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浙江杭州举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公审大会,吸引了上万民众关注,大会正式宣告开始。
被告席上,熊紫平与熊北平两名年轻人站立,其姓名一出,现场顿时哗然。
两人犯下骇人罪行:数年间,他们勾结无业人员,凭特殊背景,在军区住宅区侵害女性超140人。
当相关事件被揭露之际,熊应堂正于四川担任职务。
得知两子犯重罪,他未图庇护,向浙江省委发电报八字:“公事公办,严禁徇私。”
【早期军事生涯】
1930年,正值青年的熊应堂在动荡时代背景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毅然决然地汇入革命大潮,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1933年1月,经数年积极参与和不懈奋斗,他从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获党员身份。
1941年,熊应堂获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一职。
他领导特务团执行一系列危险情报任务,这些任务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1941年1月,熊应堂亲历皖南事变,该事变震撼中外,对新四军造成重创,众多战士英勇捐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虽遭重创,但迅速得以重建。
熊应堂在此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任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团长,后转任沿江支队白湖独立团团长兼政委,并兼任沿江支队参谋长。
熊应堂部队于苏南、皖南及皖中开展游击战,凭借地形优势与民众支持,壮大地方武装,有效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9年,解放战争步入关键时期,熊应堂获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第二十五军参谋长,随后职务晋升为副军长。
他领导第二十五军,参与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及上海等重大战役,历经诸多战斗。
他指挥部队自鲁南出发,转战至苏北,再挥师淮海,继而渡江南进,最终投身上海解放战役。
195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熊应堂前往南京军事学院进修,旨在增强自身的军事理论素养与战略规划能力。
毕业后,他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军军长一职。
1955年,因他在军事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
【家庭生活:子女教育】
熊应堂军事生涯成就显著,但家庭生活中表现与战场上的严谨大相径庭。
他因军务繁重,全心投入部队指挥,家中琐事及子女教育主要由夫人颜露负责处理。
颜露性格温和,对孩子极为宠溺,其教育理念偏重包容。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问题。
颜露常教导孩子在外不可受欺,并重视家世背景。随着熊应堂军职提升,她对孩子的纵容愈发显著,不断强化这一观念。
她忧虑孩子在外受委屈,因此处理事情时侧重安抚,对他们的不当行为鲜少给予批评。
此教育方式致孩子渐成自我中心性格,尤熊家二子,自幼被周遭称为“二熊”。
“二熊”自小便在父亲显赫军职的影响下成长,渐渐展现出优越感,态度高人一等。
在学校,他们常挑起事端,但每逢此时,颜露总选择站在他们一边,不动声色地将事态平息。
学校师生因熊应堂的地位,对“二熊”行为多采取忍让态度,鲜有大胆指责,以免得罪。
外界的宽容与母亲的溺爱,促使“二熊”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了放纵的性格。
