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经济版图还在复苏调整时,江苏却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4年GDP达13.7万亿元,增量全国第一!这个经济大省究竟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让我们透过四个维度一探究竟。

密码一:创新双轮驱动在南京人工智能大会的机器人钢琴声中,苏州正上演着科研团队与投资人的"双向奔赴"。江苏独创的"实验室矩阵+产业攻坚"模式,让紫金山实验室的量子通信与徐工集团的数字孪生车间产生了奇妙化学反应。数据显示,江苏牵头建设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达14个,这个数字背后是每天超100项专利的诞生速度。

密码二:改革破冰突围"10分钟办完过去跑三天的手续"——江苏"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让企业主们直呼过瘾。更令人惊叹的是,总规模500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个项目就押注在具身智能这个前沿赛道。这种敢为人先的魄力,让江苏自贸区累计形成45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8项被全国复制推广。
密码三:战略精准落子长江入海口,苏锡通园区70%企业来自沪苏南;金鸡湖畔,低空交通环线30分钟直达上海浦东。江苏的聪明之处在于,既做长三角的"优等生",又当长江经济带的"联络员"。从重庆大学落户常州,到深圳资本涌入昆山,江苏用"飞地经济"打破了地域边界。

密码四:民生温度计宿迁这个曾经的"贫困县组合",如今竟成增速黑马;南京苏家村变身"网红打卡地",年收入突破2000万。更难得的是,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3年缩小,成为全国最均衡的省份之一。当别处还在讨论"共同富裕"概念时,江苏已把中小学空调教室、慢病筛防中心变成了标配。
江苏的答卷告诉我们,高质量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综合题。创新是引擎,改革是油门,战略是导航,民生是底盘,四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江苏的"科研-转化-产业"闭环模式值得借鉴。但也要看到,在芯片等"卡脖子"领域仍有攻坚空间。正如省委书记信长星所言,挑大梁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