧见黄老这副神情,连忙上前宽慰。

胡耀邦的好言相劝,黄克诚却没放在心上,他礼貌地谢绝了胡耀邦的邀请。考虑到黄克诚当时军务缠身,胡耀邦只好带着遗憾走了。胡耀邦心想,这次被拒绝后,他可能就不会再来了。但出乎意料的是,仅仅过了两天,胡耀邦竟亲自登门拜访黄克诚。

了解了胡耀邦的来意,黄克诚还是只能摆摆手说不行。看到黄老这般坚决,胡耀邦也急了,直接问道:“为啥一直拒绝呢,是不是有啥不好说的事?”

胡耀邦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黄克诚无奈之下,只好把真实情况说了出来。

黄克诚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岁数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军委那边的工作就已经让他忙得团团转了。要是再让他去管纪委的工作,精力上肯定是跟不上的。再说,他现在记性也不好,政治觉悟也不行了,到了纪委那边,只会给组织添乱。为了不给党的廉政工作扯后腿,他觉得自己还是别去纪委任职了。

黄老的说法挺有道理,但既然组织安排他担任重要岗位,那肯定是有深意的。为了对得起组织的信任,胡耀邦只能接着劝,不过黄克诚已经拿定主意,胡耀邦也没了辙。一看劝说没用了,胡耀邦只能又一次走了。

要走的时候,胡耀邦特意把黄克诚的老伴唐棣华拉到一边,想让她帮忙劝劝黄老。看着胡耀邦那么真心实意,唐棣华最后也就答应了。

11月20号那天,唐棣华给胡耀邦打了个电话,跟他说,黄老那边反复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太适合去纪委干这活儿,希望耀邦同志能再找找其他人选。

知道又被拒了,胡耀邦心里挺不是滋味,现在这情况,看来只能去找陈云同志商量了。

陈云搞清楚状况后,立刻给黄克诚写了封长信,信里头写道:“咱们国家现在啥都得从头开始建,既得靠年轻人冲锋在前,也得咱们这些老骨头搭把手。身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咱哪能不管国家的发展呢?盼着克诚同志能多想想大局,给国家多使点劲儿。”

黄克诚看完陈云给他的信,心里一直翻腾个不停。琢磨了好久,他最后决定,还是得亲自去见见陈云同志。

11月25号那天,黄克诚带着警卫员一块儿,去了中央纪委办公厅。到了那儿,他碰见了老战友陈云。陈云一看黄克诚这么忙还抽空过来,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赶紧抓住他的手。俩人简单说了几句问候的话,然后就到陈云的办公室坐下了。

黄克诚这次去,并不是去纪委那边报到,而是专门为了拒绝陈云的邀请。看到黄老的态度这么强硬,陈云没有直接跟他争辩,而是给他讲述了关于彭老总的一些事情。

陈云讲过,1965年4月份的时候,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怀仁堂,特地找彭德怀同志谈了一次话。毛主席这么急着要见他,是因为有个特别重要的活儿得交给他去干,就是让他跑到大西南地区去,负责那里的三线建设。

毛主席额外强调了一点:“西南地区自然条件特别差,要想把工作做好,得吃不少苦头,所以得先把思想武装好。”但这些艰难困苦哪里能难倒身经无数战斗的彭德怀呢?为了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彭德怀同志毫不犹豫,毅然决定前往西南局上任,把自己的安危放在了一边。

彭老总爱国情深,咱们这些老同志怎能不跟上步伐?眼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要到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即将全面拉开,到时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肯定是重中之重。国家现在正需要咱们,咱们得更拼命地干活,奉献自己。

听完陈云同志的真挚话语,黄克诚眼眶湿润了,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他也不拒绝了,二话不说就准备去纪委上任。

为了改进纪委的工作体系,黄克诚自己动手写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些规矩》。在他的紧盯和带领下,纪委在反腐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后来,黄克诚跟纪委组织部的同事们一块儿下到基层去了解情况,这对提升地方的工作风气有很大帮助。

1986年12月28日那天,黄克诚因为突然生病,在北京去世了。他的走,对党和国家真的是个大损失。

黄克诚因为对新中国成立和发展有着巨大贡献,所以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军委办公厅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场庄严的告别仪式,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功臣。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