青春期时,“二熊”的行为日渐不羁,愈发明显。
他们在学校常引领恶作剧,挑衅同学,且对老师缺乏尊重。
每当面临教育时,他们常借父亲身份施压。
熊应堂因长期驻外,对家庭生活了解甚少。
尽管偶闻对孩子行为的抱怨,但每次归家,见颜露与孩子们相处融洽,他便不再深究此事。
【“二熊”的问题行为】
“二熊”成年后遵父命加入军队,期望严格的军旅生涯能锤炼他们的性格。
但他们无视军队纪律与规则,拒绝融入管理体系,坚持特立独行,不愿遵从规定。
他们凭借父亲的身份地位,表面上遵从上级命令,实则违抗。私下常与战友起冲突,导致诸多矛盾产生。
两兄弟在部队中屡生事端,经常挑起争执,且不时无故挑衅战友。
他们违反集体生活规定,频繁迟到缺勤,且在训练中态度消极,表现不佳。
部队领导多次尝试与两兄弟谈话教育,然而均未收获任何实质性成效。
每逢问题出现,他们总能迅速推卸责任,凭借父亲的名声来镇住局势,确保场面不失控。
部队领导鉴于熊应堂身份,屡试在管理上宽待,然二人举止愈发肆无忌惮。
最终,为防军队纪律进一步受损,部队领导只得将他们调至地方工厂,期望新环境能促使他们行为收敛。
然而,两兄弟进入工厂后,情况依旧未有任何改善。
脱离部队约束后,两兄弟行事愈发放纵不羁。
他们频繁光顾各类娱乐场所,并与社会上闲散人员频繁交往,混迹其中。
他们凭借家族背景的影响力,逐步与不良人士交往,因此在当地人眼中,他们渐渐被视为麻烦制造者。
熊应堂调四川后,“二熊”留居杭州清波门外军区住宅区。该区多为高级干部家属,管理主要由军队负责,地方政府不介入军队事务。
这种独特环境为两兄弟提供了肆意妄为的机会。
他们凭借自身背景,勾结社会闲散人员,将其引入住宅区,这些人逐渐聚集,形成了一个结构松散的团伙。
“二熊”指使他人冲锋陷阵,自身则隐匿幕后操纵,以此策略避免身份直接曝光。
他们主要针对年轻女性进行骚扰,无论是周边居民、路过行人,还是城市周边的打工者,一旦被盯上,便难以摆脱其纠缠。
团伙行动渐趋组织化,派人街头物色目标,寻得女性后软硬兼施带至住宅区。部分女性遭哄骗,部分则受直接威胁。
在住宅区内,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家族势力的支持,毫无顾忌地进行多种恶劣行为。
数年间,超过140名女性受害,部分遭重创,失去正常生活能力。
受害女性背景各异,包括普通工人、家境贫寒的学生及附近小商贩之女。
她们的境遇博人同情,然而很少有人敢于挺身而出,为她们主张公道。
众多受害者在事后选择缄默,既因忌惮两兄弟势力,也担忧自身名誉受损。
有受害者尝试求助,但了解“二熊”家庭背景后,多数人选择妥协退让,以求平息事端。
【熊应堂将军态度如何?】
1979年,浙江省政府接获群众举报,详细披露“二熊”团伙长期在杭州住宅区内犯下的多项恶行。
事件严重性获省委高度关注,浙江省委第一书记钱瑛接报后,即令相关部门彻查案件,并指令公安部门迅速行动,将“二熊”捉拿归案。
抓捕迅速进行,公安部门凭证据直扑军区住宅区,成功缉捕熊紫平与熊北平兄弟二人。
抓捕现场,两人无悔意,对执法人员态度傲慢,口出不逊,并狂妄地企图利用父亲身份规避法律惩罚。
案件处理期间,熊应堂获知了两个儿子的具体行为。
他迅速召集家人,严正声明,绝不允许任何人因此事向相关部门寻求不正当帮助。
他为表明立场,亲致电报浙江省委,内容简明扼要:“公事公办,严禁徇私求情。”
案件在数月内快速推进,证据被仔细整理,受害者证词逐一收录,所有调查结果汇总后提交至法庭。
1979年11月,该案轰动全国并接受公审。六千余人在杭州市区参与了此次公开审判大会。
公审时,检察机关详细罗列了两兄弟的罪状,受害者陈述的内容令人愤慨不已。
熊紫平被判死刑并立即执行,熊北平因情节较轻,则获死刑判决,缓期两年执行。
面对判决,熊紫平态度狂妄,无悔意,扬言有父可依。反观熊北平,惊恐万分,神情呆滞。
公审完毕后,熊紫平随即被带往刑场,其罪恶一生至此画上句号。
熊北平服刑期间,内心恐惧难以承受,导致精神状况日渐恶化,最终崩溃。
虽获缓期执行,他仍在狱中饱受折磨,终选择自杀,结束了生命。
案件处理后,熊应堂深受打击,生活变得更为低调,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1988年,他在一级红星勋章颁发仪式上短暂现身,彼时已白发苍苍,明显苍老。
参考资料:于恩志、唐振刚在《西安政治学院学报》中,对军事犯罪范畴进行了重构。