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中国打得最惨一仗,士兵死伤超7万,连日本首相都被迫辞职

慧子看天下 2025-04-01 10:19:13

当太平洋的巨浪吞噬帝国残阳,

当轴心国的铁蹄在欧陆震颤,

1944年的中国战场,

一场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的战役在湖南衡阳悄然上演。

这是一场日本鬼子在中国被打得最惨的一仗,

同时也是抗日战争中敌我伤亡战损比最高的一场战役,

因为这场战役,

当时的日本首相都被轰下了台!

那么,究竟这场战役的伤亡有多大?

惨烈指数又达到了几颗星?

大家好,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朋友,

赶紧端好小板凳,

开启咱们今天侵华日军最耻辱之战——衡阳保卫战。

1944年夏,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国大兵击溃的日寇,

在屈辱中为了在世界上找回点颜面,

竟将猩红的战刀刺向了中国腹地。

一场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军事行动,

在我国湖南衡阳拉开序幕。

殊不知,日本人的这条毒计,

竟将衡阳这座历史名城变成了修罗场,

成为了10万日本鬼子的埋骨地。

为什么日军要选择衡阳?

因为这座湘桂铁路枢纽,是连接西南大后方的咽喉。

为了拿下衡阳,日军不惜调动十万精锐,

企图一举攻克这座坚固的堡垒。

执行本次任务的是日军第11军司令横山勇,

他手握9个师团、10万精锐,

并且配备150门重炮和毒气部队,

誓言“七日克衡阳”。

作为他们的对手,衡阳守军仅1.7万余,

而且这1万多国军战士还都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

完全还未来得及修整,

用身心疲惫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不仅如此,他们的装备不仅落后,而且还急待补充。

火炮不足百门,无防空武器;

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敌我双方都极不对等。

蒋介石给衡阳城守将方先觉的电报只有八个字:

“衡阳存亡,关乎国运。”

而方先觉的回答是:“官兵无一人言退,唯有与城共存亡。”

方先觉接到命令后首先疏散全城百姓,

然后率领部下将衡阳古城墙改造成蜂窝式碉堡群,

墙体凿射击孔,墙脚布设地雷。

市中心用铁轨焊接反坦克桩,

利用沙袋构筑防御工事,

外围阵地:以衡阳郊外的张家山、虎形巢为支点,

挖掘反坦克壕、埋设竹签陷阱。

几乎将张家山削成了90度绝壁,

誓将日本鬼子阻击在衡阳城外,

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日军在中国打得最惨一仗,

士兵死伤超7万,连日本首相都被迫辞职。

1944年6月23日拂晓,

日军第11军司令横山勇狞笑着挥动令旗,

三百门重炮的咆哮撕裂长空,

方先觉带着这支疲惫之师,尽管他们半数以上

裹着渗血的绷带,手中尽是膛线磨平的汉阳造

但他们的眼中,却燃着比炮弹更炽烈的光焰!

他们迎着日军炮火英勇作战,

丝毫没有退缩之意,而且越战越勇,

守军以迫击炮精准反击。

战至7月2日,

日军师团参谋长原田贞三郎被炸死,

师团长佐久间为人重伤。首轮冲锋,

日军伤亡1.6万人,战损比达4:1,

横山勇被迫暂停进攻。

7月11日,

久攻不下的日军彻底失去了耐心,

竟丧心病狂的安排毒气部队,

戴着防毒面具如鬼魅般攀上张家山主峰

动用了80吨毒气弹与燃烧弹,

霎时间,毒气烟雾弥漫了整个阵地,

中国守军没有防毒面具,

战士无奈之下竟以尿浸布条防毒,

死守虎形巢阵地。

守军七连将士三百壮士化作人形火炬,

在芥子气的迷雾中与敌绞杀

一个连132人全部战死,无一人后退半步,

尸体堆成掩体。

从7月11日至7月20日,

日军阵亡2万余人,但仍未突破我军核心防线。

8月3日,

中国士兵身绑手榴弹潜入河底,

炸毁日军架设的13座浮桥,迟滞敌装甲部队5天。

此时,我驻衡阳守军能战斗的战士已经不足2千人,

战士们用刺刀挑开日军履带,抱着炸药包跃入敌群。

8月8日,日军集结4万发炮弹,将衡阳城区夷为焦土。

1.7万的中国军人在衡阳足足阻击了日军47天,

在长达47天的战斗中,

衡阳守军始终未能等到援军的到来。

他们孤军奋战,面对敌军的轮番进攻,从未退缩。

47天之后,阳守军弹尽粮绝,最终选择了投降。

即便如此,这场衡阳之战却赢得了世界的高度赞扬。

中国军人以1.7万的残军重创了日军10万精锐,

日军伤亡超过7万之多,我们中国军人打出了1:8的战损比。

衡阳战役与当年二战时期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何其相似,

西方媒体将衡阳的街垒战与莫斯科巷战,

并称“人类防御战的巅峰”。

虽然此战虽败但咱们却是败的光荣,

然而这场战役却成为了日军在中国打得最惨烈的一仗,

被日本视为“皇军之耻”,

时任日军首相也因此战被迫下台。

战争的硝烟尽管如今早已化为尘埃,

但我们仍需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珍惜当下,共创未来!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