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实施多项利国利民政策,并创新多种手段严惩贪官污吏。
他一生发明众多,其中一项用于惩治贪官,现今广泛应用于工资单和购物发票上,对现代生活影响深远。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发明?
【一、明朝官员可怜的工资】
朱元璋乃贫寒出身,历经乞丐与和尚生涯,终逆袭成为皇帝。
幼时,朱元璋历经人世艰辛,饱尝苦难。
朱元璋一家饱受地主压榨与贪官污吏横行之苦,父母及大哥逝世后,他跪地恳求地主赐地安葬亲人,却遭拒绝。
朱元璋深知底层百姓疾苦,登基后,他对富人与贪官深恶痛绝。
朱元璋在位三十年,期间因贪污罪被处决的贪官总数达15万,此数目为历史各朝代之最。
此外,他采取多种措施防范贪官,确保治理效果。这些方法均经过精心策划,旨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维护公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明朝时,为约束官员挥霍,将官员九品薪资细化为18个等级。
正一品年俸为1044石粮食,约等于现今492768元;从九品年俸60石粮食,折合人民币28320元。此俸禄标准固定,日后不得变更。
古代稍富且为官之男常纳三妻四妾,各妾室皆育子女,家中还有管家丫鬟,人口众多。正一品年俸尚难维系,从九品小官之俸禄更难以支撑家用。
海瑞乃历史著名清官,但清官身份不代表其感情生活清心寡欲。他婚姻生活丰富,共有三任妻子及三房小妾。
古代购置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妾需五十两银子,三位则需一百五十两,相当于数年的薪资,方能享受纳妾之乐。
因此,仅靠朝廷俸禄,海瑞生活拮据。其母寿辰时,他购得两斤肉,此事竟被同事广为传播,视为奇闻。
他逝世时,身为正二品官员,竟无力购置一口体面的棺材。
因此,明朝官员为追求优渥生活,往往选择贪污作为途径。
不贪则恐饿死,贪多一旦被揭发亦难免砍头之祸。因此,多数官员选择以职权谋私利,增加灰色收入,以求生前能多享福泽。
朱元璋采用何种手段惩治贪污?他实施了一系列严厉措施。
【二、令人闻风丧胆的惩治贪污酷刑】
朱元璋建立监察与司法体系监督贪污,其中包括都察院和锦衣卫,两者负责调查、审判并处罚官员的贪污行为。
对于贪污数额较小的官员,朱元璋的处罚措施相对宽容。
明代规定,地方官员需每三年赴京述职一次,届时皇帝设宴款待。
宴席间,皇帝将官员划分为三类,并据此给予不同待遇。
三年内,政绩显著且清廉的官员,有权参与宴席。
第二种是平庸无政绩的官员,他们在宴席中站立用餐。
庸官非但无政绩且贪污,不得参与宴席,须全程站立旁观他人用餐。直至席间众人酒饱饭足离席后,此类官员方可离去。
朱元璋另定规矩,凡一心为民之好官,其事迹将被记录于家乡旌善亭内,以此表彰,使之名扬后世。
官员若欺压百姓、作恶多端,其劣行将被记录在故乡申明亭中,供人谴责唾骂。
朱元璋为惩治贪污,手段多样且严厉,不遗余力。
在编纂《大明律》前,他亲笔撰写了法律典籍《大诰》,其中详细列举了贪污超六十两官员将遭受的各种严酷刑罚。
他派专人至百姓家与工作场所宣讲《大诰》法条,每户分发一本,对不识字者逐条讲解,鼓励告发贪官。并规定,敢杀上京陈诉者,将灭其三族。
此计甚妙,朱元璋利用众多百姓,犹如在民间布下无数耳目,有效监视官员。
陈寿六百姓遭官府欺压,苦不堪言。一日,他想及《大诰》条规,遂鼓起勇气,偕同村中数名百姓,共赴京城,上告御状。
抵京后,陈寿六向朱元璋详述事情经过。朱元璋即命人彻查,严惩贪官。并赐陈寿六银两与宝剑,许其先斩后奏之权,并当众宣告:敢阻挠者,诛九族。
被发现贪污的官员会受到何种惩罚?
有位知州贪赃枉法,陷害民众,并将欲赴京控告的百姓抓捕关押,致其死亡。
朱元璋闻讯大怒,即刻下令拘捕知州,斩首示众后,又施行了剥皮实草之刑。
除剥皮实草外,抽肠是另一令人不寒而栗的酷刑,因其细节过于残忍,故不赘述。
此外,尚有刷洗、挑筋、去指及挖膝等一系列严酷刑法,令人闻之胆寒。
每种方式都会让你历经痛苦后才终结生命。
这些方法短期内震慑了官员,但因朱元璋未找到贪污根源,明朝贪官数量反而越惩越多。
明朝四大贪污名案中,朱元璋提出的一办法,竟被沿用七百余年。
【三、朱元璋的重大发明】
大明初建时规定:全国布政使司、府、州、县需年派计吏至户部,上报地方财政收支及钱粮数目。
各级政府及户部间数字须完全一致,若有差错,官员需返回原任地,重盖地方政府印章。
那个年代无飞机火车,交通不便,且多地距京城遥远。
为提效,各地户部审核官员备有预盖印章的空白书册,遇数额不符时,即现场填写更正信息。
由于账册盖有骑缝印,限制了其他用途,户部因此未予干涉。
1385年,应天、镇江等五州府至夏税秋粮缴纳期,却未能上缴国库一粒粮食。
朱元璋为报答平定天下时军队支援的几个地区,特免除其所有民田的夏税秋粮。
当地存在数十万亩官田,那么这些官田所征收的粮食究竟流向了何处?
朱元璋即刻下令详查,同年三月,御史于敏、丁廷举揭发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员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勾结贪腐。
办案人员经深入调查,揭示郭桓涉案罪行多条,不仅限于一项。
首先,他擅自截留了太平、镇江两地应上缴国库的赋税。
浙江秋粮产量达两百万石,而他年俸仅600石。这意味着,他需为朱元璋服务上百年,方能累积如此数额的粮食。
最终,他征收赋税时私自增设多项名目,诸如车马费、口粮税、仓库费等,致使百姓在这些重压下生活极为艰难。
总涉案金额巨大,达到两千四百万两之巨。
明朝一年白银收入仅五千万两,而郭桓等人贪污的金额竟占全国税收的一半。
朱元璋痛恨贪污,对此岂能容忍?他怒下命令,让锦衣卫追查相关人员,并指派审刑司吴庸负责主持审理此案。
最终调查发现,此案涉及人数之多,令人震惊。
全国十二布政司中,六部除尚书及左右侍郎外,多数官员沦为郭恒党羽,这些涉案官员最终被处死,总计达三万人。
六部长官彼时已成孤家寡人,麾下无兵可调遣,处境尴尬。
朝中大臣生活惶恐,每日相见,首问之语已由“大人安好”变为“贵府近日丧生几何”,以此探知彼此境遇。
一句既引人发笑又令人无奈的问候语,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打招呼的用语,让人印象深刻。
这只是京城受牵连官员的情况,地方官员的境遇又如何呢?
粮食源自各省,追溯其源需逐级而下,先至府县,再至乡村。
因此,涉及此案的富户与粮长皆遭处决,最终,审理案件的官员吴庸亦因牵涉其中,成为郭桓案中被处决的最后一名官员。
随后,朱元璋察觉郭桓案起因于账目数字易篡改,如‘一’添一横变‘二’,‘二’再添一横则成‘三’。
朱元璋为防止类似事件重演,重新设计了中国计数文字,将原先的一、二、三横杠形式命名为小写计数文字。
将壹贰叁肆定为大写计数文字,并全国推广使用,规定各地官府在征收赋税及计算收入时,必须采用大小写计数文字进行书写。
朱元璋创制的大写数字壹贰叁肆极为实用,有效防止了造假,故被后世朝代沿用至今,广泛应用于工资单、购物发票等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